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乾貨!站在風口 醫療AI有三問

乾貨!站在風口 醫療AI有三問

*本文轉載自健康報,作者 於夢非,已獲原作者授權。

編者按:2018廣州國際人工智慧工作交流會已於6月24日在廣州南沙落下帷幕。其中,本次交流會的核心組成部分——「醫療 AI 推動產業變革圓桌論壇」 更是受到了主流財經媒體、醫藥行業媒體以及廣東省、廣州市等數十家重要媒體的熱切關注。值得一提的是,6月27日,本次醫療AI分論壇報道更是刊登《健康報》健康產業版頭條。

6月24日,一場以「擁抱變化 共智未來」為主題,探討人工智慧應用落地的「醫療AI推動產業變革圓桌論壇」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行。與會業內人士分別從政策、產業與應用等層面,探討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發展方向和落地情況。

競爭核心力在哪裡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是「人工智慧+醫療」在國內形成投資風口的元年。這一年,共有27家企業進行融資,其中16家企業融資金額在千萬級人民幣或美元以上。而在國外,最具代表性的腫瘤大數據公司Flatiron分別於2014年和2016年完成1.3億美元、1.75億美元的融資,並在2018年以21億美元總價被羅氏收購。這一案例,肯定了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價值。

「資本較為看好的公司有三個特性:獨特的企業模式、不斷被加強的競爭優勢、能夠在白熱化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團隊精神。」 長嶺資本管理合伙人蔣曉冬說,如果把人工智慧分為演算法、算力和數據三個維度,則現在行業主要的機會集中在數據及應用層面,競爭的核心在於數據的數量和質量。

在醫療大數據與人工智慧這條熱門賽道上,不少企業紛紛布局。據騰訊互聯網事業部總經理李致峰介紹,2018年,騰訊覓影會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宮頸癌、乳腺癌等方向開展探索。「我們的目標並非一下子切入太多領域,而是把技術先做深,再慢慢去拓展。」

會上,騰訊和零氪科技簽署了關於醫療AI方面的戰略協議。零氪科技CEO張天澤表示,雙方將基於騰訊的計算機和「互聯網+」能力,以及零氪科技在腫瘤領域深耕細作的經驗,加強在醫院接入和AI產品打磨上的合作,實現強強聯合。

醫院需要什麼樣的產品

當前, 「醫院到底需要怎樣的AI產品」是眾多醫療AI企業最為關注的問題。在上海長征醫院劉士遠教授看來,符合臨床使用場景,能夠提高效率和準確率,人機交互友好,且敏感性和特異性高,並以檢查部位和目的為終端解決方案的產品,才是醫院真正需要的AI產品。

蔣曉冬認為,人工智慧在中國醫療領域的最終形態是重塑中國未來新醫療體系:一是在新醫學方面,包括疾病的篩查和預測、藥物臨床中病人篩選、腫瘤診斷與治療、藥物發現、新靶點、新標誌物的發現等;二是在新醫療方面,包括數據結構化、標準化,多源異構數據匯總挖掘,輔助診斷,病灶勾畫優化治療方案,健康管理等。

零氪科技首席科學家劉博介紹,零氪科技目前已與500多家三甲醫院達成合作關係並建立數據中心。零氪醫療大數據平台已經聚集280萬份有效腫瘤患者病例,單病腫瘤滲透率超過60%。換言之,每年新增的腫瘤相關病例,60%都會進入零氪科技的系統中。

大會業內專家認為,目前,我國醫療水平各地差異明顯、醫療資源分布不均,人工智慧可利用大量高質量的醫療大數據,在病例、影像、基因等基礎上建立可驗證、可重複的醫療標準,通過遠程醫療等實現頂級醫療資源均勻分布在各個層級,並在建立標準的醫療流程、基於數據的前提下,在療法、藥物和耗材方面作出對患者最有利的治療決定。

規範發展靠什麼

AI產品的研發和使用,基礎在於大數據的管理與應用。與會業內人士認為,醫療行業的大數據應用事關生命安全與國家安全,數據安全不容忽視,相關法律法規的規範和約束不能缺位。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統計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恭偉對健康醫療大數據歷年政策進行了梳理。他認為,從2014年至2017年,大數據的發展經歷了誕生、頂層設計、政策細化、產業孵化的過程。今年應該是大數據的標準化之年,只有規範化,才能促進實質性的飛躍發展。

中國科學院院士、阜外醫院副院長顧東風教授認為,健康數據的隱私性、信息安全亟須法律保護。「在應用大數據時最好隱去姓名、住址等個人信息。除醫療機構或企業要有安全防範意識外,相關法律法規也要進一步完善。」

「雖然我國已出台《網路安全法》,但對醫療大數據的監管需要更加細化、嚴格。」北京大學孫東東教授認為,企業層面,可以先行一步形成大數據應用的內部規範;國家層面,應儘快建立相關的數據安全標準及指南,規範當前大數據應用的新業態健康發展。另外,我國還需要不斷借鑒國外法律實踐的經驗,提高企業、個人等數據所有者的主動保護意識,推動全社會對於數據安全保護的法律意識進一步提高。

亞信安全創始人蘇哲恆則認為,實現大數據的整體安全防護,首先要在建設安全體系的過程中考慮符合法律法規。其次要從事前、事中、事後三個維度去考慮:事前保障系統穩定性,事中實現業務連續性,事後確保及時運維整改。再次,在信息安全的環境下,加強人員管理和培訓。最後,要做主動的防護,構建主動防禦的信息安全體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inkDoc視界 的精彩文章:

祝975萬分之一的你好運!年薪60萬的專業,了解一下

TAG:LinkDoc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