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7期《收藏》雜誌提前看
《收藏》雜誌
以專業積累為大家推送新鮮、有趣、有用的獨到資訊
▌推敲
《文徵明<行書千字文>考析》
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有一幅《行書千字文》,除《中國古代書畫圖目》外,查無其他著錄。這件作品被鑒定小組一致通過,並被《中國古代書畫圖目》收錄。但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肖燕冀先生在其《陸士仁偽作文徵明書法的鑒考》一文中鑒定該作品為陸士仁作偽。本文將對此幅《行書千字文》究竟是文徵明的真跡還是陸士仁作偽,進行詳細的分析。
《<柳溪和尚設色小像>背後》
嘉興博物館所藏有確切紀年的《柳溪和尚設色小像》,乃虛谷為柳溪和尚所繪肖像,畫中所繪柳溪和尚是中年儒僧形象,臉部刻畫細膩,雙目炯炯,蓄美髯,神情清妙,身著僧袍,左手置於胸前,寥寥數筆勾勒而成。這件藏品於傳神寫照背後,為我們了解虛谷畫藝及交遊等情況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墨彩
《「書法皇帝」乾隆》
中國歷代帝王中,最熱衷於題字作跋的莫過於乾隆。御覽之下,必有跋語,駐蹕之處,自有題字,但凡書法、繪畫、陶瓷、玉器、石刻乃至文玩、傢具、建築,都留下了乾隆的題記,尤其是清宮舊藏的書畫,更是「重災區」。如此沉迷於題字作跋,乾隆的書法水平究竟如何,乾隆又如何鑒賞古代書法作品,本文將對這些問題一一進行解答。
《捉蟲寫生:齊白石的「草蟲畫」》
在近代中國美術史上,齊白石是「詩書畫印」俱佳的巨匠。他的大寫意獨步百年,但也擅長精細一路,特別是其「工筆草蟲花卉」畫,代表了他繪畫的最高成就,是齊白石賴以成名的招牌作品。在他筆下,不僅草蟲種類繁多,刻畫入微,更是獨創「兼工帶寫」的畫法,超越了前人,使草蟲畫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鬼手』何海霞」專題
何海霞,人稱「鬼手」,大青綠、小青綠、淺絳、水墨寫意、潑墨潑彩,無所不能,無一不精。作為張大千的得意門生、「長安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當年北京畫壇的「全能冠軍」,現在世人卻對他知之甚少。今年是何海霞誕辰110周年,他的家屬吳大雍、呂亞芳與中國嘉德合作舉辦「夢幻成真——何海霞紀念展」,展出了何海霞親屬所藏的100餘件作品。
在藝APP於展覽開幕當天主辦何海霞研討會,與會大部分專家肯定了何海霞的藝術成就,並認為目前何海霞的藝術地位被低估。發言嘉賓周韶華、陳履生、王魯湘、呂亞芳、余洋、路增遠、薛良等從人生、藝術風格形成、分期及轉變等多個角度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立體的何海霞。
《遨遨遊若不系之舟:何海霞的夢幻成真》
1995年,何海霞曾語重心長地對學生周韶華說:「在我的一生中,先是畫古人,後是畫老師,再後是畫生活、畫政治,最後才是畫自己。」這句話與何海霞的藝術分期恰好吻合。本文對何海霞的生平進行細緻完善的梳理,這對我們分析研究何海霞的藝術生涯之脈絡有著巨大的幫助。
《在新中國畫史上比較何海霞》
在被稱為新中國歷史時期的20世紀50~70年代,面對風雲突變,很多畫家一時不知所措,但他們很快順應潮流並主動去適應,畫了許多與過去全然不同的畫,這其中就包括何海霞。但基於新中國特殊的歷史背景和時代要求以及美術史上的認同,何海霞在此時期處於較尷尬的位置,這種尷尬一來自於身份認同的受制,二是其所在的長安畫派並未有同時期江蘇畫派那樣有與新中國一起進入良性循環的機會。
《快意還鄉:何海霞的廟堂山水之路》
