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是我小時候最討厭的孩子,沒有之一

這是我小時候最討厭的孩子,沒有之一

生/活/就/要/四/平/八/穩

主播 | 曹輝 新浪微博 | @幕聊長官

從小我就有個夙敵,叫別人家的孩子。

「你看看劉阿姨家的c姐姐,從小聽話懂事,學習從來不用別人督促!」

「小時候經常和你一塊玩的小樂,今年拿下鋼琴十級了,你怎麼就沒人家那麼爭氣!」

「同事的兒子考上北大研究生了,真是給父母長臉!」

......

類似的話,你是不是也曾聽過?

對於多數人而言,「別人家的孩子」一直是童年繞不過去的存在。

他們不是智商高成績好顏值爆表,就是懂事聽話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經常被比較,會讓孩子變得善妒、敏感又自卑。

說到嫉妒,家長們往往會認為這是一個非常貶義的詞,其實這種情感人皆有之,但每個人的嫉妒程度有淺有深,而經常被拿來比較的孩子更善妒,甚至會深陷嫉妒中走極端。

孩子在1歲半左右開始就會產生嫉妒情感,2-3歲時會發展得更為顯著。因為這個階段自我意識開始發展,通過外界的評價而產生。

孩子在與別人比較的過程中對自己作出評價,孩子既要認識自己,還必須同時區別於他人。

孩子越小,自我評價系統尚未形成,就越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和別人,就往往會依賴於成人對他或別人的評價。

經常被比較的孩子,覺得比別人好,就會生出一種優越感,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

孩子覺得不如別人,就會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不值得別人對我好。

更重要的是,那種優越感其實是虛假的、不堪一擊的,只要換了一個更強大的比較對象,孩子就會立刻從洋洋自得變成自卑。

不去加入那個比孩子的行列,更不用因為面子去附和。

每個被比較長大的孩子,一生都忙不迭地去撕掉被人不負責任貼上的標籤,作為父母,在他幼年的時候,就壓根不要去給他貼這些標籤。

很多父母望子成龍的心太過迫切,他們似乎容忍不了孩子的暫時落後。往往把自己急躁的心情壓迫在孩子的身上,這樣做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無論是拿優點還是缺點對孩子的發展都是一種傷害。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之處,只是需要一雙發現它的眼睛而已。帶著發現每個孩子閃光點的欣賞的眼光去評價任何一個孩子,而不是「抬高自己貶低別人」,或者「抬高別人貶低自己」。

如果你的孩子拿你和別的父母比,你會是怎樣的心情呢?傷心、生氣、難過?肯定是讓你心情不爽的結果。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做這種天天傷害孩子的事情呢?

當你讓孩子這種不爽的情緒累積到一個爆發點的時候,就會有不可挽回的後果了。

聽今天的語音告訴你,因為比較毀了兩個家庭的事例。

- End -

圖片| 網路 音頻尾曲| 《吶喊》

都是親人,看完別急走,到最下方點贊轉載哦

- 當下熱點 -

- 四平八穩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四平八穩 的精彩文章:

當最賺錢的生意變成最大的虧空,這個「中國首富」下場慘到沒處說!
那些能力配不上野心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TAG:四平八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