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還有另一種境界,看完這篇文章,你會豁然開朗

人生還有另一種境界,看完這篇文章,你會豁然開朗

大家從五湖四海齊聚於此,做什麼呢?做一件事,研究傳道!

顧名思義,高級講師研修班是來解決講師的問題,講師的問題就是傳道的問題。《師說》有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首先就是「傳道」,然而傳道不是天生就會的,不是想傳就能傳,是要有要求和前提的。這個條件是什麼?要想傳道必先「得道」,我們得知道「道」的涵義是什麼。我們什麼都不知道,如何傳道?那何為得道呢?簡單明了地說,得道就是活明白。明了原來人生是這麼回事,原來我們生活的社會、世界是這麼回事。我們把這些都想明白了,活明白了,那我們的身心就和諧了,自然家庭和諧,諸事順暢,這就是得道了。

得道也是需要條件和前提的,什麼樣的人能夠得道呢?我們必須得「行道」,行道者才能得道。自古以來,中國文化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終極命題」,這個「終極命題」就是學習的命題。我們人要「活到老學到老」,學一輩子。這個學習的概念是什麼?既要「學」又要「習」。《論語》云:「學而時習之」,這個「習」,就是行道!所以,我們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定既要「學」又要「習」。在「習」的過程中,去加強「學」,在「學」的過程中,加強「習」,二者是一個互為支撐、相得益彰、共同發展的過程。

而行道必先「悟道」,我們得明白,我們為什麼要行道?行道於我們自身、我們的家庭到底有什麼益處?我們要想把這些想明白,就得去悟。別人學習傳統文化後,知行合一,身體好了,家庭和諧了,孩子聽話了,別人能變好,我們不能變嗎?那我們也開始行動吧,我們就開始悟了。更深層次地說,原來人與自身之間、人與人之間,甚至人與天地之間有這麼多的學問,我們過去都活錯了,今天我們要重整人生,於是就一點一點開悟了。

悟道也有個前提,我們必先知「道」,道從哪來?不知「道」如何悟「道」?我們得有悟的材料和基礎。所以,我們現在的問題在於,很多人都在說「知道」,但卻並不知「道」其含義。從小,父母教育我們某件事如何做,我們通常隨口就應「我知道了」。可是,何為知道?何為道?我們真的知道嗎?所以說,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翻翻經典。在中國經典古籍中,很少有人敢說這個辭彙。為什麼?因為知「道」是一個很高的層次,哪能這麼簡單就知「道」了。可現如今誰都會說,從小就說。我們今天研究這個「知道」,其實才是第一步。怎麼知?知什麼?這是最核心的一部分。因為我們知了才能悟,悟明白了才能行,行了才能得,得了我們才能去傳,就這麼簡單。

知道也需要一個前提,要想知道必先「學道」。我們不學永遠也不會知道,這就是問題的源頭了。今天我們坐在這裡,做什麼?學道來了!學道了我們才能知道,知道了我們方能悟道,悟道了然後要行道,行道之後會怎麼樣?得道!得道後一定會怎麼樣?一定會傳道!中國文化中的這個「道」,最後就走到這兒來了。自古以來,凡是自我身心發生深刻變化的得道之人,無一例外,都會堅定不移地去傳道,這就是中國文化的指向。因為中國文化的指向引導我們不是為自己活著,是要點亮自己照亮他人的。在這個世界,我們發現凡是為自己而活的人皆不長久。為他人而活,怎麼讓他人活得更幸福美滿,我們肯定要去傳道。而今天的中國,最需要的、最缺少的就是傳道者。

朋友,請相信,今天我們選擇的這條道路,是人生最有價值的一條路。我們的一生可以做很多的選擇,但我相信這一次定是你人生中最正確最偉大的選擇。

好了,那如何來解決學道的問題?怎麼才能把道學好?在此我送給大家三個零、四個「靜」。三個零是什麼?第一個零是零起點,我們從零開始,無論我們過去走了多遠,多麼輝煌,今天給自己畫條線,告訴自己,我們就是小學生,今天剛剛上學,得以這樣的心態來學道。第二個零是零儲存,過去我們硬碟里存了很多東西,但是我希望今天把它格式化,全部清零,我們從零開始。用諸位都能接受的一個概念,叫做空杯心態。我們現在就是一個杯子,首先得把裡面的東西倒掉,然後才能裝滿水。不然,本來裡面就有很多東西,什麼也裝不進去,我們很難學好道。第三,零距離。誰和誰的零距離?首先,我們和古聖先賢零距離;其次,我們和老師零距離;最後,我們和家人們、義工們、學長們零距離。這「三個零」如果諸位能做好,那麼這七天的學習,您定會學有所獲、學有所悟、學有所得。

