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並不需要假裝不如孩子
先說:不管我寫什麼,都是在記錄這個我同我腦子裡的另一個我說話的過程。所以,「你」這個人稱就這麼用了下去。請多包涵~
有時候是刷文章,有時候是聽別人聊,會看到這樣一種觀點:媽媽要學會偽裝,畫畫要故意畫不好,做數學要故意做不出來,讓孩子有自信,讓孩子做小老師。
我對這個看法深不以為然。今天以畫畫為例,聊聊三件事:
1.為什麼你不需要假裝不如孩子,以及你可以怎麼做
2.當你和孩子耗上了,要怎麼收場
3.什麼時候該表揚孩子,什麼時候不要
要飆車了——下文密集心理分析。不過都是大白話,沒有術語,可以放心閱讀。
大人都知道,自信首先是跟自己比出來的,其次是跟別人比出來的。即便知道這個道理,還是不滿足,彷彿只比自己過去好而比現在的別人差,就是失敗者。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不知道也不理解這個道理,並且尤其的不滿足。抓住一切機會要跟人比,不考慮規則和真假,只要贏了就耀武揚威,輸了就耍賴拉臉,大多數小孩都這樣。
但如果你想讓孩子慢慢知道,自信首先是跟過去的自我比出來的,並且你想讓孩子在自信的幫助下有積極性的去做什麼事,那麼就不能滿足他非要從別人那裡找自信的要求。假裝技不如娃,實際上恰好幫了倒忙,中了孩子的「小圈套」呢~
這招尤其不適合三歲以上的孩子。除非他們做的事兒的確比大人好。否則,他們會意識到,他們是被大人哄著玩的。有的孩子可能會不開心,覺得像受騙了(這種高能娃還是少見的);大多數孩子則相反,覺得大人「讓著」自己是理所應當的。不管哪一種,對孩子來說都不好。讓孩子認為大人理所應當偷偷摸摸的演戲哄著他,尤其不好,因為當他大了,就很難接受為什麼大人忽然不再像以前那樣讓著他了。這就是圖眼前省事而給以後製造麻煩,製造心理障礙。
我覺得最好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讓孩子知道事實上你就是比他厲害,同時讓他知道當他付出同樣的努力同樣的時間,很可能比你還厲害。而在此之前,他不太可能超過你。這裡的原理,和不要隨便說「你真棒」,是一樣的。你總是裝作不如他厲害,就相當於反過來不停的暗示「你真棒」。
另一種是深藏不露,巧妙引導,不要讓他知道你做的是不是很厲害,不給他比較的機會。這樣,他就會更加關注他自己的進步,而不是關注誰更厲害。
現在,假設你在教孩子畫畫。
比如說,教孩子畫一個兔子。假設一種比較好的方式——
你和孩子一起看一段有兔子的紀錄片,引導孩子觀察兔子的特點;然後你和孩子看一本有兔子的科普書,讓孩子更細緻的觀察兔子,了解它的各個主要部分的位置,形狀和功能,以及穿插關係;最後,你和孩子看幾本兔子主題的不同風格的繪本,讓他進入故事,並從繪本中感受不同的變形的表現方式。最後的最後,把這些都拿走,給孩子他慣用的畫具,適當提醒他,讓他自己按他的想法和記憶來畫一隻兔子,或者相關的情節。
在這個過程中,最好不要給孩子演示任何你怎麼畫的,因為他會更傾向於模仿,而不是調取自己的回憶——因為,對孩子來說,照著你的畫可以不用費腦子,或許還能得到你的表揚,那就賺了啊。懶而好功,人的天然傾向性啊。
還會有更糟的情況:他模仿你畫的,畫的很不好。然後,他會自卑,或者,更多的是你覺得他自卑了。而這種自卑實際上並不是那麼真切。很多時候這種自卑是在轉移你和他自己的注意力。因為調取自己的觀察,自己去思考畫一隻兔子,是要比模仿更加費腦筋的東西,他不想做,而又知道你真正的意願是想讓他自己動腦子來畫。那麼,適度的用自卑,用表現出難過的樣子的方式,會讓你有所同情,放低或者不再對他有要求。
這很可能是種逃避和自欺。當然,孩子不會有意識的這樣做,他們只是出自本能的自己無所意識地這麼去做,就好像一個被導師「接見」的博士生,進門兒先說「老師啊我遇到瓶頸了,我覺得自己的智商不適合繼續做這個專業」(此處感到扎心的,江小白走一個~)。
更糟糕的在於,假戲容易演真,然後逃往自卑就變成了真的自卑。當這個流程不小心成為習慣,就會造成持續否定性的心裡暗示,作用於所有他想逃避的事情中。
emmmm......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我和乳酪鬥智斗勇快五年了,我深深的覺得,孩子絕對不是一種我們一廂情願的認為的單純的東西,而是一個很有「心機」的物種。成人內心裡的小雞賊,孩子心裡是一點都不缺的。
回到正題——所以,不要給孩子創造任何便於他逃避的條件。當他不得已逼著自己去動腦動手,不帶糊弄的,最終完成一件作品時,他會知道他自己有多牛掰。而這時候,你怎麼表揚都不為過。
那麼,如果孩子非讓你也畫個看看呢?非想比較一下誰畫的好呢?
