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乾隆紀年只用到六十年?太天真了,紫禁城裡用到了乾隆六十三年!

乾隆紀年只用到六十年?太天真了,紫禁城裡用到了乾隆六十三年!

作者:金滿樓

話說乾隆皇帝子嗣甚多,但奇怪的是,每次他打算立誰為儲君時,誰立刻遭受天譴,很快夭折。

被搞了這麼幾次後,乾隆嚇得都不敢立儲了。直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乾隆已經六十多歲了,十五阿哥永琰才被秘密立為皇儲。

為此,乾隆還曾向天默禱:「如永琰這娃能承祖業,則祈望老天爺保佑他健康;如果不行的話,亦願上天潛奪其算,令其短命而終。總之不要耽誤大事,我也好另擇元良。」

這一次,老天爺總算沒有捉弄乾隆,也沒有對永琰「潛奪其算」,後者平平安安、順順噹噹的活到了乾隆六十年(1795年)。

在歸政之期即將到來之時,乾隆特於五十八年(1793年)降旨:

從五十九年秋到新皇即位這三年間連續舉行歸政恩科鄉、會試及嗣皇帝即位恩科鄉、會試,以此為天下寒士在常科外多提供兩次應試入仕的機會。

次年,乾隆又下令將各省歷年民欠錢糧一概豁免,此舉一為推仁惠民,二為營造歸政的歡慶氣氛,其三也在於乾隆不想把自己在位時的舊賬遺給新皇帝。

乾隆六十年是乾隆以「皇帝」名號在位的最後一年。據載,此年開端即有異兆,正月初一恰逢日食,元宵又逢月蝕,似為上天示警,大有不祥之感。

當然,日食、月食早已被欽天監預測,不必驚慌,但這年冬天卻奇寒無比,不但乞丐凍斃路旁,就連來京參加禪位大典的安南國使臣也於除夕前日凍死在會同四譯館內,亦屬奇聞!

天降異兆,乾隆自是大為警醒。不過,這一年雖有白蓮教等事端屢起,但畢竟皇宮安靖,並無大故。而且,乾隆身體依舊健旺,較往年並不見差。

一番思量後,乾隆決定在九月初三、也就是六十年前其即位之日宣布傳位密旨。

是日,皇子、皇孫、王公大臣等群集於圓明園勤政殿,乾隆將三十八年(1773年)親自書寫緘藏的傳位密旨當眾開啟,其上赫然寫著:「立皇十五子永琰為皇太子」。

接著,乾隆又連續宣布三件事:

一、以明年為嗣皇帝嘉慶元年,皇太子永琰由「永」改「顒」,即日移居大內毓慶宮,以定儲位;

二、追謚皇太子永琰生母令皇貴妃魏佳氏為孝儀皇后,升奉先殿,列孝賢皇后之次;

三、屆時其將退居太上皇之位,但仍繼續訓政。

歸政後又訓政怎麼個搞法呢?乾隆對此早已胸有成竹,其宣布:

歸政後,其稱「太上皇帝」,其諭旨稱「敕旨」,太上皇帝仍自稱「朕」;嗣皇帝生日稱「萬壽節」,太上皇帝生日稱「萬萬壽節」;

嗣皇帝登極後,主持處理「部院衙門並各省具題章疏及引見文武官員」等「尋常事件」,「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則太上皇帝「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

來京陛見的文武大員及新授道府以上官員均要到太上皇帝處謝恩,並恭請訓示。

次日,還算聰明的永琰立即稟告父皇,說自己受封皇太子後,「五內戰兢,局踏彌日」,懇請改元歸政「敕停舉行」,自己「謹當備位儲宮,朝夕侍膳問安之暇,得以稟受至教,勉自策勵」。

看得出來,永琰真不是謙恭孝讓,而是覺得「太上皇」在上,這「兒皇帝」真心難當啊!與其這樣,倒不如請皇父把皇帝當到底,待其百年之後,自己再接手也不晚。

之後,和碩禮親王永恩(即昭槤之父)又率王公、內外文武大臣及蒙古王公等合詞奏請皇上俯順「億兆人之心」,「久履天位」。

對這成規模、成系列的挽留,乾隆心裡那叫十分受用。

不過,乾隆雖老,但心裡並不糊塗,子臣們的「殷殷期望」固然暖心暖胃,但其歸政計劃並不會因此而打斷。

之後,乾隆告誡皇太子及群臣「毋庸再行奏請」,歸政按期實行。

與此同時,乾隆又再次宣諭說:

「歸政後,凡遇軍國大事及用人行政諸大端,豈能置之不問?仍當敕幾體健,躬親指教。嗣皇帝朝夕敬聆訓諭,可以知所稟承,不致錯失;而大小臣工,恪恭盡職,亦可謹凜遵循。」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還懇請個什麼呢?

至於永琰,當然還得表現得誠惶誠恐、小心謹慎才好。之後,其又叩請父皇明年仍用乾隆年號,不必用嘉慶年號。

對於兒子的這份孝心,乾隆很是滿意。只是,新皇帝的年號已經擬定,不用於禮不合;

再者,如果繼續沿用乾隆年號的話,勢必會超過聖祖康熙皇帝的在位時間,這點是萬萬不可的。

當然了,永琰有這孝心也是難得,那就這麼辦:每年印刷乾隆紀年的曆書一百部,用於頒賞宮廷和賞賜御前近侍王公大臣。至於嘉慶元年的曆書,仍照常頒行天下。

了解更多,可參看拙著:《皇城秘史:乾隆和他的妃子們》,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滿樓風雨閑讀書 的精彩文章:

李鴻章戲弄法國公使:當年我和你爺爺把酒言歡,你現在還嫩了點!
乾隆的「獅子吼」威力驚人,大阿哥永璜、三阿哥永璋竟被他活活嚇死!

TAG:滿樓風雨閑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