四個「靜」是什麼?第一個靜是安靜的靜,《大學》有云:「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第一,我們要讓自己靜下來,這是很難得的。當今社會,讓人靜下來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社會生活的節奏太快,我們每天要處理許多繁雜的事物,我們的心始終處於一種躁動不安的狀態。那麼,怎樣才能靜呢?聖賢告訴我們,「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我們得先學會有所「止」,記住吧朋友,這個世界離開你照樣運轉,不要以為你走了天就塌了。我們得先學會讓自己停下來,停下來後靜下來,我們會驚奇地發現,原來人生還有另一番天地。我們現在很多人,活得就像一個麻木無感的機器,不停地轉,愈轉愈快,根本停不下來,永遠在忙。忙就是心亡!心亡怎麼可能有智慧呢?智慧從哪裡來?定能生慧!當我們有一顆安定的心,處於心靜如水的狀態,我們才能接通天地,生髮智慧。如果我們總是處於一種躁動不安的狀態,怎麼可能生大智慧,有也不過是小聰明。我們現在小聰明多於大智慧,聰明和智慧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層面的問題,我們得求大智慧,而大智慧的前提是靜。

第二個敬是恭敬的敬,我們為什麼要敬?我從哪裡來?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老師給了我們慧命,黨和國家給了我們生存的條件和安寧的生活,我們不應該感恩嗎?不應該心存恭敬嗎?幕後有許多義工老師為我們師資班默默付出,我們不應該感恩恭敬嗎?所以說,第二個心,就是恭敬心。我們每次在上課之前,都要給古聖先賢行禮,給老師行禮,為什麼?許多人還沒明白裡面的深妙,我們常常錯誤地認為中國文化不如西方文化。在今天這個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我們在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同時,西方文化的價值觀一覽無餘地展示在我們面前,意識形態開始滲透並對我們原有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產生影響。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無論做什麼都要先問問有沒有利益可得,人們開始變得急功近利。從表面上看,西方文化價值取向似乎很好,辦事講效率,做事有法紀,我們為什麼不能學?當然應該學,誰說不能學?但是我們得知道,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本質區別在哪,各自的優勢在哪,然後我們才能為我所學,為我所取,為我所得。否則,好的壞的分不清,眉毛鬍子一把抓,全盤吸收,肯定不行!

可是怎麼去分辨東西方文化各自的優勢、精華所在?孟子云:「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什麼意思?道在近處卻到遠處去找,事情本來很容易卻往難處做。其實只要每個人親愛自己的雙親,尊敬自己的長輩,天下就太平了。道理很簡單,就在我們身邊。可是今天很多人喜歡什麼呢?喜歡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好像如此才能顯示出他的水平很高。我到很多地方去講課,許多人會說,呂導是我們傳統文化界的專家。我上台就說,對不起,請允許我更正一下,我不是專家。什麼叫專家?專門做加法的人才叫「專加」。我恰好相反,我是專門做減法的人。什麼是做減法?就是把複雜問題簡單化,簡單問題可行化。「道在邇而求諸遠」,就是把簡單問題複雜化。「事在易而求諸難」,就是本來可行的問題變成學問研究了。我們今天要把它擰過來,中華文化就在我們身邊,在每一個人的血液里,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基因。

昨天我們看了大型傳統文化紀錄片《踐行者之上善若水》,藍態幸福文化課堂已舉辦一百多期,使兩萬多人受益,找到了幸福生活的方向。怎麼受益的?短短數天就激活了。的確,現在社會存在種種問題,我們很多人活不明白,終日被煩惱、糾結、鬱悶、怨恨束縛。莫擔心,諸位朋友,來學傳統文化,基因一旦激活,馬上改變,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優勢。每個中國人的血液里都蟄伏著一個能量強大的基因,我們現在就需要激活。而在激活之前,我們得深信不疑。現在最大的問題在這裡,我們信嗎?經濟一體化和文化多元化導致我們很多人並不相信老祖宗的教誨,不信中國的,信誰的?信西方的。認為西方的好,西方的靈!

今天我們就把這個問題和大家聊一聊,東西方文化的本質、精髓在哪裡?我給諸位舉個例子,我手中拿著一支筆,如果我把燈全部關掉,現場一片漆黑,伸手不見五指,大家還能看到這支筆嗎?現在我請一位朋友拿走這支筆,您怎麼拿?諸位朋友,西方文化可以根據聲音的方向、頻率、距離,測算出筆的位置,然後它告訴我們如何在黑暗中拿走這支筆,告訴我們在黑暗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技巧、策略。而傳統文化是什麼?中華傳統文化是把燈打亮!大家想想,燈亮了,拿到這支筆還有什麼問題嗎?不是問題了,有光明了,一切變得極為簡單!我認為這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區別。我們自己的文化是什麼?它是智慧,是光明!我們怎能沒有自信?宋朝著名大儒朱熹曾這樣評價孔老夫子:「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如果沒有古聖先賢的慈悲教誨,人類就如同在漫漫長夜中摸索前行。「正法難聞今已聞,中國難生今已生。」中華民族有幸,幾千年前就誕生了一批偉大的聖人。聖人是什麼?是月亮,是太陽,是光芒,為我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我們怎能不恭敬?怎能不深深地彎下腰向古聖先賢、列祖列宗禮敬?我們解決敬的問題,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敬畏的心來敬,沒有古聖先賢、列祖列宗,就沒有中華民族的今天。