最好的方式也許是,不給機會。你可以照著他的畫,也可以讓他描述,你來畫。不要畫的比他差,也不要畫的太好,比他好一點就夠了。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內容:相互點評,自我點評,哪好哪不足。這些都是比較客觀的,不分年齡,所以拉出來亮亮,都會有收穫。然後,讓兩隻兔兔玩遊戲吧~
那麼,如果孩子看到你畫的好,生氣了呢?自卑了呢?
那你得先想想,他究竟是用自卑表達生氣,還是真的自卑。假如,我們假設這種自卑是真的,那麼,它即便是真的,也是不會真正造成心理陰影的。三歲多的孩子能很好的理解,不努力練習的肯定比不過努力練習的,只是情感上不願接受,心裡著急又沒辦法,因此很惱而已。所以,與其陪著他演戲,不如一巴掌把那個假殼殼拍碎。這不是挫折教育,只是用事實壓壓他的脾氣而已。你把他打回原形,才能讓他無處可躲。
所以,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告訴他,不要試圖非讓別人承認你最好,也不要為了讓大人故意讓著你,就非要和大人去比什麼。如果你非要比較,而不是專註於自己相對於自己的進步,那比較的後果你就得承擔得起。所以,最好的辦法當然是自己努力練習,同時尊重別人為此付出的時間和努力,這才公平。去年的一個晚上,我忍無可忍,就這麼掄了一鎚子。乳酪哭的天昏地暗。然後,這個毛病就痊癒了。
所以,對於一個能夠理解付出和收穫在一定情況下會成正比的孩子來講,他的理智拒絕接受一個畫了很多年畫的大人會沒有他畫的好,雖然他心理上極其不願意接受這一點。所以,如果不能避免比較,那就不要給孩子製造理智上不可理解的東西。有理智在,這些自卑的小情緒他自己能慢慢調整,他心裡是知道自己在無理取鬧的,只是不知道這個詞怎麼說罷了。
如果孩子非讓你先畫,否則自己就不畫了呢?
那麼,不畫就不畫了唄。沒什麼大不了。過一段時間,當他再想畫畫時,先談好條件,打好預防針,然後再開始整個過程。你會覺得,當他發現占不到便宜也威脅不到誰,自然的就能使用理智了。
那孩子會不會因此不喜歡畫畫?
