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觀音土是什麼東西?為什麼古代百姓饑荒時都用它來充饑?

觀音土是什麼東西?為什麼古代百姓饑荒時都用它來充饑?

在大饑荒的時候,糧食不夠,目之所及之處,能被吃的東西幾乎都被吃光了,樹葉、樹皮、草根,無一倖免,都被當作了能填飽肚子的食物。當所有能吃的東西都被吃完了的時候,災民們餓得不行了,就只能和吃土。吃土,也不是什麼土都可以吃的,災民吃的這種土,叫「觀音土」。

關於吃「觀音土」方法的來源,其實有三個說法。第一個是說西周的時候,周文王之子虞仲有一個後代叫仲山甫,被周宣王分封到河內樊地,仲山甫和他的子孫到了那裡定居以後,勤於農桑,積極發展農業生產,人丁日益興旺。據說他們為了出去勞作的時候能夠有一種食物飽腹又便於攜帶的,於是仲山甫就發明了一種餅乾,就是用觀音土做的。

第二個說法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王屋山附近突然流行一種怪病,人人胃酸,嘔吐,食欲不振,藥石無醫。當地百姓只能祭天求神靈垂憐,觀音菩薩被這些人感動了,就變做一個老人來幫助百姓。她拿來天壇頂峰山上的土,並且將麵糰放到這土裡面炒制,然後給病人服用,幾天以後,病人相繼痊癒。所以,後來百姓就把這種土命名為「觀音土」。

最後一個說法,相傳在唐代的時候,王屋山附近有一個心狠手辣的財主,不讓長工吃飽飯,有一個叫王建生的長工吃不飽飯,餓得不行就偷了一點麵粉,跑到野地里用白泥土把面裹住,放在火中燒,長工發現這樣不僅好吃還充饑,於是這個方法便傳開來了。

那麼「觀音土」這種土到底是什麼土呢?世界上竟然還有能吃的土?

其實觀音土也稱「高嶺土」、「白土泥」、「白面土」,是一種粘土礦物,富含硅、鋅、鎂、鋁等礦物質,中國聞名世界的瓷器,就是用這種土燒制而成的。觀音土雖然能管飽,吃一點就能讓人感覺到腹中飽脹,但是觀音土在腸胃中停滯不前,是排泄不出來的,到最後肚子就會鼓得跟個小西瓜一樣,敲起來十分堅硬,其實就是石頭了,到了這種時候,這個人就離死不遠了。

觀音土不是說吃了就會死,少量吃是沒事的,但是在饑荒的年代,寸草不生,很多百姓都是靠吃觀音土撐過來的,不到萬不得已,誰又願意吃這個呢?所以饑荒的年代百姓都是靠吃觀音土度過的。百姓的飢,有時候上位者的感受不到的,比如晉惠帝面對饑荒時,說「何不食肉糜?」怎麼不吃肉呢?大家怎麼看待晉惠帝這樣一類不懂民間疾苦的皇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摸金上衛 的精彩文章:

昭君和親遠嫁匈奴是不是很慘?如果她一直待在漢廷後果如何呢?
失傳1800年《論語》現身海昏侯墓,網友:斷更一千多年竟然更新了

TAG:摸金上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