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瘦不回去了?做好這3點,輕鬆瘦回100斤!
不少人有這樣的感受,我食量不算大,但就是比別人容易發胖,做了媽媽之後,身材更是像吹氣球一樣圓潤起來,減肥「難於上青天」。
阜陽市就有這樣一位媽媽,懷孕期間她的體重就飆升到了300多斤,生產後更是達到了366斤,這造成她活動不便,胸悶、喘不過氣來,除了健康方面的影響,還要面對別人異樣的眼光,讓她非常痛苦。
然而有的人卻能在產後迅速恢復到孕前狀態!為什麼人家是辣媽,我卻變胖媽?
別羨慕嫉妒恨了,趕快來看看問題究竟出在了哪兒~~
為何產後更易發胖?
在醫學上,女性產後體重超出正常範圍的20%,就稱為"生育性肥胖"。因為種種生理變化,決定了女性在產後特別容易發胖。
1、代謝變化
由於經歷了妊娠和分娩,產婦的內分泌系統會經歷很大的變化,暫時處於紊亂狀態,更容易發生肥胖。
加上二胎大潮,不少產婦的年齡偏大,而由於我們身體的基礎代謝是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下降的,無法消耗的熱量會被轉換為脂肪,積攢在腹部、臀部及大腿,因此更容易發胖。
2、肌肉韌帶鬆弛
在懷孕期間和分娩過程中,孕婦腹壁的肌肉和皮膚受不斷增大的子宮的影響,部分彈力纖維斷裂,永遠無法自然恢復到產前狀態。
圖片來自網路
另外,懷孕期間,准媽媽的體內會分泌一種「鬆弛素」,慢慢使骨盆周圍的相關關節韌帶變得鬆弛,以適應胎兒增大,並為分娩做準備。分離的骨盆在產後不會立刻恢復,這段時間我們的胯會明顯增寬,就比較顯胖。
3、運動不足、過分進補:
按照傳統習慣,中國女性完孩子都要經歷「坐月子」,為了有充足的奶水和讓自己更快恢復,不少新媽媽會拚命的進補,比如下面這位:
其實分娩以後,我們身體基礎代謝的消耗與產前相比差別並不大,即使加上照顧寶寶、哺乳消耗的熱量需求,也根本用不上這麼多營養。而另一方面,月子期間卧休息時間長、運動量特別少,甚至有人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熱量消耗比平時還要少很多。
這樣「入多出少」,雙管齊下,豈有不胖之理?
減肥: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
想要瘦下來,首先你要對自己的胖瘦心中有數。
判斷標準很簡單:計算BMI(身體質量指數)。這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
體質指數(BMI)= 體重(kg)/ 身高(m)2
成年人身體質量指數
輕體重 :BMI<18.5
健康體重 :18.5≤BMI<24
超重 :24≤BMI<28
肥胖 :28≤BMI
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
舉個例子,如果你的身高為1.6米,體重是50kg,那你的體質指數BMI = 50÷(1.6×1.6)=19.5,屬於正常;如果你的身高為1.6米,體重是65kg,那你的體質指數BMI = 65÷(1.6×1.6)=25.4,屬於超重。
不過也有些人BMI值在正常範圍,但就是看起來「肉肉的」,這就是「體脂率」在作怪了。
體脂率就是你體內脂肪占身體其他成分的比例,很多人減肥只關注體重的變化,其實想要兼顧健康和美,主要目的是減掉多餘的脂肪,降低體脂率,比如這樣:
如何降低體脂率呢?
1、飲食不能一味追求「補」
無論是孕期還是產後,飲食不能一味追求補補補!基本上只要保證糧、豆、魚、肉、蛋、奶齊全,搭配新鮮水果蔬菜即可,千萬要避免營養過剩。
中國人有「喝湯水下奶」的說法,這是因為媽媽分泌乳汁需要消耗大量水分,因此建議每天要比平日多喝3~4杯的水、牛奶、豆漿或湯。但切記不要喝油膩的「葷湯」或「白湯」。
因為雞湯、豬腳湯、魚湯等湯水中含大量的脂肪,很容易阻塞乳腺管,引起乳汁淤積甚至乳腺炎,也會引起發胖,所以喝魚湯肉湯時,一定要撇去上面的那一層油。想知道怎麼吃奶水足又不胖?看看:產後這樣喝湯,媽媽不發胖、奶水營養足、寶寶易吸收!
2、堅持母乳餵養
為了準備哺乳,整個孕期准媽媽的身體會不斷積累脂肪。而產後媽媽每分泌100毫升乳汁,就要消耗約70kcal的熱量,母乳餵養的媽媽將比不哺乳的多消耗更多的熱量,自然較容易恢復體型。所以母乳餵養不僅對寶寶有益,而且也是幫媽媽瘦身的「神器」!
3、積極運動
鍛煉是對付產後肥胖最有效的辦法,研究結果顯示,體內不含有「肥胖基因」的女性在產後不需要鍛煉就能恢復到原來的體形,而體內帶有「肥胖基因」的女性在產後進行鍛煉,也對控制體重有明顯的幫助。
一般對順產分娩的產婦來說,如果沒有會陰撕裂、側切或其他嚴重不適,產後24小時天左右,新媽媽就可以每天做些和緩的活動,堅持3~6個月,儘管腹部肌肉這時還不能像以前那樣緊實,但體形基本可恢復到孕前的狀態。
都說減肥是女人永恆的戰爭,這不僅僅關乎美,更關乎健康,所以從今天起,希望各位媽媽都開始嚴格管理自己的體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