如果孩子因此,就是因此而不喜歡畫畫,那可能他自己本來就不怎麼喜歡畫畫,強扭的瓜不甜,每個孩子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但是,但是,我覺得,更大的可能性在於,他不是不喜歡畫畫,而是你讓他畫的東西他不喜歡,也或者是你讓他畫的東西的確太難了,也或者是他不喜歡這種類型的畫法。那麼,你可以嘗試改變這些由於你造成的問題,找更好的玩法。靠假裝的操作,是不能讓孩子真正喜歡上某個東西的。
所以:要麼讓他看到你真實的努力,要麼讓他看到你不那麼假的水平,要麼讓他不要想著跟你比誰更厲害。
還有一個必須要考慮清楚的事兒:非讓你先畫,否則就不畫,這種情況,除了孩子自己想比較之外,非常有可能的,也是最糟糕的原因,是你之前對他過分的要求、或者傷害性的評價讓他不敢畫了。而他又想畫,又想討好你,就不得不投你所好,避你所惡——這跟孩子為什麼要對你撒謊,是一個道理。這種情況也不難處理,你要直接跟孩子說,之前你錯了,錯在哪裡,請求他的原諒,並保證從這次起不會那麼做了,且履行你的諾言。如果孩子不是徹底的厭惡畫畫,他會重新喜歡起來的,只要你說到做到。讓孩子儘可能不說謊,用的也是這個辦法。
現在,假設我們在教孩子使用水彩畫筆的基本方法,在教孩子如何處理水分大小,如何沾取、調和顏料,獲得豐富協調的顏色。既然是教(至於為什麼是要教,而不是用「我們一起試試啊」這種方法,在於你想讓孩子學的內容是最為基礎性的東西,是那種如果不會這種基本操作,就沒法畫水彩,或者會直接弄壞畫材畫具的操作。直接上手教,和一起來探索,這兩種方式缺一不可,並且要相互配合。這樣,「探索「才不是胡搞瞎玩,「教」才不是填鴨灌輸),那麼我們肯定會先做示範,而孩子很可能要試很多次還不成功。這時候,當他看著你做的那麼好,顏色調的那麼熟練和漂亮,他會自卑。
這種自卑,是比較嚴肅的。但是,它仍然不是成年人意義上的那種努力後發現自己的天花板而升起的那種挫敗感,它的程度沒有那麼嚴重。在這種自卑裡面,更多的誘因是,他因為找不到方法而生氣了。經過好幾次努力但找不到方法所導致的這種生氣,和之前說的那種妄想一蹴而就永遠得第一的那種生氣,嚴重的程度不一樣。這種生氣,是把矛頭指向自己的,如果持續的劇烈的把矛頭指向自己,就容易導致真正的自卑。好在,基本上孩子會本能的抵制這種指向自己的壓力,但他也不願意(或者是「害怕」)再一次的努力動腦子解決問題,而是半真半假的把怒氣發泄在你身上,並表現出比較誇張的難過的樣子。這種表現,和之前要求你先畫一個兔子,是差不多的,不過這裡更直接一點:他很明確的知道,你在教他,你顯然比他厲害很多。但這種半真半假的情況,內在隱患要大的多,所以在處理的時候,要十分小心。
假如真的撞到這個坎上,那是沒辦法的,只能硬懟。在你已經窮盡一切辦法努力讓他容易理解你的操作,並把操作要求降到很低的時候 ,與此同時,你的確知道他內心不是討厭畫畫的,而你發現,他仍然用鬧情緒的方式來逃避,那麼,或許你只能選擇硬生生的跟他耗在那裡。不管過程多煎熬,最後的結果一定要是積極的,即讓他自己經過各種努力操作成功,而你即便放一點水,也不能讓他知道你放了水,否則,他以後會學會佯裝努力。
耗,是很有講究的。如果耗著耗著,最後耗不下去,崩掉了,你就這麼讓這個過程以他的失敗收場了,結果就是,你給他製造了一個很嚴重的心理障礙:他更加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無論多麼努力,就是做不好,他會不斷的強化這種可怕的意識;他因此給自己設定了能力的上限;或者最糟糕的,他會因此給自己打上「我很笨」的標籤,然後但凡遇到困難,還沒開始就已經先行否定了自己。
——這種狀況是最糟糕的。我時常回想自己小的時候,那些時間裡,我有很多次被這種情況和心態支配。然後我覺得,要麼不耗,要麼耗出結果,如果耗不出結果,後果要比當時直接放棄還要壞。所以,一旦我和乳酪在哪個點兒上不小心耗上了,只要我判斷我的要求是完全合理,是沒有超過她能力範圍的,那麼,哪怕是跟她耗到半夜兩三點,哪怕會因睡得太晚第二天請假不去幼兒園,也一定要讓她看到自己努力做到成功的結果。
