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的幼小銜接教育
從幼兒園順利過渡到小學是兒童早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關鍵階段,順利的幼小銜接不僅有助於他們在未來獲得良好的學業成績,而且能促進其積極情感的發展和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芬蘭幼兒園為幼兒升入小學所做的一系列準備,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鑒。
1.學前教育單列,政策靈活公平
國內幼兒園的入學準備大都集中在大班階段進行。一般來說,幼兒園會通過準備文具、改變教室環境、參觀小學或體驗小學生活等方式培養幼兒的入學意識。雖然這些措施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由於時間短,系統性和深入程度往往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芬蘭則打破常規,在幼兒園和小學之間單列出一個學前教育階段,時間為一年(6-7歲),並將其主要教育任務確定為「為入學做好準備」,幫助幼兒更從容地從遊戲學習過渡到學科學習。
此外,芬蘭學前教育還十分注重「公平」,讓每個兒童都能接受優質教育。為此,芬蘭進行了兩次重大改革。第一次改革在2001年,當時芬蘭政府開始提供免費的學前教育,家長自願選擇是否參與。儘管免費政策大大提高了入園率,但仍有極少數幼兒無法接受學前教育。於是,芬蘭在2015年進行了第二次改革,正式將學前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體系之中。這為確保全體兒童(尤其是處境不利兒童)接受學前教育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是提高入學準備質量的前提。
教育地點的選擇則是靈活的。舉辦學前教育的地點可以是小學,也可以是日托中心,由家庭自主選擇。目前,芬蘭有20%的幼兒在小學接受學前教育,有80%的幼兒在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具體的安排為:上午接受4個小時的免費學前教育,下午自願選擇是否接受收費的日托教育或課後教育。無論是在日托中心還是在小學接受學前教育,兒童的學習生活都是兩種形態(小學教育形態和日托教育形態)並存,大大減小了幼小過渡的坡度。
2.注重核心素養,倡導「現象教學」
2014年,芬蘭最新版本的《國家學前教育核心課程》提出了培養兒童「橫貫能力」的目標,即在不同情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主要分為六種——思考、學習能力;文化識讀和自我表達能力;自我照顧和基本生活能力;多元識讀能力;信息與通訊技術能力;參與、融入能力。傳統的分科教學難以發展這些素養,因此要改革教學方式,進行各學科有機結合的「現象教學」。
坦佩雷市M幼兒園設計的「森林活動」就是一種現象教學。學前班的幼兒每天都要去森林裡呆三個小時,遊戲、學習、交往,探究各種自然現象。園長認為,與在幼兒園裡相比,幼兒在森林裡的學習更加富有挑戰性,會促使他們運用各種知識去解決問題。如在森林裡幼兒發現自然現象有很多種,於是主動探究它們之間的關係;懂得要注意安全,保護自己,要和同伴緊密合作……S幼兒園則利用一周的時間開展了「我的城市」探究活動。幼兒到博物館了解坦佩雷市的歷史,到市政廳和市長進行交流,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等。最後,把自己的收穫、感想用文字和圖畫表達出來並貼在牆上,供大家參觀。芬蘭的「現象教學」強調幼兒學習的過程、探究的深度以及與現實生活的深度融合,也更加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能力。
芬蘭在學前教育階段開展的這些活動,旨在培養兒童的核心素養,為下一階段的小學學習做了充足的準備。
3.增加學科學習,預防學習困難
在坦佩雷市M幼兒園裡,儘管3-6歲班和學前班教室緊挨著,但學習活動卻存在著很大的區別。3-6歲班強調的是「遊戲中學」,他們每天早餐後會有30分鐘左右集體閱讀交流的時間,每周也會開展1-2次集體外出和遊戲活動,但並沒有十分正規的讀、寫、算活動。而學前班強調的是「學科學習」,每天上午都有2-3節小學式的教學活動。學校會發給每個幼兒一本厚厚的「課本」,裡面創設了很多有趣的情境,每個情境里的主人公(幼兒喜歡的小動物)都會提出學習要求,讓幼兒愉快地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如寫字母、加減計算等。每次課堂教學完成後,幼兒都會上交作業,教師進行批改。教師也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測驗,來了解幼兒的學習情況。如在一次數學考試中,教師先提出問題:「比3架飛機多2架飛機是多少架飛機?」然後要求幼兒在試卷上圈出相應數量的飛機。可以看出,學前班的學習兼具幼兒園和小學的學習特點,具體、形象但又注重學科知識,可以支持幼兒順利實現由遊戲學習向學科學習的轉變。
在芬蘭學前教育中,還有一個現象特別值得關注,那就是在幫助幼兒進行入學準備時,強調一個都不能落下。芬蘭是一個小國,他們將每一個孩子都視作影響國家未來發展的力量,因此特別重視對學習不利或困難學生的干預和補救措施。學前階段被視作一個干預的關鍵時期,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有三種干預方式。第一種是在5-6歲就開始學前班的教育。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共接受兩年(5-7歲)的學前教育,然後在正常時間進入小學學習。第二種方式是孩子同樣接受2年的學前教育,但年齡為6-8歲,會比正常時間晚一年進入小學。第三種是,如果醫生、教育專家的診斷表明孩子必須接受特殊學前教育,那家長就要把孩子送到相應的學校和班級。在那裡,師生比更低,對孩子提供的支持更加專門化。
芬蘭人把他們的學習支持分為一般支持、加強支持和特殊支持,在學前教育階段,這些支持方式也在廣泛而高效地運用著,這讓每個孩子在進入小學時就都具備了適應學習生活的基本能力。(作者:王芳,單位:青島大學師範學院;作者:滕珺,單位: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北京教育》雜誌普教版
※在「棒棒龍舟節」暢想與表達
※緊急關頭,信陽鄉村女教師用身體擋住學生,不幸被撞身亡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