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女子為何15歲左右就結婚生子?背後的原因你能想到多少

古代女子為何15歲左右就結婚生子?背後的原因你能想到多少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年輕人到了18周歲,在法律上就被視為成年人了,結婚生子的年齡大部分在20-30之間,過了27歲還沒有嫁娶的,就基本成了大齡未婚青年。不過在古代社會中,男女結婚都非常的早,根本不像現在一樣拖到三十歲左右,大多都成了剩男剩女。古代女子一般在15歲左右就早已成婚,有的個別地方也有不到十歲的小女孩就成了別人的媳婦,這在古代社會並不是什麼稀罕事。

古代女子早婚早育的現象很普遍,一般規定,女子婚配的年齡是十四歲,女子一般行完笄禮,是為成年的標誌。想想現在的14歲還是個毛頭孩子,就得結婚生子帶孩子。《周禮》規定,「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二十是女子婚配年齡的上限,古代要20歲女子還沒結婚,估計這輩子都沒人要了。

像南朝陳後主陳叔寶的妃子張麗華,十歲入宮便被臨幸,於是便懷孕了。七年之後,張麗華為陳叔寶生下第四子陳深。還有順治帝的妃子佟佳氏,她13歲嫁人,14歲就生了孩子,放在現在,十三四歲還是個初中生,就生了孩子,真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不過由於當時生活條件低下營養跟不上,有的少女的例假都沒有來,怎麼可能生孩子。有一些早熟的,十四五歲的少女生孩子就是一道坎,醫療條件有限,有大量的女子因為難產而死。

即便這樣,古代的朝代為了促進人口繁衍,還想出一些強制措施來保證女子早婚,像漢高祖劉邦。西漢初建,民生凋敝,為了繁衍生息,劉邦想出了一條千古妙計,就是女子到了年齡不嫁人,會被罰款,具體的規定是這樣的「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超過十五歲還不結婚,每年就要多繳納六石糧食,是一個壯丁一年的口糧,為了逃避被罰,十幾歲的女孩紛紛出嫁,即使最後碰到不是自己的心頭愛,就隨便嫁了。想想古代的女人還真是夠悲催的。

不過想想古代的條件也是可以理解,古代夭折率高,瘟疫、戰亂常使得人口劇減,早生、多生就顯得極為重要。那麼,女子十來歲出嫁便成家常便飯了。古代早婚早孕,而現在的父母卻在為孩子的婚事發愁,想想還是順其自然的比較好。對此,你怎麼看?

參考文獻:《古代婚姻史》、《漢書》

本文由陳叔談史原創,未經允許不得進行任何商業形式的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叔談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現在的人很少穿中山裝,僅僅是因為穿上老氣?其實原因很簡單

TAG:陳叔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