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這場戰役告訴你!
原標題:「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這場戰役告訴你!
「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這個問題印證在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身上再合適不過了。當年的楚漢之爭為何處於劣勢的劉邦勝利?
鄭州教育電視台《國史演義》之「漢高祖」
了解一下~
今天咱們來說滎陽之戰!
?????
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在全國各地設立了很多糧倉。其中敖倉,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為敖倉鄰近黃河,山東運往咸陽糧食都要在這裡中轉。古代打仗最重要的是糧草。敖倉這麼一個大糧倉,當然是楚漢兩軍的爭奪對象,敖倉就在滎陽附近,所以滎陽之戰也可以說是敖倉爭奪戰或者是「糧食保衛戰」。
當時的情況是醬紫滴~項羽是進攻方,劉邦是防守方。兩軍僵持了很久,直到項羽中了陳平的反間計後,手下頭號謀士范增死了以後,才有結果。來看看這場「糧食保衛戰」進行了幾大回合~
第一回合
劉邦出關中之後,膨脹了,覺得項羽不是自己的對手了,這時候項羽正好在攻打齊國,處於膨脹狀態的劉邦就想著聯合天下諸侯從後面攻打項羽。項羽不能忍,把劉邦打的灰頭土臉,落荒而逃。終於在滎陽附近劉邦穩住了陣腳,打敗了追兵,總算是保住了關中大本營,與此同時,由於項羽的撤軍導致了齊國趁機收回失地,兩頭受氣的項羽不幹了,又掉頭回去收拾齊國。於是楚漢雙方就以滎陽為基礎展開了歷時近三年的滎陽保衛戰。
當項羽解決了齊國之後,又記起了劉邦的這口惡氣,提軍殺回滎陽。這時劉邦開始有點慫了,留下一句「回關中招兵買馬來日再戰」,便自己先溜,留手下把手滎陽。下屬見老大一跑,人心自然散了,項羽乘勢拿下滎陽,第一回合項羽勝。
第二回合
大糧倉被佔領了,劉邦自然不甘心,於是派人襲擾項羽糧道,還派彭越去深入楚國去打游擊,這場游擊戰深入貫徹了十六字游擊戰理論: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彭越的這種打法成功的對楚國大後方造成了威脅(甚至威脅項羽大本營彭城)還成功激起了項羽的怒火。這就是成語「彭越撓楚」的典故~
大本營被威脅了,項羽自然要救,這時候沒了范增的項羽半路中了埋伏,讓劉邦追了幾百公里,劉邦軍順勢光復滎陽,第二回合劉邦勝。
第三回合
游擊隊畢竟是游擊隊,項羽回國三下五除二擊敗彭越,滎陽失手這口惡氣怎能不出,於是又提著大軍殺回滎陽。劉邦一看項羽這咋又打過來了,咋整?跑吧!於是項羽又拿下了滎陽,本回合項羽勝。
第四回合
一看劉邦跑了,項羽氣不打一處來啊,追到一條河邊,結果劉邦在河這邊紮營,項羽在河對岸紮營,兩軍每日隔河相望含情脈脈,日子長了,劉邦扛不住了,快斷糧了!劉邦採用手下人的激將法,找了幾個嗓門大的,每天就站河邊開罵,什麼難聽罵什麼,變著花樣罵,楚軍主將居然上當了。要渡河找劉邦玩命,結果被漢軍半渡而擊,一敗塗地,劉邦又重新佔領敖倉。本回合項羽栽在豬隊友身上。
楚軍軍心渙散,民心思歸,項羽一看這架勢,這仗沒法打了啊。於是就放棄了再次佔領滎陽的想法。派人找劉邦議和,雙方約定,鴻溝為界,共享天下,這就是著名的「楚河漢界」。
簡單來說,這次戰爭,劉邦明顯是獲勝方,其一,因為劉邦光明正大的贏了項羽,消除了軍士們恐懼項羽的心理。其二,通過本次戰爭劉邦成功的跳出了巴蜀之地,佔據中原,有了爭奪天下的實力。今晚八點半,鄭州教育電視台《國史演義》之「漢高祖」讓我們一起了解接下來的故事。
部分圖片來源網路
TAG:鄭州教育電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