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同兵變因何而起?最終結局如何?

大同兵變因何而起?最終結局如何?

原標題:大同兵變因何而起?最終結局如何?


作者:季我努社青年會員李晨


大同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如今已然是山西省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山西省的第二大城市。由於其富含豐富的煤炭資源也成為我國重要的資源型城市之一,歷史上,大同地處晉冀蒙三省區交界處,素有「北方門戶」之稱,因此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大同一地被歷代統治者重視曾是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由此大同也保留了大量的歷史遺迹,如雲岡石窟、華嚴寺、善化寺、恆山懸空寺、九龍壁等。


明朝疆域圖


明朝時大同為九邊之一,是明朝對抗漠北蒙古大軍的主要門戶之一。明世宗嘉靖三年即1524年,發生了震驚朝野的「大同兵變」。這次兵變也反映出明朝內虛外疲的表現。


一、背景與緣由。1368年朱元璋一鼓作氣,趕走了元順帝,建立了大明王朝。但大明王朝自建立起就一直受到北方蒙古大軍的困擾,明朝剛剛建立之初,尚有一派欣欣向榮之勢,加之明成祖朱棣「天子守邊」,在明前期蒙古大軍不敢妄動,但此後的土木堡之變即證明了蒙古還是對明朝構成了極大發的威脅。而加強邊防則成了明朝必須採取的措施。中國自古就有「好鐵不碾釘好人不當兵」的俗語,尤其戍守邊疆更是成為那個時代人最不願意乾的職業之一。人民的逆反心理十分嚴重。當時朝廷對於邊疆守衛將領體恤不夠,經常剋扣軍餉,糧草不足,加之上級軍官層層剝削,到下層官兵手中往往不足個人口糧。在這種情況下,爆發了軍隊嘩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二、經過梗概。由於大同府巡撫都御使張文錦管理不善,加之將士的反抗情緒。1524年郭鑒、柳忠、陳浩、胡雄、郭疤子等人率領大同官兵舉行起義。大開糧倉、釋放囚犯,起義軍迅速佔領了大同城,此舉震驚朝野上下。明世宗馬上排除朝臣前往大同,名為撫慰,但實際上是設計殺死了起義軍首領,暫時平息了兵變,也緩和了軍中不滿情緒,起到了殺一儆百的作用。1533年,同樣發生兵變,大明又依計平息兵變。



明世宗畫像


三、結果與影響。這次兵變是大明王朝統治虛弱的表現之一,對外只能通過消極戍守來維持邊疆安寧,對內又無法滿足邊疆官兵的政治、經濟訴求。加之朝政腐敗,軍餉不足,自然引起官兵的不滿情緒,所以這次兵變在明中後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此後明朝就陷入了內憂外患的兩難絕境之中,而無法自拔。


明代皇帝的影視形象


參考文獻:


1) 趙立人:嘉靖大同兵變述論,大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0.


2) 李海林; 馬志強:朱振與嘉靖大同兵變,蘭台世界.2011.


3) 胡凡:論明世宗對蒙「絕貢」政策與嘉靖年間的農牧文化衝突,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5.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桂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明代的固原鎮如今還存在嗎?和現在的固原市有什麼關係?
岑猛何許人也,岑猛之亂是怎麼回事?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