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方寸之間 包容萬千

方寸之間 包容萬千

今年暑期我們有個新的書法篆刻班,很多家長不清楚篆刻到底學些什麼,下面由授課的劉老師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篆刻的知識:

中國畫發展了幾千年,從最初的陶器圖案到後來的文人畫再到如今的現代水墨,印章也經歷了從最初與繪畫毫無關聯到現在的必不可少。完成一幅國畫後,你可以不寫作品名稱,不題詩不署名,但是不可以不蓋印,蓋了印才能稱作是一件完整的作品。

印章不但是作者署名的標誌,而且也起著調整構圖,提亮畫面的作用,是最後的「點晴之筆」。

印章做為一種表明身份的信物,自古就有。陶器上的附號代表的是一個部族的圖騰,皇帝的印章叫「璽」,烙在馬身上的章表明為軍隊所有,漢朝官員的叫「章」,臣民的叫「印」,後來都統稱為「印章」。

起初印章是由工匠鑄刻的,自從北宋的大書法家米芾自已刻制印章,並且使用到他的作品上開始,經由歷代藝術家們的不斷探索和創新,發展成為一門「篆刻藝術」。所謂篆刻,簡單地說是把篆書的字雕刻在印材上。

(江流有聲,斷岸千尺)

為什麼是「篆書」?只不過是傳承下來的一種習慣而已,現代也有很多以楷書刻印的。

我們常說「書畫同源」,就是用寫書法的感覺去畫畫,畫出來的線條更有可觀性。可是你不一定知道,書法老師也常說「寫字要如同刻字」,就是說用刻字的感覺去寫書法,寫出來的字才會力透紙背。反過來,刻在印章上的字也需要注入書法的筆意。

清朝的大篆刻家鄧石如從印面中悟出一個道理「計白當黑」,印文之間的空白如同國畫中的留白,空白的位置留好了,印文也會顯得更漂亮。篆刻中印文的設計,鍛煉的也是布局安排畫面的能力。

(一日之跡)

印面的內容有好多都是一些詞句,刻什麼樣的詞句會令人回味無窮、津津樂道呢?這也很考驗文學修養。

(吳昌碩的印《明月前身》,此詞出自《二十四品詩》「洗鍊」一品里的詩句:「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刻此印來懷念他的原配夫人,讓人生出許多感慨!)

另外,現在刻印章所用的材料有「四大名石」之說,好的石材溫潤細膩,堪比寶石玉器,再加上精美的雕鈕,單看這石頭就已經帶給你無限美好的感受。

你看,一枚小小的印章,卻包涵了字法之美、布局之美、文學之美、石頭之美,再加上它悠久的歷史,作為印信之用的初心……真可謂是方寸之間,容納萬千。

最後給大家介紹張大千先生的的一枚印章《三千》,張大千先生曾收藏有三千方印,這枚印似乎是一種紀念。但我想,佛語里有「三千大千世界」的說法,這枚印是不是也暗示著一塊石頭雖小,卻可以包涵一個萬事俱足的大千世界?

(暑假篆刻書畫班老師:劉慧博)

各教學點地址電話:

天區河珠江新城教學點:

獵德大道48號尚東美御A1棟十樓

海珠區沙園教學點:

海珠區工業大道132號花城往事創意園

荔灣區芳村教學點:

芳村花地大道中雨菊街四季中心二樓

廣美附中恩慈美術培訓是廣州美術學院附中的校外培訓教育機構。為熱愛藝術的各界人士創設開放的美術材料空間,運用學院派的人文藝術素養與專業美術教育相糅合的教學方式,讓學員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自主感受、體驗,得到審美的愉悅與享受,找到自己的藝術研究方向和表現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恩慈美術 的精彩文章:

TAG:恩慈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