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飛」治理帶來新機遇 反無人機市場加速升溫
如今,無人機已經成為我國新的「國家名片」之一,產業發展不斷加快,應用範圍日漸擴張,解決了農業植保、影視拍攝、應急通信等諸多行業的難題。不過,隨著無人機保有量日益增長,普及度進一步提升,也引發了一些值得重視的安全隱患。
無人機「黑飛」亟需治理
近年來,軍民融合發展為無人機行業提供了關鍵發展契機,無人機開始由軍用向民用快速延伸。經過業內企業的不懈努力,無人機性能愈發全面,消費級產品的成本也持續下降,價格瓶頸不復存在。因而,易操作、靈活便捷的無人機受到了科技愛好者與各行各業的青睞,市場一派繁榮景象。
無人機具有多重特點,賦予了其在應用端的顯著優勢。目前,無人機在地理測繪、農業植保、影視拍攝、消防救援等諸多領域獲得了廣泛應用,同時在數據收集方面的巨大潛力也正在加快挖掘當中。無人機的不僅給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提供了便利,也促進了一大批新生業態的發展。
不過,無人機數量的快速增長,導致一系列隱患開始顯現。2016年以來,無人機「黑飛」現象時有發生,逐漸引發社會關注;2017年,無人機「黑飛」、「擾航」事件更是頻頻發生,引起了民眾的恐慌與政府的重視。
據不完全統計,僅2017年頭兩個月,無人機違法違規飛行威脅民航安全的事件就發生了12起;4月21日,成都雙流機場接連遭到疑似無人機的無人駕駛航空器擾航,直接導致了58個航班備降、4架飛機返航、超過1萬名旅客滯留的嚴重後果。
雖然這些事件發生後,我國各級政府相繼採取了嚴格的管理措施,遏制無人機「擾航」與「黑飛」,但是在整體形勢大有改善的背景下,2018年仍然出現了數起無人機非法飛行、「擾航」和傷人的事件。
無人機大多體型較小,但是一旦不慎撞擊飛機或是跌落碰撞人類,都會造成巨大的破壞與傷害。無人機引發的公共安全危機亟需治理,在如何管控這一現象上,也出現了多種方式,其中加強法律監管與發展應對技術成為主要手段。
「反無人機」市場逐漸升溫
針對無人機「黑飛」與「擾航」等問題,我國相關主管部門與各級地方政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加強對無人機生產、銷售、使用各個環節的監管。
2017年6月1日,我國首部無人機實名登記法規開始實施,要求在8月31日前完成實名登記手續,否則將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罰;一年後的2018年6月1日,民航局發布的《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經營性飛行活動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對無人機經營性飛行活動做出了詳細規定。
而在國外,近日美國參議院也通過了《防止新威脅法案》,允許司法部和國土安全部在城區部署反無人機技術。只要司法部或國土安全部認為無人機對「受保護的設施或資產」構成「威脅」,上述機構就能「使用合理的武力來阻止,破壞或摧毀」無人機。
正如美國的司法實踐,解決無人機的「黑飛」難題,除了法律法規的監管,也需要相關應對技術的支撐。因此,為了更好地防範無人機非法活動,反無人機行業開始迅猛發展,市場增長態勢愈發積極。
當前,主要的反無人機技術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干擾阻斷類、直接摧毀類和監測控制類。部分反無人機系統更是能夠做到對無人機「探測、跟蹤、識別、擊落」一體化,以切實保障關鍵基礎設施與特定區域的安全。
近幾年來,反無人機企業發展勢頭幾乎不亞於無人機企業,同樣獲得了資本市場的強烈關注與支持。據相關機構預測,反無人機市場將維持約25%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2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1億美元。鑒於無人機領域競爭日趨激烈,法律法規與標準規範完善還需時日,反無人機行業未來的機遇還有很多。
※雲計算應用廣泛,加強統一管理成為大勢所趨!
※智能機器人如何發展?這些巨頭給我們答案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