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方經濟跑不贏南方了?三大原因:人口、產業和城市圈

北方經濟跑不贏南方了?三大原因:人口、產業和城市圈

中國南方在春秋戰國開始開發,到了衣冠南渡,到了南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明清時期江南已經成為朝廷的賦稅重地,經濟重心。

近代民國,上海以及江浙一帶領先全國(北方只有一個天津成為亮點城市);而新中國成立後,改革開放大潮下,深圳為代表的特區崛起,廣經濟走上頭把交椅;到了近20年,江浙長三角轉型,湖南湖北中部崛起,福建也上來了。

按照數據顯示,南方經濟已經佔了中國經濟的六七成,北方南方在經濟上已經不是同一起跑線。在《2017中國縣域經濟50強排行榜》中國,前十位全部都是南方的城市,北方無一入選。

東三省近年來都常住人口都出現負增長。其中2016年吉林和黑龍江分別減少了20.29萬和12.18萬,遼寧減少了4.6萬。

近年來東部地區工業化進程加快,而東北地區面臨產業結構調整,產業技術工人和部分高校畢業生到東北以外尋找工作機會和發展平台的數量在加大。同時,也有一部分退休的職工和其他的人員,由於氣候的原因遷到南方去居住。

河北方面,唐山GDP2017年僅7000多億,就算如此,也是河北的第一大經濟城市。河北缺乏中等城市,人口普遍在200萬左右,這與南方尤其廣東差距很大。廣東佛山作為地市,2017年GDP近萬億,人口也近1000萬。這說明了,城市發展速度上,北方城市顯得慢。

河南具有人口優勢,一億的人口讓它勞動力充足,但除了鄭州最近幾年發展較好外,其他城市對人才少有吸引力。所以我們看到,2018年以來,各地都在為搶高校畢業生,出台優惠政策,比如瀋陽、天津、鄭州等等,但力度大的、引才效應顯現的還是湖北的武漢,廣東的珠海。


這突出表現在了東北,老重工業基地,能源資源日益枯竭,產業弱化,城市老化、人口老化(其實,東北城鎮化率高於全國,但城市沒有更新,沒有像南方部分省市一樣進行大規模三舊改造去推動城市發展),人口自然外流。

河北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鋼鐵、冶金、紡織等在新的全球化經濟和產業競爭下,毫無競爭力,產多虧多,河北鋼鐵產業最終都減產關門和轉型,河北的轉型之路沉重。

河南和山東的情況好一些,河南這回主要受益於一帶一路以及國家把鄭州、河南作為區域經濟戰略來支持打造,航空港等國字型大小落戶讓河南有了新的動能。

山東是北方經濟最好的省份了,除了青島、煙台和濟南外,其他城市經濟也不錯。在轉型方面,山東正在挖掘做大海洋經濟,港口經濟和旅遊經濟。

我們知道,G20在杭州開幕,世界互聯網大會也放在浙江,一些知名經貿科技論壇也放在了上海和深圳。為了提振北方,最近幾年達沃斯論壇、上合組織會議才放在了天津和青島。

這恰恰說明北方城市在經濟、城市轉型方面,更需要國家的直接給力。


由於歷史和產業等原因,珠三角很好地讓市場發揮作用,各個城市之間分工較為明確,互補較強。廣州和佛山的同城化、香港深圳與周邊地區的合作,上海蘇州崑山的協調發展都是可圈可點,正因如此,粵港澳大灣區(珠三角升級版)才具備了成為真正城市圈的基礎和條件(深圳的科技,廣州的統籌,佛山東莞的製造,其他地方的土地勞動力儲備……),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世界第一灣區。

反觀北方,京津冀城市圈喊了很多年,始終沒有解決北京天津獨強,其他城市弱,產業承接和互補性不高的困局。直到雄安新區的規划出現。

至於東北,就更不用說了,瀋陽撫順同城化成為「歷史」,遼寧最新的思路是加快建設服務遼寧、輻射東北、影響東北亞的「港口經濟圈」,打造瀋陽經濟區。

環渤海經濟圈主要問題在於城市之間發展水平差距太大,缺乏跨海等一體化交通,水資源不足。另一個問題在於,北京和天津本身的城市發展需要很多問題解決自顧不暇,環渤海經濟圈需要一個或幾個強有力的城市來牽頭推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聞天下 的精彩文章:

歐盟28國經濟總量和中國相當,中國近20年經濟增速十分驚人!

TAG:圖聞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