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憂患意識與「日不落帝國」的興衰大國崛起過程中的憂患意識

憂患意識與「日不落帝國」的興衰大國崛起過程中的憂患意識

上海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主管

有學術的思想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編者按

大國崛起過程中的憂患意識

近代以來的四五百年間,歐美地區通過一系列的工業革命和政治變革,率先在全球完成了近代化和現代化。在這一歷史進程中,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美國、蘇聯先後崛起為世界強國或地區強國。仔細考察這些國家崛起的過程,我們會發現,它們在崛起的過程中對自己的未來發展都曾有過深刻的憂患意識;而幾乎所有大國的衰落也是與憂患意識的喪失密切相關的。斗轉星移,今天的世界格局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中國的崛起似乎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其表徵之一是中國的GDP已雄踞世界第二。然而,世界歷史上既有崛起成功的榜樣,也有崛起失敗的案例;即使成功崛起,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仍有可能衰落。作為崛起中的大國,中國應時刻以世界歷史上的經驗教訓警示自己,尤其要記取「康乾盛世」陶醉於天朝大國與田園牧歌中的歷史教訓,從而讓歷史照亮未來的行程。

憂患意識與「日不落帝國」的興衰

陳曉律 |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本文原載《探索與爭鳴》2011年第1期

文中圖片未經註明均來自網路

英國原本是一個地處歐洲偏遠區域的島國,在歐洲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中都不曾扮演過什麼至關重要的角色。但經過十幾個世紀的發展,它最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並在19世紀擴張成為「日不落帝國」。應該說,這樣的國家在人類歷史上並不多見,所以,探索英國崛起的原因始終是學界的一個熱門話題。英國崛起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我認為,英國之所以能推動這樣一種巨大的變化與他們長期的憂患意識是有某種內在關聯的。

英國人的種族來源是日爾曼人,從5世紀中期開始登陸英格蘭。他們很快對好客的凱爾特人反客為主,並召喚大陸的日爾曼部落陸續到這個島嶼上來。經過4個世紀左右的時間,他們開始控制了這個島嶼主要的區域,將自己說的語言稱為「英語」,並稱自己為「英國人」。然而當他們在不列顛站穩腳跟之後,卻立即遇到了更強悍的對手的威脅,即來自北歐地區的海盜。北歐海盜不斷地侵襲英國,使英國人不僅隨時處在被掠奪的威脅中,而且還不得不向那些呆在英國不走的入侵者繳納「丹麥金」。

但災難並未到此為止。1066年諾曼人不僅入侵,而且征服了英國。在某種程度上,諾曼人對英國的形成至關重要,他們強制過去如同碎片一樣分散生活的部落成為一個整體,他們甚至認為盎格魯·薩克遜的英國政府是「荒唐」的,只是在諾曼人的治理下,「英國」才開始成長起來。這種說法或許有些偏頗,但無論如何,這種不斷被入侵、被征服的命運在英國人的歷史記憶中留下了某種憂患意識,卻是確定無疑的。在與諾曼統治者的抗爭中,服務於一個民族的說法開始在英國民眾中流行。他們認為,英格蘭並不僅僅是一個王室的財產,而是一個獨立的政治和社會共同體,這個共同體具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命運。它不僅需要內部的協調,也需要隨時應付外來的威脅。畢竟,在整個中世紀和近代初期,英國從來都不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如何維護自己的獨立生存始終是這個共同體關注的焦點。這或許是最初的憂患意識在英國國家間關係定位中的反映。而在16世紀,對英國威脅最大的顯然是強大的西班牙,尤其是西班牙的海軍——無敵艦隊。為了避免這個強大的對手侵入自己的國家,伊麗莎白女王費盡心機,甚至將自己的婚姻大事與國家的命運聯繫起來考慮,但最終還是不得不與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打了一仗。

由於英國長期在小心謹慎地作準備,這一仗的結果是英國戰勝了強大的對手,但並不意味著英國人可以高枕無憂。西班牙依然是一個龐大的國家,其軍事實力遠遠超過英國。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英國必須加快政治、經濟和軍事方面的建設。實際上,在整個17世紀,英國除自己內部的革命戰爭之外,還與荷蘭、法國以及其他的一些歐洲對手不斷地在戰場上進行較量。或許是與各種強大對手不斷較量的無形壓力,迫使英國率先在歐洲各國中完成了政治架構的變革,激活了國內的各種積極因素,終於在18世紀有了從事工業革命的資本。

在18世紀,義大利由於大西洋航線的建立而被邊緣化,西班牙已經敗給了歐洲西北部的國家,荷蘭體量太小,加上沒有建立起有效率的民族國家機器,就只剩下法國與英國進行較量了。但即使英國在與法國的七年戰爭中獲勝後,法國與英國相比在商業方面還略佔優勢,同時它的人口是英國的三倍,依然是英國可怕的對手。然而法國在政治經濟方面有種種不利於與英國競爭的因素,當然或許還缺少英國的憂患意識,所以在以後的競爭中步步落敗。最終,工業革命率先在英國而不是法國開始了。而工業革命成功的原因,正如《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的作者所說,在利潤不斷受到威脅,競爭和外部發展帶來的破產和毀滅的情景日益逼近每個生產者的地方,追逐利潤的壓力誘發了極大的主動性。換言之,是隨時存在的危機與憂患意識逼迫英國人奮力前行並最終取得了成功。