用一顆恭敬之心去學習、感悟、力行,就會進入第三個凈,乾淨的凈。我們現在心裡充滿污穢、灰塵、雜質,我們得想辦法洗心。現在人們常常用這樣一個辭彙—洗腦,諸位朋友,傳統文化不是洗腦,不是搞精神控制的,不是搞傳銷的;傳統文化是洗心的,只有洗心,我們的心才能幹凈。洗心方能革面,才能換一種活法,完全變一個人,如獲重生。洗腦解決不了問題,大腦念頭是不斷變化的,洗腦只是暫時的,今天想明白了,明天又糊塗了,不斷變化。但心不一樣,心是主宰,你把心洗乾淨了,一切都改變了,天地都乾淨了,天地都改變了。所以,我們要用這七天時間,讓我們的心乾淨起來。

有了安靜、恭敬、乾淨之心,「境隨心轉」,我們的人生就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這就是第四個境,境界的境。我們會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你會發現看待人、事、物的結果和以前不一樣,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在這個境界上看到的風景和以前所見的截然不同。比如,我現在天天四處給大家講課,做分享交流,很多人不理解,這其中包括我好多年沒見的好朋友。出於關心吧,他們就會問我:「聽說你最近在全國各地講課,講什麼?」「是啊!就講講如何做人。」「有錢嗎?」「沒錢。」「真沒錢?」現在大家關心的首要問題就是錢的問題,我說沒錢,這有什麼錢,我都是做公益的。通常朋友會說,沒錢你弄這幹什麼,你腦子進水了?這麼多年了,家都不顧,你圖什麼?你傻不傻?憑你這一身的本事,出去找家公司,一年掙個百八十萬,還是問題嗎?諸位,還真是這麼回事兒,有人真是出價一百萬聘請我,我不去!為什麼?好,諸位聽聽我是這麼解釋的,我相信將來你們也用得上。我說我們現在不在一個境界上,假如有一座山,此刻你站在山腳下,而我已經站在半山腰。我還不敢說我站在山頂,只能說我站在半山腰。一個站在山底下的人,怎能想像到站在半山腰上的人所看到的風光呢?你無法想像!我跟你說什麼也沒用,你要想真正地理解我,很簡單,爬到山上來看看,一看便知。

我現在所得到的,我的感受,我的快樂和喜悅,他能理解嗎?說什麼他都理解不了,因為他在自己的境界里想問題,他的境界里是什麼?金錢名利。毋庸置疑,這些東西有這些東西的樂趣,前天突然掙了一百萬,昨天忽地掙了一千萬,當然開心了。但是這個開心的背後,我們要付出很多,其中也少不了各種煩惱、糾結、鬱悶、怨恨。得到這一百萬後,我們還要想著如何維持這一百萬。現在有錢人大都有這種感受:有錢之後還得想辦法讓錢不貶值,存在銀行里的錢利息太低了,得給它找個理財通道,起碼不能讓它貶值。怎麼辦呢?第一個選擇,買房子;第二個,買股票;第三個,買國債。各種各樣的選擇都來了,買了以後你會怎麼樣呢?天天關心房價、股票、債券價,價高了開心,低了難受。我們能輕鬆自在嗎?能超脫嗎?永遠也超脫不了。我們的錢越多,負擔越重。長此以往,我們會怎麼樣?會被累死。許多企業家、有錢人最後忙死了,累死了。被誰所累?被物所累。他沒有想明白人活著其實還有另一種境界,沒有這些,同樣可以活得更充實,而且很高尚!

本文節選自呂明晰著《人間正道:我光明,世界就不會黑暗》

我的這本書,就是想告訴大家我看到的傳統文化是什麼,它怎樣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從而賦予我活著的意義。——呂明晰

呂明晰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理事

中國老基會弘揚中華孝道基金執行主任

山東省親情教育系列活動辦公室主任

北京孝行天下文化傳播中心主任

《孝行天下》《傳真正能量》《踐行者》欄目總導演

曾任山東衛視《天下父母》欄目總導演、製片人、藝術總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親仁書屋 的精彩文章:

TAG:親仁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