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國藩:人生逆境時,為人處世的三條秘訣,越早知道越好!

曾國藩:人生逆境時,為人處世的三條秘訣,越早知道越好!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生像是一場旅行,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偶爾遇到荊棘坎坷實屬平常,若是因此便停下腳步,便失去了暢遊天下的機會,失去了心中的遠大志向。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曾國藩作為晚清重臣,在那樣一個混亂黑暗的時代仍能有一番大作為,依靠的並不是過人的天賦或是才智,而是靠他堅忍卓絕的意志與逆境中磨礪出的處世智慧,今天便分享他在逆境中的三條秘訣:

一、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順逆差遣,何曾作得主。

一個人若是在人生得意、順利的時候就高興、欣喜,在人生失意、逆境的時候就憤怒、憂愁,那麼這個人便被順境和逆境所操控、差遣,何時做過主?

人要懂得操控自己的情緒、心態,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得不足喜,失不足憂,才是真正大丈夫所為,如果一直被順逆所左右,那麼又怎麼能夠打破自己的極限,真正自在呢?

二、薄福之人過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禍。貫貧之人不安其貧,必有意外之憂。

一個福德薄弱的人如果太過享受,福報消耗的太多,必然會有無妄之災降臨;一個一貫貧困的人突然不安於現狀,有一些偏激的想法,必然會有意料之外的災禍憂愁。

一個人享受的福報和他自己平時所作所為的功德、貢獻都是有關聯的,一個德行不夠的人,即使突然發財,也一定不會長久,所以「進德、修業」不可偏廢,必要相互匹配才行。一個人之所以貧窮,一定有自己的問題,若是想要擺脫貧困,便要從正當途徑上努力,若是即不安於現狀,又不肯付諸努力,那一定不會變好,極容易踏上斜徑。

三、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快心事來,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

當有失意、毀敗的事情來臨時,要以「忍」字來對待,才能不被失意所困惑、痛苦;當有快意、成功的事情來臨時,要用「淡」字來對待,才能不被快意所迷惑。

人生總有順逆,在逆境時,往往禍不單行,有各種不如意的事情到來,這個時候,要有堅忍的精神,曾國藩曾說:「打脫牙活血吞,方是真好漢。」忍得了一時的痛苦,才能不影響大局。等待時機,待時而動,才是逆境的法則。

失意往往在得意時,人總是在順境時得意忘形,狂妄自大,結果做出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悔恨終生,所以在順境時,淡然處之,更要嚴於律己,才能保持這來之不易的成功。創業容易,守業難,就是這個道理。

【聞塵】諸子百家,三教九流。帶你探尋中國古代各個學說的思想與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塵時說 的精彩文章:

《道德經》:一句話,燒一手好菜,讓你活得更睿智!
曾國藩:有修養的人,絕不說這三句話

TAG:聞塵時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