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邁向「氫」時代,產業化還得「爬坡過坎」
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到2050年,氫能源需求將是目前的10倍。預計到2030年,全球燃料電池乘用車將達到1000萬輛至1500萬輛。
6月28日,在清華大學召開的「氫能產業發展創新論壇」上,專家們援引國際氫能委員會發布的《氫能源未來發展趨勢調研報告》數據,闡述了氫能以綠色、高效、應用範圍廣等優勢,正在成為全球清潔能源的「未來之星」。
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說,氫能的本質是一種靈活的能源載體,是零排放的二次能源,不僅能把電網、天然氣和熱力網連起來,還可以儲能、發展氫能交通。「現在看,氫能交通很可能會率先突破。」干勇稱,中國市場巨大,氫能源技術前景廣闊,預計在2050年將率先進入氫能源時代。
氫能是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式,具備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潛力。說到氫能的利用,就不能不提到典型代表——燃料電池。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表示,近年來,在國家科技計劃和產業技術創新工程的支持下,我國開展了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究、開發、示範、運營等工作,在燃料電池電堆系統、整車研發體系和製造能力上,開展了系統的示範運行。
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產業化的逐步推進,一些問題也顯現出來。萬鋼指出,氫能產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要重點攻關七個問題:產業化、商業化進度顯著落後,一些關鍵技術難題久攻不下而且差距明顯,產業鏈較薄弱、工程化能力不足,企業主體作用缺失,制氫、供氫、加氫系統落後使得氫成本劇增,技術標準、檢測體系嚴重滯後,國際開放合作亟待加強。
「燃料電池用電催化劑、質子交換膜等關鍵材料的開發,多停留於實驗室和樣品階段。」萬鋼舉例說,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薄弱,整車企業也沒形成穩定的零部件供應體系。同時,由於規模化供氫體系還不完善,輸運成本較高,用氫價格超過燃油成本,還未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顯然,要構建氫能產業的生態系統,上述問題怎麼也繞不開,這需要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等多方共同努力。干勇表示,要充分發揮體制優勢。氫能的應用牽扯到一系列的綜合技術,從材料到運輸、加氫,乃至最後運行的全生命周期,需要一個清晰的操作路徑,國家頂層設計尤為重要。
北汽集團總經理張夕勇建議,可通過組建產業聯盟的方式,將國內汽車企業、能源企業、科技企業和研發機構、高校等匯聚起來,設立專項基金,通過技術引進、技術合作、產業孵化等方式,支持基礎共性技術的研究和核心關鍵技術的研究,為技術突破提供有力的支撐。
萬鋼透露,今年下半年,全國政協將就促進新能源汽車健康發展舉行雙周座談會,7月將組織開展相關調研。與此同時,今年要對第十三個五年規劃開展中期評估,對燃料電池汽車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能源革命等一系列規劃中的實施情況進行科學評估,以明確發展的路徑和方向,促進燃料電池汽車的健康發展。
主題為「突破核心技術 打造產業生態」的本次論壇,由清華大學、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與國際氫能委員會舉辦。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岳靚
審核:王小龍
※正在糾結志願的你,可以來聽聽這幾位校長的「教育觀」
※首次集中展出!看看1.6億年前的哺乳動物都長啥樣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