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國民黨軍隊「五大主力」番號的考證

國民黨軍隊「五大主力」番號的考證

關於國民黨軍所謂「五大主力」 部隊的正確番號,一直以來存有爭議,問題集中在第74軍、第5軍和第18軍三支部隊上,因新一軍和新六軍較早調往東北參戰未及「整編」,所以番號始終未有變化。但另外三個軍曾經分別改稱為「整編第74師」、「整編第5師」和「整編第11師」,這是歷史事實。是故如今的一些戰史在稱謂上並不準確。

「五大主力」 的稱呼是在1946年3月的整編會議後提出來的,蔣介石謂之「國軍精華」,當時由於戰爭已經在多地打響,國民黨僅完成了隴海鐵路以南部隊和西北地區的軍隊整編工作,既然整編已經完成,那麼五大主力的正確番號應該是: 打出來的整編第74師、裝備出來的整編第5師、寵出來的整編第11師、留洋出來的新一軍、攣生出來的新六軍,歷史數據要實是求事,別盲目的照搬。

之所以有所混淆,是因為除去整編第74師1947年被全殲時仍然是師級番號外,整編第5師和整編第11師在1948年又分別恢復成為第五軍和第十八軍,隨後在淮海戰役中被殲;而新一軍和新六軍被殲於遼瀋戰役;其中整編74師後來又予以重建,仍然沿續第七十四軍的番號,以該軍老人邱維達為軍長,淮海戰役再次被殲。

既然說到五大主力在抗日戰爭中的表現,那又得稱呼為軍,畢竟整編會議是抗戰結束以後的事情,根據各軍戰績和戰力排行如下,戰役忽略不提:

第一名 第七十四軍。

第七十四軍軍長王耀武

首任軍長俞濟時,熟知的是次任軍長王耀武,1937年火線組建於上海。這是一支抗日鐵軍,從淞滬會戰開始,一路西撤參加南京保衛戰、蘭封會戰和武漢會戰,成名於萬家嶺(德安)大捷,揚威於上高會戰,還參加了數次長沙保衛戰、浙贛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等著名戰役,終結日寇於1945年湘西會戰。西南地區軍委會直轄「攻擊軍」,不屬於任何一個戰區序列,打滿抗日全場。

第二名 第五軍。

第五軍軍長杜聿明

首任軍長俞濟時,熟知的是次任軍長杜聿明,1938年組建於湖南湘潭。由於是中國第一支機械化軍級部隊,被稱為「鐵馬雄師」,一直駐紮湘桂咽喉廣西全州,日軍進攻廣西時被緊急調往桂南參戰,成名於「崑崙關大捷」。前身是軍委會直屬裝甲兵營、機械化第200師,蔣介石將僅有的部分德式和蘇式坦克、裝甲車盡數裝備給該軍,居然下轄一個機械化炮兵旅,1942年成為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主力。也是西南地區軍委會直轄「攻擊軍」,不屬於任何一個戰區序列。

第三名 第十八軍。

第十八軍軍長鬍璉

首任軍長陳誠,組建於1930年的中原大戰期間,土木系發家老本,是五大主力歷史最久的部隊。抗戰時期是軍委會戰略預備隊,駐防陪都重慶周邊,是保衛統帥部和監視川軍的重要力量。1943年日寇溯江西犯,重慶及西南震動,第十八軍緊急開赴鄂西前線,劃歸陳誠第六戰區指揮,成名於「石牌保衛戰」,隨後在「鄂西大捷」中立下汗馬功勞,這支部隊由於陳誠的倍受寵信,所以裝備、物資和兵員最受照顧,很少干臟活累活,確實是寵出來的中央軍嫡系部隊。

第四名 新一軍。

新一軍軍長孫立人

首任軍長鄭洞國,發揚光大的是次任軍長孫立人,1943年組建於緬甸蘭姆伽。中國遠征軍第一次人緬作戰失利後,孫立人率領原66軍新編第38師撤往印度,所餘4000餘人;從野人山走出來的廖耀湘第五軍新編第22師3000餘人後來也改道前往印度,兩個師在蘭姆伽接受了美國人的裝備與訓練,同時由國內增補知識青年新兵,1943年1月合編為「新編第一軍」,以國內派遣過去的黃埔一期鄭洞國為軍長。1944年參加緬北反攻戰役,重創駐緬日軍,與滇西反攻部隊會師。屬於比較特殊的「駐印軍」序列,受中國戰區統帥蔣介石和參謀長史迪威雙重指揮。

第五名 新六軍。

新六軍軍長廖耀湘

首任軍長廖耀湘,因為大批通過「駝峰空運」的新兵到來,為了接受更多的美械裝備,1944年3月新編第22師從新一軍建制中脫離出來,單獨擴編為「新編第六軍」。新六軍與新一軍共同在緬北反攻期間作戰,不久被蔣介石空運回國,成為湘西會戰的預備隊,1945年成為南京受降的警戒部隊。從東北戰場的表現來看,新六軍的戰力似在新一軍之上,只是因為脫胎於新一軍,所以排名最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度度狼哥哥 的精彩文章:

TAG:度度狼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