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從「心」治癌!

從「心」治癌!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我們說,心理作用在疾病的產生和治療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癌症!

恐癌心理也致癌!

恐癌心理是一種普遍存在,盲目懼怕、擔心、懷疑自己患癌症的心理,通常是由於受自己的親人或身邊的同事鄰居朋友死於癌症的刺激造成,或受蘇丹紅、毒奶粉、地溝油、PM2.5、毒膠囊等等事件報道的影響,好像生活在到處是致癌物質的世界中,每天都受到癌症的威脅,從而產生的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適度恐癌是好事,能喚起人們對癌症的警惕,激起征服癌症的決心,自覺抵制「致癌因素」。但俗話說,物極必反,任何事物都要有個度,這種心理過頭了就是心理疾病——恐癌症、疑病症。

恐癌症、疑病症是過分恐懼自己會患癌症,並四處求醫,經醫學檢查的陰性結果也無法消除其疑慮。這種心理導致心緒不寧、坐立不安、吃不香、睡不著等軀體癥狀,又會影響工作和學習,社會功能受損,從而導致神經內分泌活動紊亂、器官功能活動失調,並使機體的免疫能力降低,免疫監視功能減弱,進而影響免疫系統識別和消滅癌細胞的作用,易導致癌細胞轉化和突變。

在癌症治療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從」心「治癌!

研究發現心理因素對癌症的發生、發展及轉移起著「活化劑」作用。當一個人長期處於孤寂、悲戚和絕望等負性情緒狀態下,就會導致神經內分泌紊亂,使免疫監視功能減弱,可致癌細胞突發性增殖。反之,如果癌症患者能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往往能使治療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對於癌症患者來說,有必要重新認識癌症的本性,從「心」治癌,藉助融合了心理學認識、方法與手段的「心身醫學」的方法,來阻遏癌症細胞的肆虐,保障自己的健康。一般來說,得癌症後,心理上有一段低潮的時期,主要有下列心理的障礙:

1.悲觀主義

自從發現得了早期乳腺癌,某女性患者常常鬱鬱寡歡,她認為自己無法像患病之前那樣正常社交、正常生活,就連平時最喜歡的跳舞愛好,她現在也提不起任何興趣,而且很少像過去一樣去公園晨運、做操、跳舞。此類患者常常處於一種孤獨寂寞的狀態,不良情緒無從宣洩,也無法獲得他人的關心和勸導,由此,將會導致病情加重的嚴重後果。所以,癌症患者得病後,一定不要與世隔絕,既要認識到目前相當多的腫瘤疾病是可以治癒的,同時要積極地參加社會交往,感染積極的心態,特別是要注意建立新的社交圈子,增強與癌症病友之間的聯繫,用集體的力量來建立自己的精神支柱。此為交際療法。

2.投降主義

年僅50歲的某男性患者,自從被查出患有早期肺癌以後,就自暴自棄,認為腫瘤不能治療,早晚多是死亡,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認為及時行樂才重要,家人見狀心裡非常焦急。像這樣的患者思想上不再有生存信念,各種治療方法無法藉助自身的力量而發揮作用,導致患者常常不該死亡的死了,本該有較長時間生存的卻早早離開了人世。針對這種情況,可推介一種已在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推廣的精神心理療法——生活意義療法。首先,生活要有目標,不光身體健康的人要有目標,腫瘤患者也要有目標,活一天就要愉快地生活一天,但不是一味地「及時行樂」,應該把精力集中到工作、家庭或個人興趣上。其次,要有正確的生死觀,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規律,既然無法避免,就寬心看待,心情就會放鬆。最後,要使生活豐富多彩,積极參加一些有益心身的活動,如聽音樂、看電視、登山和交朋友等,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增強抵禦和殺死癌細胞的能力,另一方面自己享受了美好的生活,體會到自身對社會的價值。此為生活意義療法。

3.個人主義

某大學剛畢業不久的年輕患者,被查出早期肝癌,家人怕他太年輕接受不了這個打擊,就和醫生商量對他隱瞞病情,說是普通的肝炎。如今家屬面臨一個難題,不敢讓他去腫瘤專科治療,怕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不告訴患者真實病情曾被認為是對患者的保護,但這樣做的後果是患者不積極配合治療,很難取得最佳效果。針對此類患者,可以採用信心療法,即每個人的機體內部都有一種超乎尋常的潛能,這種潛能一旦被激發出來後,它將使人得到意外的收穫,甚至會出現奇蹟,而信心就可激發這種潛能。美國醫學家曾給患者開出了一張癌症康復三大信念的奇效良方:相信癌症是一種疾病,不一定會致命;相信抗癌的治療是支援體內防禦的盟友;抗癌的根本要立足於信心。

上述幾類病患只是複雜病例中的幾種常見心理干預過程。而在當代一些醫學著作中更有提出,針對不同患者的性格,生長環境,文化水平,進行心理干預的程度,難度,深度也各有不同,但無疑從心理問題著手是一條重要的經驗。

腫瘤治療與康復中,有一個現象特別值得指出,即有兩類人在罹患惡性腫瘤之後其心態的平和和強大的毅力導致其在與癌症的抗爭中往往康復得很好;一類是來自農村,文化水平低,迷信或有盲從傾向的人,常見於農村老人,或者稀里糊塗、粗線條的人,他們查出了癌症後,有的手術,有的甚至手術都不做,放化療都不用,活得很好,甚至純用中醫藥治療原發病灶也有消失的。我們解釋為:腫瘤本身就是一類心身相關性疾病,在患者不知情,也無相應恐懼、威脅的情境下,得到了特別的關愛和大城市醫師的特別關護、治療下,幾方面的正面因素,促使患者積極振作起來。本為慢性病的癌症,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趨於穩定,甚至自愈。

另一類就是十分理性,執著的人,一旦徹底想通了,弄明白了,也就義無反顧地與癌症抗爭,常常愈後大大好於一般人。早有研究表明:癌症自愈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存在偏執傾向,或者也可以說理性而執著的人,他們往往在研究道路上跋涉多年,對人生價值的體現有清晰的認識與高標準的追求,有一種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決心。一旦確定了治療方式後,就將病情全部交付給醫護人員,自己則專心原有工作,為體現人生的價值而全力以赴。隨著療程的進行,加上自己的深入了解,他對自己的病和健康充滿了信心,精氣神愈發充足,神采奕奕,毫無病態,對當下及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

所以,理性、執著、堅信自己的人,往往就是能夠戰勝癌魔的人。而那些終日惶恐不安,時時惦記著是否轉移複發;對病情風聲鶴唳,茶飯不香,寢食不安的患者的複發率和轉移傾向均大大高於情緒相對穩定的其他癌症患者。

從「心」治癌,在運用各種手段、措施,消解患者軀體上痛苦的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疏導與干預,減輕其痛苦,幫助進行綜合調攝。那麼,相信再有心理障礙的病患也會信服醫護人員,依從治療,達到較佳的臨床療效。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bd@baikem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科名醫網 的精彩文章:

從腹瀉到死亡,僅經歷了不到12小時!拉肚子也能要命!
這樣減肥,既有效,還不傷身體!

TAG:百科名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