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比賽狀態這回事
最近所有人的朋友圈都被世界盃的吃瓜群眾們牢牢霸屏了,熱議最多的就是數位當今足壇最熱的選手,竟然在本屆小組賽中就冷門不斷……
冷門,是競技世界中的一個彷彿不合常理,卻又在情理之中的產物。作為圍棋選手,想必大家也在這個黑白的競技世界中遭遇過不少滑鐵盧。那麼,今天秋菇涼就跟大家就來聊聊,圍棋比賽中的狀態問題。
正所謂「台下十年功」,那些能在賽場上披荊斬棘的選手們,一定都是經過了長期刻苦地訓練。然而,如今厲害的小棋手們越來越多,稱得上是高手林立,爭奪激烈。很多時候,在水平相差不大的兩個人之間的角逐,誰勝誰負取決於他們的心理狀態。尤其是對於圍棋這種項目而言,它的持續時間更長、輪次多、強度大,心理狀態和情緒變化的空間更大。
經常聽到有家長反饋,孩子上賽場後彷彿「變了一個人」,下出來的棋和平日里相比,簡直天差地別。可是,棋盤還是那樣的棋盤,人還是那個人,到底哪裡和平時不同了呢?為什麼會有人可以在賽場上超水平發揮,而有的人卻頻頻發揮失常?其實,對於大多數小棋手而言,下棋狀態發生變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比賽心理定向」。
比賽心理定向指的是運動員在賽前和賽中的注意焦點。在競技體育中,比賽必然有一個結果,這個結果的表現形式通常是勝或負、名次或是否升段。小棋手們在參賽前,都情不自禁地對比賽有著某種心理定向,而這種心理定向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一定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他們的參賽狀態。
積極的心理定向是將注意力放在比賽過程上:比如,下一盤棋我會使用怎樣的戰術;對手的弱點是什麼;局勢不利的情況下可以怎樣反擊等等;積極的心理定向會成為小棋手們努力奮鬥的動力來源。而消極的心理定向是將注意力過多地放在比賽結果上,和與對手的競爭上:比如不停地幻想贏了會怎麼樣?輸了會怎麼樣?我到底能贏嗎?這種想贏怕輸的心理活動除了會消耗小棋手們的心理能量,也可能會逐步發展成一種失敗恐懼。
所以我們該如何儘可能地調整自己的佳賽前狀態呢?
首先,我們要學會正視與接受內心的緊張感。注意了,這裡說的是正視而不是迴避。「不要緊張」是許多大人對小孩說的口頭禪,然而,緊張真的是敵人嗎?事實上,任何一場競技中,適度的緊張才可能激發出最理想的狀態,過度興奮或者淡漠狀態反而並不好。
我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既興奮又能保持鎮靜,在風雲變幻的賽場上,心理上能做到亂中求靜,行為上能做到動中求穩,抱有積極的內心,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發揮出來。
除了心態上的調整,賽前的準備工作也很重要。許多小棋手們在備戰期間,都經歷過大量訓練,收穫訓練效果的同時,也積累了不少疲勞。所以,在賽前一周三至五天,可以嘗試減少訓練量。在比賽前,只有減少負荷,才能讓身體得到充分恢復,帶著理想的競技狀態迎接比賽。不過,減量並不代表著敞開了玩,保持對弈的狀態也是很必要的,就好比有一些書法大師,幾天不用筆,拿筆就會抖一樣,行棋的感覺對於棋手來講也是很重要的。
減輕消極負擔看起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在現實中並不是一個容易解決的問題。總而言之,注重比賽的過程而不是結果,與其關心你能不能戰勝對手,不如關心棋局中對方的漏洞。
下棋的人常聽人說起「平常心」三字,它的背景其實來源於圍棋史上一個很美的故事。
當年,吳清源大師的弟子林海峰以23歲之齡挑戰「剃刀」坂田榮男名人之位,就在他糾結於輸贏,懵里懵懂上陣,稀里糊塗敗退之時,吳請源送了他三個字:平常心。
平常心三個字表面上淺顯易懂,卻是圍棋里一種極高的境界,它教我們的是,作為一名棋手,應當做到不管外界環境如何險惡,內心只有眼前這一盤棋。
或許對於我們而言,要達到吳大師的境界,還任重道遠,但我們能夠做的就是以自信的狀態,懷著平常心去對局。你越穩,對手就越亂。你不動如山,對手就七零八亂。
TAG:秋菇涼講圍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