與此同時,法國大革命的衝擊也同樣使英國人在政治方面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為了避免暴烈的法式革命在英國重演,英國在19世紀實行了三次議會改革,成功地化解了內部的衝突與矛盾。而這種內部的協調,對英國順利地對外擴張和在19世紀成為「日不落帝國」,顯然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從避免外敵入侵到發展對外貿易,海上力量對於英國民族的生存與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英國曆來重視發展海軍,並且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所謂的「兩強標準」,即英國海軍必須等於兩個強國的海軍之和。與此同時,英國在海軍軍艦與兵器方面,對於各種創新也極為敏感,甚至對手如法國在軍事技術方面的發明,往往還在實驗室或者工廠進行設計或論證時,英國就已經將其裝備在自己的戰艦上了。這使得英國長期據有了全球性的海上優勢。然而,隨著工業革命在歐洲大陸和北美的進行,美國、德國乃至俄國的經濟實力迅速趕上並超過英國,支撐英國海上力量的基礎在逐漸消失,這使英國再次遭遇經濟與軍事方面「老大」地位得而復失的危機。

無論「日不落帝國」的殖民疆界是何等的巨大,但英國本身的體量並不大。而且殖民地中的自治領,也開始有了分家的苗頭。所以,要保持英國的優勢,就必須加強自身的發展。其中,將海軍的「兩強標準」轉化為「智權第一、海權第二」,就是英國那些有憂患意識的精英所提出的新的國策。1900年,號稱「科學改革者」的洛克爾在演講中說:「我們正面對一場工業戰爭。我們必須用科學技術去提供本國和別國所需的物品,提供英國製造的商品……我們面對一場生存鬥爭,只有適者才能生存。我們怎樣進行這場戰爭?武器是什麼?」他認為,在商場上,沒有知識武裝的商人正如沒有槍炮的士兵一樣,無論怎樣英勇,都只能在對手面前白白送命。科技是英國的第一戰場,軍事只應是第二戰場。「在工業衝突的這個第一防線,後果更為深遠,也應該實行雙強標準。」因此,科學技術和現代教育應該放在國家利益的首位來進行考慮和安排。然而,由於種種因素的制約,英國在這方面的行動並未跟上這些智力憂患者的步伐,最終,兩次世界大戰加速了英國的衰落,「日不落帝國」解體。二戰後,英國儘管也做過不少努力,在不同時期也依然不乏閃光的亮點,但總的來說,已經沒有了崛起階段的那種氣勢。英國最近甚至要拍賣自己的無敵號航母來渡過財政難關,其境況之凄慘,或許是其先輩們做夢也想不到的。

我們不難發現,憂患意識在一個國家的崛起過程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然而,憂患意識如何成為全民的共識和國家的行動,卻是另一個必須加以深入探討的問題。實際上,任何國家和民族,在其知識精英或統治集團中,總有一些人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然而,要使這種意識成為一種傳統,成為一個民族的常識和能夠採取行動的動力,卻是一件十分複雜的事情。英國在崛起的過程中,社會精英和民眾能夠很快形成共識,並將這種共識轉化為民族和國家的行動,所以在幾百年的時間內能從歐洲一個邊遠的島國發展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國。但在成為世界強國後,儘管英國的有識之士不斷地呼籲國家採取行動,未雨綢繆,卻始終難以得到全民族應有的回應。這其中的緣由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換言之,在逆境和危難中,一個民族具有憂患意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處於順境或日子還過得去的階段,一個民族要保持憂患意識就十分困難了。中國是一個大國,有些地區至今尚未脫貧,但在富裕區域,已經是一派歌舞昇平的太平盛世景象;在國際上,儘管台灣和大陸尚未統一,周邊的安全局勢令人擔憂,甚至美國的航母不時還要來黃海溜達溜達,但國民中是否具有足夠的憂患意識,卻是誰也說不清的事情。從世博會到亞運會,展現的是中華崛起的風采,又有誰在真正關注我們的資源短缺、環境惡化、房價上漲、就業困難乃至不時發生的群體性事件?放眼世界,又有幾個人在關心美國這個世界頭號大國對世界「老二」慣用的圍堵政策和打壓伎倆?在這些問題上,我們甚至尚未達成共識,當然也就很難說採取了真正有效的對策。所以,談到別國崛起過程中的憂患意識,我們更應該以史為鑒,認清形勢,「培養」起自己的憂患意識,以迎接我們面臨的各種內容和形式的挑戰。

END

人文社科學者的平台

《探索與爭鳴》

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版權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媒體轉載請聯繫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索與爭鳴雜誌 的精彩文章:

史學創新需借鑒經濟學創新理論原創與積累:中國人文學術如何創新
力度·厚度·深度——學術研究如何兼顧原創性與時代性原創與積累:中國人文學術如何創新

TAG:探索與爭鳴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