何海霞的一生以北京為起始,在外面輾轉,最後又以北京為歸宿,在京城作為中國20世紀最了不起的一位廟堂畫家而終其一生,給自己80年的藝術生涯畫上了句號或者說驚嘆號。20世紀是一個山水畫巨匠輩出的世紀,在20世紀的山水畫大家中,我們該如何定位何海霞,本文將對此問題給出解答。
▌瓷韻
《復活的儀仗:固原地區出土的南北朝至隋唐陶俑》
固原位於黃河中上游的寧夏南部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同時這裡也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為中原農耕文化與草原游牧文化的彙集之地。近些年,固原考古發掘出大量從舊石器時代晚期至明清的墓葬、遺迹,其中北朝至隋唐文物蜚聲中外。這一時期,固原地區隨葬陶器整容龐大,製作精美,在陶土淘煉、彩繪技法、規格規制、燒成技術等方面,顯示了與眾不同的一面,充分體現了墓主人的高貴,以實物資料有力地證實了當時胡漢交融的繁榮景象。
《淡掃蛾眉:宋婺州窯與周邊窯口瓷粉盒》
粉盒,起源於春秋戰國的原始瓷,而後在漆器、金銀器中也有發現,宋以來,伴隨著制瓷工藝的不斷興起,瓷質粉盒由此應運而生。宋婺州地區的粉盒就是這浩瀚青瓷粉盒發展史中一支不容小視的分支。本文通過對粉盒發展脈絡的闡述,結合宋以來婺州窯、景德鎮窯、龍泉窯等著名窯口瓷質粉盒的對比,介紹金華地區出土的宋代瓷質粉盒高超的精湛技藝,展示粉盒獨特的文化內涵。
《李初梨捐贈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瓷器精品》
李初梨原名李祚利,著名文學理論家、文物鑒賞家、收藏家,黨和國家高級領導人,其在文物收藏鑒賞方面的成就,與其弟李亞農的淵博學識和愛妻劉鈞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1983年4月,李初梨將其精心收藏的書法、繪畫、紫砂、陶瓷、硯台、青銅器、碑刻拓本、石刻造像等534件珍貴文物和68本古代典籍無償慷慨捐贈給家鄉重慶市博物館保管。1984年和1990年夫婦二人又陸續向重慶市博物館捐贈數十件文物。1994年5月5日,李初梨與世長辭。李初梨所捐獻的瓷器共計188件,時間跨度上起商周,下到民國,品種繁多,器型豐富,質地優良,名品薈萃,本文選其中精美者加以介紹,以饗讀者。
▌泉苑
《清代宮錢》
宮錢顧名思義為皇家宮廷所用的錢幣。清代宮錢的發展達到了鼎盛時期,其品種、數量之多,遠遠超過了其他朝代。此時期宮錢在用途上包括內廷制錢、裝飾、賞賜、上樑、墜帳、掛燈等,製作工藝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銅質精良,技藝精湛,書體講究,圖案精美。因此清代宮錢以其特殊的歷史意義及較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成為錢幣收藏愛好者追捧的熱門品種。
《「興朝通寶·壹分」大錢的收藏》
本文作者收藏的20餘枚「興朝通寶」錢,這種錢是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之一的張獻忠的義子孫可望在雲南、貴州所鑄,所以相對來說在雲貴一帶面世較多。興朝通寶有「壹分」「五厘」兩種大錢和背「工」小平錢,其中又各有不同的版別。本文從作者收藏的興朝通寶壹分錢中選擇幾樣,以供鑒賞。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普通紀念幣防偽技術》
2010年11月9日,為紀念上海世界園藝博覽會成功舉辦,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普通紀念幣一枚。該紀念幣使用了多項防偽技術,其中紀念幣邊道採用疊加組合方式,在一枚硬幣邊道上採用疊加組合式防偽技術,在我國人民幣發行歷史上是第一次,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的一次。
