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日兩國養老事業的對比與思考

中日兩國養老事業的對比與思考

文化民俗篇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兩國經濟文化領域不斷交流學習,形成了今日即相通相融又各具特色的文化民俗。

近年來中國高齡化急劇加速帶來的衝擊,敲響了社會養老事業建設的警鐘,養老問題,成為了必須要面對,急迫要解決的社會問題。

本文是康盈養老投資有限公司「養老人」專註養老事業多年,潛心觀察研究,對比中日養老現狀做出的思考,在此拋磚引玉,與養老行業同仁分享,共同探討。

一、文化民俗篇

養老,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中,不同的國家民族有著不同對養老的認知軌跡。

1.中國的孝文化

孝道是中國傳統社會十分重要的道德規範,也是中華民族尊奉的傳統美德,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國民族的優良傳統。

中國傳統孝道文化的關鍵詞:敬親、奉養、侍疾、立身、諫諍、善終。其核心是敬老養老。

中國的養老方式是以家庭養老為主,這是幾千年形成的傳統模式。中國的老年人口70%以上還生活在農村,大多數老年人的生活保障能力還比較低,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還必須依靠家庭成員的扶助才得以安度晚年。他們不僅需要物質上的幫助,生活上的照料,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家庭養老是我國普遍認同的養老模式,它依存的思想基礎就是傳統的孝道觀念。當然,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隨著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我國家庭養老的傳統和功能有日益弱化的趨勢。

135

1996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以法律的形式對敬老養老的要求進行了具體的規範。孝道文化不再是抽象的。而成為有法可依,切實的維護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中國傳統的孝道文化是一個複雜的理論體系,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既有合理的內核也有過時的內容。在老齡社會的條件下,符合時代要求的孝道文化新理念正在建設形成,其特點是繼承和批判相結合,吸取精華,揚棄糟粕;繼承和創新相結合,根據時代要求與時俱進,賦予新內容;道德建設和法制建設相結合,培育人們的道德意識和法制意識;體現老齡社會的要求,以人為本,愛重生命,維護權益。孝道文化的新理念主要表現為五個基本內容:孝敬、平等、保障、共享、和諧。

135

隨著現代社會快速的發展,關於養老的文化和民俗都將受到衝擊,新的課題已經生成:1、隨著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現代化大生產的發展和農村生產方式科技含量的提高,作為農業社會經驗和智慧化身的老年人的優勢喪失,地位傍落;2、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青年勞動力向城鎮的轉移,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和照料壓力越來越大;3、隨著退休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城市老年人對子女的經濟依賴性逐漸減弱;4、隨著家庭結構的小型化趨勢和家庭在現代社會中職能的簡約化,家庭養老和照料老年人的功能日益弱化;5、隨著生育觀念的改變,特別是計劃生育戶養老保險的制度化,以傳宗接代和養老防老的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6、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家庭「四二一」結構的發展,未來家庭承擔養老和照料老年人的空間越來越小。

因此,面對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如何繼續弘揚中華傳統的孝道,完全的家庭式養老,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要求。

居家養老服務、養老設施服務,將衝擊人們對是傳統孝道的認知,也必將形成新的中華孝道理念。

2.日本孝文化

日本是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進入老齡化社會。

美國《新聞周刊》將日本選為全球最適宜養老的國家。

追溯歷史,日本也並非一開始就做好了迎接高齡化社會到來的準備。據志傳(非正式史料)描寫古代日本,一部分地區,當長者進入70歲,會被兒女背到山上自生自滅,當然,這一民俗是因為當時日本物資資源匱乏,生產力低下,無法給老人善終。而從文化角度,也顯示了日本文化民俗中的「終老觀」。

1956年,日本作家深澤七郎以此創作了小說《楢山節考》,這部小說先後兩次被改編成拍攝成電影,其中1983年版還獲得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日本養老問題受到重視,是在60年代。

