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念大多數都是依靠不同的因緣而產生的,如果真正有一些修行境界的話,產生多少個分別念你不會特別苦惱
下面講第三個,就是
中間的分別念依緣而生,應當了知它是驟然性。
中間的分別念其實依靠外境而產生,依靠內心而產生。「中間」並不是我們兩個人之間冒了一個煙一樣,不是這個意思。所謂的我產生貪心、產生嗔恨心,是依靠一種外境的因緣,又依靠自己心裡作意的因緣,依靠這些因緣就產生各種各樣的好的分別念、不好的分別念,這些分別念大多數都是依靠不同的因緣而產生的。
因緣而生的話,應該知道其實它就像虛空當中的雲一樣,是驟然性的。我們前面也講過,「如幻亦如夢,如乾達婆城。」《中論》裡面講到的,一切萬法剛開始的產生是不存在的,就如幻化一樣;中間如夢一樣,它的安住不存在;到最後就像海市蜃樓一樣,沒辦法知道它到底在什麼地方。
因此當我們產生一個分別念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必要特別地去在意。如果你真正有一些修行境界的話,你產生多少個分別念——我們昨天也有這個教言吧,你不會特別苦惱。不管是修行的時候,還是你平時生活當中,產生分別念對一個凡夫人來講是非常非常正常的,甚至你在禪修的時候……
我們有些人比如說禪修十分鐘,十分鐘全是妄想,一刻也靜不下來。要麼一直打瞌睡,要麼就是打各種各樣的妄想。有些人很痛苦:「我怎麼辦啊?我業力那麼深重啊,人家都是坐得很好的。」——很多人表面上坐得好好的,實際上他們內心當中也產生各種各樣的分別念。包括我們有些法師,本來給別人講課的法師應該是最好的,但也許他也產生各種分別念。
但不管怎麼樣,我們在別人面前還是裝著不生分別念。(上師笑)有些漢地的禪堂裡面我去看過,有些跑香的時候還可以,不管怎麼樣反正大家都在走;然後坐禪的時候,有些人有些小小的因緣就一直在動,可能心靜不下來——聽說是有很多年禪修的人。
這些分別念如果我們真的認識的話,實際上也並不是很可怕,因為它是因緣而生、因緣而滅的。尤其是在密宗當中,它並不可怕;在顯宗當中,通達無我的話它也是可以斷滅的。以前在《智慧品》當中也引用過:「貪嗔隨德患,要斷彼等者。」(出自《釋量論》)意思是我們的貪心和嗔心,隨著外境的功德和過失而產生的,外境有功德的時候我就產生貪心——實際上外境並沒有,是我認為有,「哇,這個很好看!」就產生貪心。「哇,這個很難看,這個很不好!」我就產生一些嗔心。要斷除它的話,「須見無彼境,無有其餘法」,要斷除這些分別念的話,就一定要通達這個境是不存在,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辦法,這是最好的方法,法稱論師的觀點也是這樣的。
包括無垢光尊者的有些教言,在密宗的修法當中也是經常用這個教證。因此我們無論產生貪心也好、嗔心也好,產生這些分別念的話……其實它是人們的一種邪念吧,認為對境是有功德的、有過患的,就是這樣而產生的。實際上如果我們見到了所貪的對境是無有自性的,原來你認為的所謂的好或者對它的貪心就沒有了;你原來認為不好的、產生過患的,也可以完全沒有。
比如我原來認為某個人是很壞的,是我怨恨的敵人,然後我就修大悲心、修四無量心。在四無量心當中,所有的眾生要當成自己的母親,我就觀所有的眾生是自己的母親,我原來的怨敵像母親一樣一樣的,那個時候他不但不可恨而且特別可愛。所以我們的分別念是驟然性的,它是可以轉變的。知道這個的話,我們產生任何的分別念實際上也並不是特別可怕。
因此大家應該知道,中間的分別念是驟然性的。《大乘起信論》中說「當體寂滅」,我們產生分別念的時候,如果觀察它,當下就可以熄滅,它的本體並不是長期存在的,如夢幻泡影一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一樣的,就這個意思。
《勝道寶鬘論》傳講(6)
——索達吉堪布2018.03.20第130次網路開示
點擊閱讀全文
若向外走,你會做夢;
若向內走,你會覺悟。
歡迎加入佛學會,
開啟生命的覺醒之旅!
桂林本地學員報名鏈接
TAG:桂林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