▌專欄
《台北101:開啟「紫檀的奧秘」》
「紫檀的奧秘——中國紫檀博物館館藏珍品特展」於2009年9月27日在台北市101大樓隆重開幕,這是自2009年8月31日兩岸直航班機正式開通以來,大陸首個赴台文化交流項目。展覽歷時3個月,為了讓台灣民眾有機會近距離領略中國傳統傢具的巔峰工藝之精和傳統文化之美,特展的101件共計價值超過新台幣10億元的紫檀藝術珍品,均是陳麗華館長從中國紫檀博物館千餘件館藏珍品中精心挑選的精品。此次展覽既是對中國紫檀博物館建館10周年的獻禮,也是一次盛大的兩岸文化交流活動,是中國紫檀博物館「紫檀文化之旅」的全新里程,也是巡展以來規模最大的一站。
《士大夫的香席》
香在古代用途極廣,祭祀大地神靈、祖先長輩,驅除野獸、蚊繩、治病養顏等。香席,上古時候就有其事,只是不叫其名。此類事情,唐代以前稱之為「焚香」,唐代才有了「香事」的稱謂,至於「香席」一名,應該是宋代以後的稱謂了。本文作者在查經問典後,於自家收藏的歷代香具中選了一些風格相近的明清物件,再將舊藏的「三元綉片」,著高級匠作手工精心製作了香沓,並依照古人的儀規與習慣,在自家廳堂間鋪排開來,試圖恢復自中國古代士大夫們的香席,被許多行家學者稱道為:「中國第一香席」。
《以蘇麻離青為飾:明永樂青花壯罐》
明代永樂青花瓷堪稱收藏界寵兒,因市場價值不菲,故仿品也很多。除了清代官窯的高端仿製外,民國時期與當下的臆造品、贗品等更是充斥市場,魚目混珠,令人眼花繚亂。如何避免斷代上的混淆不清,不被假貨打眼?本文將以永樂青花名品——壯罐為例,分享個人的鑒定研究心得。
▌海外
《維基·沙利文:現實主義繪畫永遠不會過時》
維基·沙利文畢業於佛羅倫薩天使藝術學,她是墨爾本女畫家和雕塑家協會、澳大利亞肖像藝術家、維多利亞藝術家協會和美國肖像協會的會員。她擅長人物繪畫的創作,其素描人物表現了其對人體結構的準確把握以及對人物動態與造型的精準再現,作品曾經在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等地參展並且榮獲各種獎項。在第十三屆ARC國際沙龍大獎賽上,維基·沙利文獲得「《收藏》雜誌獎」。本期《收藏》雜誌對這位現實主義畫家進行了採訪。
▌談藝錄
《天馬與仙山:中國傳統繪畫中的仙山意境》
自漢代開始,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面,仙山是不老之境,隱藏了長生不老的秘密;天馬是龍馬,是乘之飛升而到達仙界的憑藉。在絲路天馬意象營造中,作者注意到天馬與仙山意境暗合,並通過青綠山水營造出仙山之境,再置白馬、紅馬、黑馬於其間,通過形象與色彩的對比,尋求傳統意境與時代精神的當代性融合。
▌視點
《異域之眼:17世紀西方人眼中的景德鎮瓷業》
國內外學界對於17世紀景德鎮瓷器的發展已展開了全方位的研究與探討,本文僅就此基礎上,希冀通過分析幾個世紀以來的西方文獻,力求從西方人的視角,來觀察17世紀景德鎮瓷業發展的另一種風貌。異域之眼,遊目騁懷,不同的立場導致不同的觀察;「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多樣的視角,更能反映出一個真實而又立體的景德鎮。
《小院雅集:探討藝術如何融入生活》
2018年5月26日,由北京紅木交易中心、《收藏》雜誌主辦,北京亨裕堂古典傢具贊助的「小院雅集」第1期「青綠檀緣」在紫檀大廈南小院舉行。雅集現場高朋雲集,藝術家、企業家、藝術愛好者、鑒藏家彙集於此,一起探討如何將藝術帶入生活。
《應對紅木變局的新思維》
