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皮膚上長這個東西不要忽略,小心是中風和心臟病找上門!

皮膚上長這個東西不要忽略,小心是中風和心臟病找上門!

你可能覺得,帶狀皰疹,不過就是皮膚病嘛,有什麼大不了的,怎麼會跟中風這麼可怕的病症有關係了?是的,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這兩種疾病,不僅有關係,還比較密切。

根據最新研究顯示,得了帶狀皰疹,可能會使這個人罹患心臟病、中風或其他心臟疾病的風險增加高達40%。

這種像水痘一樣的帶狀皰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會沿神經線在軀幹上出現疼痛的皮疹。但是,它可能並不總是像你理解的那樣,是膚淺的皮膚病。

你可能覺得自己的皰疹特別痛,這可不僅僅是皮膚痛,而是一種神經炎症,它可以引起伴隨帶狀皰疹的嚴重疼痛,被稱為皰疹後神經痛。

皮膚病是發生在皮膚和皮膚附屬器官疾病的總稱。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皮膚病的種類不但繁多,多種內髒髮生的疾病也可以在皮膚上有表現。引起皮膚病的原因很多,比如感染因素引起的皮膚病,如麻風、疥瘡、真菌病、皮膚細菌感染等常常有一定的傳染性,不但影響身體健康,而且引起恐慌與社會歧視,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進步,麻風等傳染病在全世界已經得到明顯控制。其他引起皮膚病的內外在因素,如機械性、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內分泌性、免疫性等,目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皮膚癌在我國的發病率很低,但在白色人種中卻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超過所有其他惡性腫瘤的總和。在澳大利亞南部地區皮膚癌的發病率至少達650/10萬,在美國的高加索人中,皮膚癌的發病率亦高達165/10萬,為我國發病率的100倍。在皮膚癌中以基底細胞癌最多見,佔60%以上。各類皮膚癌的早期表現多為紅斑狀皮損,伴有鱗片狀脫屑或痂皮形成,僅憑肉眼觀察非但難以區分其組織學類型,而且易與牛皮癬 濕疹等良性皮膚疾患相混淆,常需借病理學檢查才能確診。

目前,正確、科學的治療,治癒率可在 %以上,患者無需「談癌色變」。

研究人員警告說,帶狀皰疹病毒可能會穿過皮膚,直接刺激血管和一些神經,發炎的血管可能導致血液凝結,形成血栓,從而導致心臟病發作或中風。

在調整了可能影響心臟問題和中風風險的因素之後,研究人員發現,總體而言,帶狀皰疹能讓心臟相關問題的風險增加41%,中風風險增加35%,心臟病發作風險增加59%。尤其是40歲以下的人,中風的幾率特別高,其風險是沒有帶狀皰疹史的同齡人的3.74倍。

另外,研究人員分析以後還發現,患有帶狀皰疹的人更可能是女性。有一些人具備誘發心臟病的危險因素,比如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和老年人。然而還有一部分人生活方式很健康,他們也不太可能吸煙,而且飲酒減少,鍛煉更多,並且處於更高的社會經濟階層。

心臟是脊椎動物身體中最重要的一個器官,主要功能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壓力,把血液運行至身體各個部分。人類的心臟位於胸腔中部偏左下方,體積約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小,重量約250克。女性的心臟通常要比男性的體積小且重量輕。人的心臟外形像桃子,位於橫膈之上,兩肺間而偏左。

心臟由心肌構成,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個腔組成。

左右心房之間和左右心室之間均由間隔隔開,故互不相通,心房與心室之間有瓣膜(房室瓣),這些瓣膜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

心臟的作用是推動血液流動,向器官、組織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應氧和各種營養物質,並帶走代謝的終產物(如二氧化碳、無機鹽、尿素和尿酸等),使細胞維持正常的代謝和功能。

哺乳類和鳥類有二心房與二心室;爬蟲類也有二心房與二心室,但二心室之間未完全分隔;兩棲類有二心房與一心室;魚類則只有一心房與一心室。

所以,不要覺得你自己生活方式很健康,就離心臟病、中風非常遙遠。尤其是,如果你近期長過帶狀皰疹,要提高警惕,因為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在帶狀皰疹發作後的第一年是最高的。但好消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年下降。

戒掉酒類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實驗證實乙醇對心臟具有毒害作用。過量的乙醇攝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縮能力。對於患有心臟病的人來說,酗酒不僅會加重心臟的負擔,甚至會導致心律失常,並影響脂肪代謝,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改善環境

污染嚴重及噪音強度較大的地方,可能誘發心臟病。因此改善居住環境,擴大綠化面積,降低噪音,防止各種污染。

避免擁擠

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地方去。無論是病毒性心肌炎、擴張型心肌病,還是冠心病、風心病,都與病毒感染有關,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於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節,以免受到感染。

合理飲食

應有合理的飲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營養有關,所以,從心臟病的防治角度看營養因素十分重要。原則上應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

適量運動

積极參加適量的體育運動。維持經常性適當的運動,有利於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身體正常的代謝,尤其對促進脂肪代謝,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有重要作用。對心臟病患者來說,應根據心臟功能及體力情況,從事適當量的體力活動有助於增進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臟器機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過於劇烈的活動,活動量應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癥狀為原則。

規律生活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生活有規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

心臟疾病沒有單一的特異癥狀,只是某些癥狀能提示心臟病存在的可能性,但當幾種癥狀同時出現時,常能得出幾乎肯定的診斷。醫生首先通過病史和查體進行診斷。然後通過實驗室檢查來確診、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以及幫助擬定治療計劃。然而,有時嚴重的心臟病患者,甚至在疾病晚期也可能沒有癥狀。常規健康體檢或因其他疾病而就診時亦可能不會發現這些無癥狀的心臟病。

心臟疾病癥狀包括:某種類型的胸痛、氣促、乏力、心悸(常提示心跳減慢、增快或不規則)、頭暈目眩、暈厥等。然而,出現這些癥狀並非必然存在心臟病。例如:胸痛可能提示心臟病,但也可發生在呼吸系統疾病和胃腸道疾病。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主要臟器無疾病,身體形態發育良好,體形均勻,人體各系統具有良好的生理功能,有較強的身體活動能力和勞動能力,這是對健康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對疾病的抵抗能力較強,能夠適應環境變化,各種生理刺激以及致病因素對身體的作用。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因此,現代人的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權利。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亞健康狀態是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各種儀器及檢驗結果為陰性,但人體有各種各樣的不適感覺。這是新的醫學理論、新概念,也是社會發展、科學與人類生活水平提高的產物,它與現代社會人們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及所承受的社會壓力不斷增大有直接關係。

亞健康狀態的諸多表現,在中醫理論中屬「虛勞證精氣不足型」。中醫運用填精、補氣、生血、強神、壯腎陽的手段,來調理人體陰陽氣血和心、肝、脾、肺、腎五臟功能,使之恢復於正常狀態,克服「虛勞征」。常常精選如黃芪、人蔘、地黃、當歸、枸杞子、大棗等具有補氣血、壯腎陽、滋陰精、生津液、固衛表、安五臟、強精神、活血脈等作用的中藥材,針對各種不同狀態的「亞健康」嚴謹配伍、辨證地施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千健康說 的精彩文章:

癌症患者告訴你:它被稱為抗癌之王,每天多吃點,趕走癌細胞!

TAG:千千健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