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新認識「快樂的大學」

重新認識「快樂的大學」

楊朝清

近日,教育部召開的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提出高教大計、本科為本,本科不牢、地動山搖,要對大學生合理「增負」,改變輕輕鬆鬆就能畢業的情況,中國教育「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現象應該扭轉。輿論認為,這可能意味著,大學「嚴進寬出」的情況在未來或有望得到改變。

中高考作為一種教育分層的手段,具有社會流動的功能;為了「爭上游」,許多中學生用盡了全力。進入大學之後,「嚴進寬出」甚至「寬進寬出」的人才培養模式,讓不少大學生即使「混日子」也能夠順利畢業。「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作為教育行業生存生態的一個縮影,深刻地影響了不少人的價值觀;一些中學教師會在課堂上用「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對學生們進行激勵與鞭策,大多數家長對孩子進入大學之後採取了「放養」的態度。

作為一種失范現象,「玩命的中學、快樂的大學」的確需要進行合理的糾偏。作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筆者見識了一些大學生在「快樂的大學」中的迷失與沉淪。沉迷於網路遊戲無法自拔、課堂作業與論文粗製濫造甚至直接抄襲、習慣做「夜貓子」難以早睡早起、直接「翹課」……這裡面固然有部分大學生精神缺「鈣」的因素,一些大學過於寬鬆、柔軟的評價方式也造成了實際上的縱容。反正輕輕鬆鬆就能畢業,何必讓自己過得那麼辛苦?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本科教育至關重要。給大學生合理「增負」,不僅有助於促進他們的知識學習與技能學習,也有助於促進他們精神世界的發育與建設。說到底,大學並不是人生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開始;重新發現和認識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在這個世界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找到契合自己的價值實現的通道,對每個大學生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社會化過程。

不論是山東大學曾經勸退97名大學生,還是華中科技大學的「本科變專科」,抑或松田學院的「學業警告通知書」,為了提高本科教育質量,不少高校也在進行「自我救贖」——教育不僅是知識、經驗、技能的傳授,也是文化認同的塑造、價值追求的引導。那些喜歡得過且過、熱衷投機取巧、渴望「混著畢業」的大學生,早晚要接受市場的大浪淘沙。與其讓「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上演,還不如進行清醒的自我調適,改變大學期間的學習心態與管理形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