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鑒賞家」桃花石精美絕倫,美輪美奐,了解古代的歷史文化!
"桃花石"一詞在東羅馬、阿拉伯世界及操突厥語各部中的流傳,引起了中外學者的重視,他們對此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和考證。學者們的意見有一點是一致的,即"桃花石"一詞是古代中亞人對中國和中國人的稱謂,然而關於這一稱謂的來源則眾說紛壇,莫衷一是。
1980年3月,在新疆 阿圖什縣 發現了大批喀喇汗朝的錢幣,其中十餘枚背面銘文中有"蘇來曼卡得爾桃花石可汗"字樣。據學者推測,這些錢幣很可能是1023年(北宋仁宗明道元年)登上大可汗之位的蘇來曼·本·玉素甫時期鑄造的。引人注意的是"桃花石"一詞、鑄有這一名詞的喀喇汗朝錢幣,在我國是第一次發現。
漢文典籍中首次出現這一名詞,是在十三世紀。蒙古成吉思汗二十一二年(1227),長春真人邱處機應成吉思汗之召去 中亞,途經阿里瑪城(今新疆霍城縣境內),看見當地"農者亦決渠灌田。土人卻以瓶取水,載而歸。及見中原汲器,喜日:"桃花石諸事皆巧。"桃花石渭漢人也"。邱處機在《 長春真人西遊記 》中記下了此事。
一種意見認為,"桃花石"為"拓跋"的對音。由於拓跋氏曾在中國北方建立北魏王朝,國力強盛,影響遠及中亞地區,因而"桃花石"便成為中國或中國人的代稱。國內外學者持這一觀點的人很多,他們還舉出證據,說:"自隋唐以來,東羅馬帝國及其他西域諸國皆稱中國曰Tangas。"(日本學者 白鳥庫吉《托拔氏考》)從語音的角度看,Tangas確與"桃花石"、"拓跋氏"相近。
由喀喇汗王朝的天才學者穆罕默德.喀什噶里於1074年編撰成書的《 突厥語大詞典》中,對"桃花石"詞條的解釋是:"桃花石,乃是摩秦的名稱。秦分三部分,上秦在東是桃花石,中秦是契丹,下秦是八兒罕(即喀什噶爾)"。在這裡,"桃花石"被稱為摩秦,契丹、喀喇汗也被稱為"秦"。
這個政權《宋史》稱之為"黑韓",《金史》稱之為"哈喇汗",今人譯作" 喀喇汗王朝"。"喀喇",是突厥語"黑"的意思(同時含有"北方"的意思)。該政權的的許多汗王,都喜歡冠以"Tabghaj"的稱號,在出土的喀喇汗王朝的錢幣上得到了進一步的印證。今通譯作"桃花石"。
聲明:本文為原創,禁止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