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窄門,重新出發:孔網擁抱知識傳播的更多可能
早上8點,在地鐵上打開微信公眾號,看到的是滿眼的恐慌、焦躁、情緒放大器、獵奇,小編們追逐著同一個熱點,基本的價值操守早就被拋到了九霄雲外……
我們彷彿在這些字的中間,看到了歪歪扭扭的一行小字:閱讀量、增粉、帶貨……
你最近一次的深度閱讀,是什麼時候了?那種喜悅和寧靜還回想的起來嗎?
我們不相信這個時代只配得上販賣焦慮。
孔夫子舊書網的人各式各樣,但都有一丁點理想主義:我們相信追求知識內容的價值和深度,在今天仍然是一條正確的「窄門」。這也是我們做「新書界」的初衷。
「窄門」最早來自於《聖經》里耶穌的話:「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詩人威廉·布萊克把這扇窄門延伸為人的精神世界:「當知覺之門被打開,人們就能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無窮無盡。」
在今天,人類璀璨的歷史和文化仍然需要被了解和傳播,我們也依然需要拓展對大千世界的認知。而這一切沒有捷徑,唯有跨過那扇「窄門」。
很多人認識孔夫子舊書網,是從古舊書買賣開始的。目前孔夫子舊書網是國內領先的古舊書交易平台,匯聚了1萬多家書店、5萬4千多家書攤、多達6000多萬種圖書。喜愛搜集珍本善本書籍,喜歡淘二手書的朋友,應該都在孔夫子網站上留過痕迹。
孔夫子舊書網公眾號不僅提供售書信息,還堅持傳播歷史文化知識,吸引到了50餘萬愛書人;孔夫子舊書網有這樣的受眾,我們覺得,不能僅僅讓它成為單純的購書平台,還應該讓它發揮更大的功用。
拍攝者:蘇米卷
這裡還有高曉松擔任館長的雜書舘,館藏圖書及紙質文獻資料近百萬冊;開館以來已經成為愛書人、知識分子、文藝青年的打卡勝地。新書館收藏的均為1949年建國以後的書籍,數量約為20餘萬冊;國學館則收藏1949年之前的書籍,分了八個分館,一層設特藏新書館、西文漢學館、名人信札手稿檔案一館;二層則為線裝古籍館、民族民俗古籍館、名人信札手稿檔案二館;三層則為晚清民國期刊館、民國圖書文獻館。
「在這個戾氣瀰漫的反智時代,你們是一方優雅凈土。」(高曉松)。
如何將知識更好的傳播出去,讓年輕人也能被傳統文化所吸引,一直是我們思考和努力的方向。為此我們發起了「新書界讀書會」活動,收穫了非常熱烈的反響:
6月23日,在雜書舘·新書館和三聯書店聯合舉辦「新書界讀書會」第一場公益講座,邀請著名犍陀羅文化收藏家何平講述《發現「芳香之地」——絲路上的犍陀羅藝術》,兩個小時就報滿了名額。
6月28日,「新書界讀書會」第二場講座《抗戰史的另一個維度——從日本史料檔案看真實的抗戰史》也如期在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舉辦,《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叢書總主編,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徐勇、臧運祜為孔夫子舊書網的粉絲們分享了日本檔案裡面真實的抗戰史,也回答了粉絲們的諸多疑問。
未來,我們每周將以一到兩期的速度繼續在雜書舘和高校推出講座活動,介紹前沿的知識,頂尖的思想。第一期,第二期,乃至百期……
但我們並不滿足於此。在傳統的商業鏈條里,讀者買到書,書店的服務就此畫上了句號,售書人既不用對書的文化價值負責,也不用承擔幫助讀者理解一本書的內容的責任。我們決定做一點不一樣的:
新書界要為讀者挑選好書。我們將為讀者遴選一批品位較高的文學、歷史、古籍、社科、藝術類圖書,並提供特別定製的毛邊本和簽名本供收藏。
新書界還要把有價值的文化內容分享給讀者,做網路時代的「深」閱讀。在這裡你能看到對文化熱點的深度思考、面向更多人群的學術討論、深度書評,知名學者對最新研究的分享、傳統文化圖書的推介。當然,這些內容也會延伸到線下的新書界讀書會,做到線下和線上的聯動。
在未來,新書界、孔夫子舊書網、雜書舘將會形成新媒體-內容分享-文化活動的多維矩陣,給大家帶來真正有價值的知識和思想盛宴。
好的書籍是思想和知識的載體,只有閱讀、分享和研究之後,書中的內容才會內化為思想和知識。我們希望即將做的這些事,能為「發掘好書,尋求新知」這幾個字寫下參差多態的註腳。
2018年的夏天格外吵鬧:我們聽到了網路選秀的喧囂,關於階層固化的吵鬧,冷漠的看客和沉默的受害者……
在這些噪音的縫隙里,一株幼苗正在舒展它的新芽,試圖在今人棄之如履的「窄門」里,發出自己的聲音:
新書界,讓我們一起發掘好書,尋求新知。
TAG:雜書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