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要從夢想變成現實,首先要做到的兩件事
智造觀點
本周自動駕駛領域成為AI行業的熱點,不僅有越來越多的新玩家進入,比如晶元公司推出ADAS系統進軍自動駕駛,而且還有更多企業間合作的開展,甚至一些量產車型還給出了時間表。當然,更多企業進入以及合作的達成,並不意味著,自動駕駛技術現在已經成熟。要想成為主流,它還需要做到兩件事:必須獲取用戶的信任,以及突破社會與環境壓力的融合。
文/未末末
來源/人工智慧觀察(ID:Aiobservation)
隨著自動駕駛在生活中的逐漸普及,這也就意味著,該技術在越來越多的進入大眾的視線。對於這項正處於起步階段的技術來說,它也承受著很多的「感情包袱」。
美國汽車協會(AAA)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多達73%的美國人表示他們害怕乘坐自動駕駛汽車。此外,預計自動駕駛汽車將導致100多萬服務業司機失業,其中包括計程車司機、校車司機和Uber司機。
但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該領域的競爭也在不斷加劇——從Uber、特斯拉、Waymo這樣的新貴科技公司,到通用、賓士、福特等老牌企業,紛紛為自己設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並且做出了巨大的投資。
然而,關於自動駕駛汽車能否成為主流,並不是只要企業一方付出足夠多便能實現的,其主要問題在於用戶是否可以接受自動駕駛汽車,他們是否可以一直使用這項技術。
通過對複雜的企業變革進行深入的研究,在小智君(ID:Aiobservation)看來,創建行為必須產生變化,才能促使新技術能夠被成功採用。近期,自動駕駛事故不斷,令人感到恐懼,也造成了用戶對該技術的信任大幅下降。因此,對自動駕駛汽車社會態度的轉變,就需要更多的行為變化去支持。
今天我們也許不會追隨在自動駕駛的汽車後面,但不代表明天我們依然不會冒這個險。那究竟如何讓自動駕駛汽車成為現實呢?
必須獲得信任
小智君(ID:Aiobservation)認為,任何新技術的採用與用戶建立最終的信任關係是關鍵所在。就像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信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幸運的是,對於自動駕駛汽車而言,在推進用戶對自動駕駛汽車的信任方面已經取得了幾項重要里程碑——特別是我們對GPS的依賴以及對像Uber、Lyft、滴滴等約車服務使用的日益增加。
相比乘車服務剛出現的時候,現在乘客對於該服務已越來越信任,這完全得益於恐懼的緩解。 GPS功能確保了高效率的駕駛服務,而地理位置的透明度以及線路的全程追蹤也為用戶提供了另一種安全保障。其實,同樣的故事也適用於自動駕駛。就像爬梯子一樣,自動駕駛技術必須在最終推出之前逐步向人們證明自己的可用性。換句話說,如果信任關係不夠牢固,司機們是不會把手從方向盤上拿開的。
以美國為例,現在越來越多的美國乘客學會了信賴汽車裡存在的備份攝像頭、車道偏離助理以及盲點探測等技術,所有這些都有助於建立汽車與司機之間的新型關係。另外,我們也很少有人意識到,汽車製造商其實從很久以前就開始期望通過一項有用的技術,將我們的手從方向盤撬離。
不過,如果人們對基礎技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仍存擔憂,那麼讓用戶對自動駕駛汽車感到滿意或者接受這項技術是很困難的。所以,為了增強用戶對這項技術的信心,用戶需要看到一小部分早期參與者,讓他們通過自己了解到的技術實用性和安全性,向其他群眾進行傳達。
當然,現在像Waymo等企業也是這麼做的。在試點,已經有不少的群眾體驗過自動駕駛汽車,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對群眾的乘車體驗進行調查,根據他們的建議,進行進一步的改善,畢竟,服務大眾才是根本。
儘管在自動駕駛汽車方面,成為先驅者的技術創新者通常更習慣於與尖端技術相關的風險,但這些早期試用者對其投資的新技術是可以進行選擇的。也就是說,如果自動駕駛安全性方面的負面消息持續不斷,那麼可能會讓試用者也遠離這項技術。根據Everett Rogers的模型,建立必要的通信網路對早期試用者在社會中進行應用推廣至關重要。
一個完美的契機
據統計,在美國,現在每月大約有7500萬人在使用Uber。那麼,是什麼使它被廣泛採用呢?是由意向驅使還是偶然呢?
答案是:兩者兼備。Uber並不可能實現單方面的行為改變,使其技術騰飛。當公共交通工具不斷退敗,而城市的發展不斷推進的時候,它的入場可以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便增加了其成功的概率。
因此,自動駕駛汽車要真正成為現實也需要這樣一個完美的契機。隨著人們時間意識的增強,對時間需求的加大,日常生活自動化的程度會變得越來越高。因此,駕駛輔助技術的進步以及持續的城市化進程,將會為推出無人駕駛技術和採用新型駕駛行為帶來迫切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有了相關需求,該領域的領導者也必須耐心了解用戶接受自動駕駛汽車的一個過程:對技術的信任,對其使用的信心以及突破社會和環境壓力的融合。所有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才能推動自動駕駛汽車進入主流所需的大規模的行為變革。
願望很美好,但現實很骨感
不可否認的是,從理論上說,自動駕駛汽車與傳統汽車相比,的確具有諸多明顯的優勢:它將會大量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通過與共享經濟模式的結合,可以極大地減少私人保有汽車的數量;同時還可以幫助更多的人享受便利的個人出行,等等。
但我們也要明白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以及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隨著自動駕駛汽車和按需乘車服務在未來10年的繼續增長,城市市中心地區的出行時間和交通擁堵將會增加,而不是減少。
該研究作者John Moavenzadeh表示,「我認為城市不會因為自動駕駛汽車而成為天堂,也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街道空間並不是無限的。未來,各城市將對這一資產進行更戰略性的思考,並意識到它們需要與投資自動駕駛技術的公司進行更多商談。」
面對一個擁堵的城市和一個交通順暢的城市,無疑,我們都會選擇後者。或許,公共交通和自動駕駛技術都將是贏得這場競爭的一部分。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阿里雲發布城市大腦白皮書,公布三大衡量標準
※被裁員工公開嗆聲IBM人工智慧,有雙好鞋卻不知怎麼走路
TAG:人工智慧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