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太宗三次震怒緣何成就帝王佳話?

唐太宗三次震怒緣何成就帝王佳話?

原標題:唐太宗三次震怒緣何成就帝王佳話?


明朝時坊間流傳「唐伯虎三笑點秋香」的才子佳人故事,俺給大家講一出唐太宗三次龍顏大怒如何成就帝王佳話的史實。要說唐太宗李世民這個人還真是不簡單,在他還是李二的時候,真的很「二」。他敢在他老爸李淵首鼠兩端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坐實李家反他親戚大隋天下的口實,這個冒著巨大風險的選擇是需要敏銳的政治眼光的。李淵冤不冤?更了不得的是二爺弓馬嫻熟軍事才能出眾,他老子坐天下,一大半的功勞出自他東征西討,讓這麼一個功勛卓著的「潛龍」屈居所謂的太子之後,就是二爺不鬱悶,手下那幫虎狼之輩也會一輩子不快樂的。


雖說後來的政變充滿了血腥,但李世民是最早深刻闡述「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和「從來就沒有神仙和救世主」這兩條顛撲不破真理的帝王。這位依靠鐵血和自己動手理直氣壯走上皇權的開明君主創造了大唐王朝「貞觀之治」盛世。看來流血和篡逆手段儘管不光彩,但最後的結果總算是好的。驗證一個好皇帝和歹皇帝的唯一標準是人民是否生活富足,所以李世民可以成為千古一帝。俗里俗氣喚做李二的秦王搖身一變成為了唐太宗,但其身上沾染的北地胡人戾氣和暴虐時不時還會發作。



唐人吳兢在《貞觀政要》中記載,李唐王朝是馬上得天下,加之太宗早年沙場征戰,所以一輩子酷愛駿馬。當時言中有一匹千里馬,太宗非常喜愛。可是有一天,這匹馬無緣無故地暴斃了,太宗心痛得不得了,勃然大怒之餘遷怒於養馬人,要求將此人處以極刑。長孫皇后見其憤憤不平,就委婉勸諫道,昔日齊景公因為所喜歡駿馬無故而死就要處死養馬人。晏子就說,這個養馬的人有三大罪狀:其一,養馬而死;其二,使君王以馬殺人,百姓聞之,就會怪罪君王草營人命;其三,諸侯聞之,必然輕視我國。齊景公聽到晏子的反諷後,怒氣漸消,於是寬恕了養馬人。如今陛下飽讀詩書,難道忘了這件事嗎?太宗恍然醒悟,於是也饒恕了養馬人。此唐太宗一怒也。


唐人劉餗在《隋唐佳話》中講道,有一天,太宗罷朝回宮後,怒火萬丈,並且喋喋不休地發誓,一定要找個機會殺掉這個不識相的老農民。長孫皇后驚奇地問道,誰惹陛下不高興了?太宗說,還有誰?魏徵唄。這個傢伙每次在朝廷之上,都要和我爭辯,羞辱我這天子顏面,害得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長孫皇后聽完後退到後言,穿戴整齊鳳冠霞岐,非常莊重地叩拜於廷堂之上。太宗看到這一幕非常震驚,急忙問所為何事?皇后說,我聽說君主聖明,才會出現忠臣,如今陛下聖明,故此才有魏徵直言相諫。我是皇后統率後言,遇到這樣值得慶賀的事情,又怎能不隆重為陛下慶賀呢?自此,太宗更加敬重皇后,並且和魏徵演繹了君臣納諫如流的千古佳話。此太宗二怒也。



唐人張鷟(zhuó)在《朝野僉載》中還載有唐太宗另一段軼事,時吏部尚書唐儉與太宗下棋,兩人都很較真。也許是唐儉棋高一招,也許是太宗想悔棋,唐儉不讓,於是兩人爭得不可開交。太宗大怒,竟然把這位不識相的唐老信兒貶到潭州(今長沙)做地方言。倒毒的唐儉被下放後,太宗還余怒未消,就對他非常喜歡的大將尉遲敬德說,這個姓唐的,竟然敢輕侮辱沒我,我打算殺了他,愛卿你可到時為我作證指責他。敬德唯唯諾諾,不做正面回答。第二天早朝時,太宗讓敬德作證,敬德叩過頭後,竟然說不知道。太宗再三作問,敬德不改前言,一問三不知。太宗大怒之下,隨手抓過玉佩碎裂於地,然後一揮衣襟退朝。下去後,思索良久,想通了,就把三品以上大員召進言中賜御宴。太宗舉杯賀道,敬德今日做了一件大功德,其一,唐儉免冤死;其二,朕免濫殺;其三,敬德免屈從。此三利也。朕因怒而沒有犯下過錯,唐儉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美名,此三益也。於是信賞尉遲敬德一千匹錦緞,群臣歡呼不已。此太宗三怒也。



唐太宗有此三怒而沒有成為桀紂之君,濫殺無辜。一是因為他身後有一位賢惠聰穎的好妻子。據史書記載,長孫皇后和唐太宗結婚時才十三歲,這兩位少年夫妻相敬如賓,櫛風沐雨一路走來榮辱與共,唐太宗的秉性缺點長孫皇后一目了然。正是因為夫妻情深恩重,所以長孫皇后的話唐太宗能聽得進去。再者,長孫皇后為唐太宗繼位發揮過重要作用,「玄武門政變」中長孫皇后曾經親自激勵將士同心同德,孤注一擲,這樣一個具有獨到政治眼光的女強人與太宗相得益彰,所謂的政治話語權都是自己爭取來的。長孫皇后出身名門,且識大體,舊唐書上贊其「賢戰長孫,母儀何偉」,這已經是對后妃很高的評價了。


其二,豪門貴族李世民成為皇帝以後,雖然血統中保留了胡人爭強好勝和殺伐屬的一面,但總的來說,還是知人善用並從諫如流的。他重用讀書人房玄齡和杜如晦,以及魏徵等諫臣,並給予他們很大權力;尊重國家法度和十八學士建議箴言,或多或少限制了帝王的一言九鼎,生殺予奪大權。所以,我們很難想像在那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皇權社會裡,作為皇帝的李世民殺一個人會有所顧慮。再者,李世民的皇位是依靠流血手段爭取來的,他不能不在乎自己的行為給帝國輿論帶來的負面影響。他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每次盛怒之後都會躬身自省,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不是他的自律,就不可能成就魏徵的清名和凈名。而魏徵也並非我們想像的那樣剛強正直,太宗曾經說過此人「嫵媚耳"",即魏徵好名,所謂君臣際遇,其實不過是二人心有靈犀合演的「雙簧」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點古今 的精彩文章:

華夏第一猛龍秦始皇身世成謎,秦始皇生父到底是誰?
一代女皇墓碑為何無一字描述?她究竟做了什麼?

TAG:看點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