紅木市場在經歷了暴漲與下跌的大起大落後,近幾年日趨回歸理性,但平靜之下「暗流涌動」。2016年,北京紅木交易中心成立,提出以「互聯網+紅木+金融+產業投資」的商業模式,推動紅木市場的深度變革。本刊專訪了「小院雅集」活動主辦方之一、北京紅木交易中心負責人,談談在紅木傢具企業步入淘汰和洗牌階段之際,他們是如何認識行業的。
▌拍壇
《瑰映如茵Ⅱ:名藏瓷器歸識者》
2017年12月18日,北京保利「瑰映如茵Ⅱ——玫茵堂暨歐美名藏盛清五朝御窯雋品」專場開拍,結果專場中50件拍品,成交率達100%,斬獲白手套,總成交額1.3億元。玫茵堂這般名藏在中國藏家心目中的影響力可見一斑。作者於本文選擇其中部分拍品,供藏友品評。
▌博覽
《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青銅器銘文賞析》
20世紀90年代,在三門峽上村嶺發現的虢國墓地出土了一批帶有銘文的青銅器,是西虢東遷和春秋初年虢國與多國聯姻的史實的有力證據,而且這些青銅器上的金文書法藝術性極高,具有很重要的研究價值。本文擇取三門峽虢國墓地出土的部分青銅器上銘文精品,以供鑒賞。
《宋金時期人物故事鏡》
中國銅鏡自唐末五代起日趨衰落,對於宋金時期銅鏡的評價,尤其是對於金代鏡來說,認為是後來的異軍突起。其藝術方面有所創新,題材多以現實生活中寫實和民間廣為流傳的經典故事為內容,畫面直觀,表達較直白,徹底擺脫過去威嚴、繁複、神秘、超現實的特點,走上了簡單、明朗、流暢的道路,在銅鏡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這一時期的人物故事鏡呈現出多樣化風格,對於研究當時的傳統文化和民族融合是非常寶貴的資料。
《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
2018年6月3日,故宮博物院在文華殿(含正殿及西配殿)推出書畫館搬遷後的第一個展覽「鐵筆生花:故宮博物院藏吳昌碩書畫篆刻特展」,共展出繪畫70件,書法13件,碑帖2件,印章24件,圖書及其他4件,共計113件文物。本次展覽分為「融古開今」「缶廬花香」「石交傳馨」「鐵筆柔毫」4個單元,並無明顯時間線索,此舉是希望從不同角度對吳昌碩藝術成就作全方位展示。本文將依參觀順序對4個單元分別予以介紹。
《明月松間照:中國古代繪畫中的「松」》
「明月松間照——中國古代繪畫中的『松』」是松美術館的第二回主題展。展出46件作品,囊括宋、元、明、清不同歷史時期的風格類型,其中不乏名家之作,亦有不為人熟知的隱逸高手之作。根據作品的情境表達,展覽依次分成「松下問」「松上壽」和「松間游」三大部分。三部分以年代為序列,分別展現了文人墨客對「松」的依託、寄情和立意。
▌玉緣
《滕州出土的商周動物形玉器》
商周動物形玉器以其精巧的剪裁,奇妙的構思,簡潔明快的工藝令人感嘆。在題材上,凡飛禽走獸、魚蟲百怪,無所不有。滕州出土的商周動物形玉器,造型準確,以正面、側面和圓雕為主,體現了動與靜的完美統一。其中,商代在審美上體現出凝重繁複,剛勁有力的特點,而周代則體現出生動活潑,神形兼備的特徵。這些玉器無論是在選材用料上還是在雕琢手法,抑或是形象刻劃和審美情趣上都具有獨特的時代特色,並對後世的玉雕藝術影響很大。
《和田玉仔料皮色分類與「汗毛孔」鑒別法》
近年來,和田玉仔料以其昂貴的價格稱霸玉器市場,故而各種仿仔料也層出不窮。但仔料表皮獨一無二的「汗毛孔」是鑒定真假仔料的有力證據,其方法簡單有效,可供收藏愛好者參考,本文對此方法和皮色分料做以介紹。
掃描識別上方二維碼
可直接在收藏微店訂閱2018年《收藏》雜誌
本期《收藏》微信責編 陳碩
微信運營合作請發郵件至
libin@artyfun.com
創刊於1993年
一冊在手,把握收藏
微信名:收藏雜誌
微信ID:sczz029
※雍正皇帝的內心世界:《十二美人圖》里隱藏了什麼
※猜猜看|這件國寶級文物的年代和窯口
TAG:《收藏》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