由於孩子當前心智水平還不能相對合理的預估自己的能力範圍,也不能在過程中理性的調整期望值,所以,最終要達到什麼樣的要求,是要由家長來設定的。所以,萬一決定要在哪裡耗起來,就一定要確保你的要求足夠合理,意思是說,不讓孩子感覺到你在故意放水,而同時,你確實已經把要求降低不少了。這並不難做,但需要你足夠理性和比較快的反應能力,因此,經驗的積累很重要。
話說回來,如果已經到了你非放水不可的地步,那恰好說明,你先前的要求確實太強人所難了,你應該承擔很大責任,並道歉的。不必在孩子面前裝出多麼努力,他們是非常聰明的,道理他們都懂,只是不知道怎麼處理情緒而已。
那麼,假裝很努力要什麼時候用呢?其實它很有用,但不是用來假裝,而是用來直接給孩子做示範,示範去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付出好多次努力。這種方式適用於兩歲及以下的孩子,因為他們太小,聽不太懂這種道理,也沒有足夠的經驗和記憶,所以你要演示給他們看,就好像你演示給他們怎樣用勺子吃飯一樣。
所以,在各種情況下,大人都不必裝的很弱。除非你和孩子在玩過家家,大家都故意演戲各種裝,玩的不亦樂乎。
下面聊聊啥時候要表揚,啥時候不要。
拿畫畫來說,當孩子已經可以有意識的去想畫什麼東西的時候,不動腦子的胡亂畫就不太應該得到表揚。除非他哪個神來之筆讓你驚訝,而這種驚訝,是應該讓他意識到的,即他要留意這種神來之筆,要會欣賞它,對它再創造,以及感恩這種偶然性。
當孩子有意識的去畫畫的時候,遇到他畫千篇一律的所謂「有自己風格」的東西,就不太應該表揚,因為他很可能是在第一次被你表揚過之後,就把它當做一個隨時都可以獲得你得表揚的樣式,非常喜歡用它來獲取表揚。而這種心態恰恰是有損於創造力的。所以,你應該告訴他,我希望看到你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嘗試,而不是一樣的東西。你不是因為畫出來的結果而受到表揚,你是因為你的努力思考和大膽嘗試而受到表揚的。
實際上他大了就會理解,為什麼臨摹梵高最真切的畫工僅僅是畫工而不是藝術家,雖然梵高的畫本身是無價之寶。而你現在只需要直截了當的告訴他:單純的模仿沒有意義,不斷的新的創造才是意義所在。不論單純的模仿他自己的畫,還是模仿別人的畫,都不會讓他獲得表揚,因為不動腦子不過心的機械操作,本來就沒什麼意義。
當他努力嘗試,但畫面結果很糟,你應該先表揚他的努力,然後說一兩個很容易改出效果的點兒,最後再表揚他的努力,表示對他的信任,並不斷鼓勵讓他再嘗試一下。如果他的確認真去嘗試了,但結果還是同樣糟糕,那基本上說明,你告訴他的那一兩個點兒,本身就不太對頭。這就是你的問題了。你該考慮自己動手琢磨琢磨,然後道個歉。一切認真的、方向方法正確的努力,不管有沒有結果,都需要大大的表揚,大大的鼓勵。
重點:不要把一張看起來各方面都很糟的畫表揚的很好,因為那會直接讓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好壞。這個後果要比批評他一頓還要糟糕的多。美盲就是這麼打小精心呵護出來的。
好,急剎車了,閱讀愉快~
文末贈送乳酪同學今晚的畫:綠月亮下的樹。
(此圖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商業用途)
願這個夏夜不太熱。
辛苦你們閱讀,早晚各安咯~
預告:明天給乳酪試講邏輯學。內容是非形式謬誤中的兩種關聯性謬誤:「訴諸強力」與「訴諸憐憫」。順帶說說跟孩子聊哲學的那些事兒。
敬請期待~
留言功能尚未開通,不過——
我在後台等你啊~( ̄▽ ̄~)~
※想要裝修簡歐客廳卻不知道怎麼下手,看看這些效果圖吧
※荷爾蒙爆棚的幾部國產電影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