二戰結束日本投降,經過戰後復甦社會開始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大批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謀生,這種工業化浪潮帶來的生活模式的變化也嚴重地衝擊了傳統的家庭倫理道德。祖孫幾代生活在一起的傳統大家族逐漸解體,年輕人開始在「事業」與「孝道」之間掙扎。

日本著名導演小津安二郎創作的經典影片《東京物語》,細緻的展現了當時的社會現狀:老年夫婦從故鄉去看望在東京工作的子女,而子女均無法給與父母適當的照顧和關懷。兩個孩子互相推脫,誰都不願意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在失望與無奈中,老夫婦返回故鄉,老母親很快因病去世,老父親孤獨地坐在家中獨自感慨:「一個人度過一天,像是特別漫長」

這部電影以其細膩的鏡頭,震撼著人們。日本社會開始重視養老問題,並在此後的社會發展中積極建設社會養老機制,並逐漸形成了今日的敬老、愛老、平等、尊重、自立支援的日本養老文化及民俗習慣。

3.基於中日文化民俗的思考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提倡孝道,是否很好的贍養老人是評價一個人品質的標準之一。

在物質條件並不充裕的情況下,孝道文化依舊得以傳承,在中國有很多關於孝道的故事。

而日本的孝文化,大約是在5世紀初傳入的,當時作為漢學傳入日本,是一門學問,實際上對孝道的認識,並沒有完全被接納和認知。

中國的孝道,主要強調的是骨肉親情,而日本的孝道更注重的是忠孝一致,也就是更重視恩情,甚至可以忽略親情。

在中國,人們孝敬,敬愛,尊重長者,在物質和精神上都儘可能的給與更多的照顧,長者們也很容易接受被照顧。

中國有很多關於孝道優先成語:忠孝兩難全,父母在不遠遊等。都說明中國民俗文化的核心是孝道文化。

在日本,長者們更多重視的是會否為周圍的人帶來麻煩,因此他們會不斷地工作,直至無能為力。

在中國我們提倡乘車時讓位置給長者,但是在日本絕大多數的長者不期待也不希望有人讓位子給自己,因為那就證明他衰老了,要給別人添麻煩。

135

因為文化基礎的異同,在養老事業上,也會遇到不同的問題。

當前在中國,高齡者入居養老機構,很多時候是無奈之選。老人被覺得很可憐,兒女被冠以不孝之名。很多老人甚至無法接受入居養老院,覺得被拋棄,埋怨子女不報養育之恩。

當然,養老機構的品質也是影響高齡者選擇入居養老機構的重要因素,養老事業的鏈條上,我們必須正視:關於現代養老的觀念,還沒能被大部分人認可及接受。

發展中國的養老事業,我們要在觀念上改變,更要加強養老機構的品質建設,改變人們對養老機構的不良認知,促進機構養老理念推廣和普及。

縱觀中日養老事業,日本的養老產業早於中國,已經形成成熟的養老事業體系。

對機構養老的接受度高,社會對養老機構的監管也有比較完善的渠道,第三方評估機構的存在,對養老機構起到有效的約束,並協助不斷的接收先的養老理念和方法,有效的提升養老機構的品質,同時也為高齡者選擇適合入居的養老機構提供的完備的參考。

中國的養老事業,由於中國孝道文化家庭養老觀念的束縛,發展的緩慢,近年來,面對社會老齡化的局面,家庭養老越來越難以保障高齡者老後有質量的生活。人們開始逐漸接受機構養老的理念,並開始關注養老機構的品質狀況。

1545

綜上所述,社會物質水平和經濟基礎發展達到一定的程度後,很多傳統的認知會被衝擊,關於孝道也會有新的詮釋,在中國,孝道的表現將不再局限於家庭個體式養老,旅居養老、居家養老、日間照料養老、機構養老、安寧療護都會被人們所接受。而作為養老產業人,我們需要做的,是把服務做得更好,更精細到位。

康盈為中國養老事業,不斷努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