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歐洲半導體產業也「慌了」!
來源:網易科技
6月29日消息,據路透社報道,歐洲半導體產業正請求歐盟提供更多的援助。該產業正尋求在試探性復甦的基礎上取得進一步的發展,擁抱人工智慧等技術,並克服威脅全球供應鏈的貿易戰帶來的不利影響。
歐盟數字事務專員瑪麗亞·加布里爾(Mariya Gabriel)提交了一份20頁的報告,要求在歐盟未來7年的預算期內,將2014年啟動的一項研發項目的投資規模增加一倍,至100億歐元(約合117億美元)。
這份報告還呼籲,將一個戰略性投資項目有政府支持的項目延長至2020年以後。
隨著圍繞歐盟預算基金的爭論達到決定性階段,行業遊說通常會出現加劇。然而,對中國政府支持國產晶元計劃以及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貿易政策的擔憂,加劇了這場爭論的緊迫性。
歐盟委員會沒有立即回應記者的置評請求。
產業復甦
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數據,與全球領先的三星電子和英特爾(市場份額分別達到14.2%和14%)相比,歐洲半導體公司體量還很小。
然而,在經歷了多年的衰落之後,歐洲2800億美元規模的電子產業終於開始呈現復甦。德國的英飛凌公司(Infineon)上月宣布將在奧地利的菲拉赫建造一座耗資16億歐元的工廠——這是該公司第二家能夠在300毫米晶片上製造晶元的工廠。
公司內部的消息人士稱,這一投資純粹是為了增加產能來滿足用於電力管理等工業應用的晶元——而不是為了吸引補貼。
半導體製造商英飛凌奧地利菲拉赫總部的logo
然而,英飛凌也在歐洲電子組件與系統領先聯合計劃(簡稱ECSEL)的幾個公私合作研究項目中擔當起協調者的角色。
希望投資規模在從2021年開始的下一個歐盟預算期內翻一番的項目,名為「重啟歐洲電子業價值鏈」。一位業內消息人士表示,「關鍵在於促使企業、研究機構和中小企業跨越歐洲邊境開展工作。」他認為該項投資在驅動合作和創新上非常有效。
該報告建議,另一個項目——旨在為歐洲共同利益重點項目(IPCEI)提供政府支持——應該被展期。
業內消息人士稱,IPCEI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由各國政府和歐盟官僚機構領導,仍需努力達到成熟狀態;它一旦啟動並運行起來,將專註於資本支出來幫助開發新產品。
報告中的其他建議包括:提升歐洲在半導體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成立技能專責小組;統一研究工作。
一名消息人士表示,這些提議能否在歐盟預算磋商中獲得通過還是未知之數,「沒有人知道最終會發生什麼——它像一個購物清單。」
重視產業價值鏈
儘管昔日的手機行業霸主諾基亞作為旗艦級消費品牌的地位已不復存在,但歐洲的硬體行業還是能夠在物聯網和電動汽車等領域捍衛住自己的地位。
報告指出,人工智慧被更多地用來引導製造過程或驅動自動駕駛汽車,是一個關鍵的優先事項——尤其是所謂的「邊緣人工智慧」(edge AI),它不依賴於與中央伺服器的通信。
「人工智慧既是歐洲的新機遇,也是新的挑戰。」報告寫道,「它呼籲各家組織在整條行業價值鏈的現有合作的基礎上,建立深度、持續的合作關係。」
「挑戰實在是太大了,風險或失敗率都太高了,成本也很高,因此任何公共實體或私營實體都無法獨立應對。」
日益增多的貿易摩擦以及全球半導體行業因為大規模併購而呈現集中化,也意味著歐洲必須要增強自身的自主研發能力。「晶元作為一種商品很容易成為貿易戰爭的一部分。」報告的一名共同作者表示。
「無論是汽車、航空航天、製藥還是生命科學,它們都必須是可獲得的,可負擔的,且節能的。供應鏈上的實體需要比現在更緊密地合作。」
Soite、STMicroelectronics、X-FAB Silicon Foundries、博世公司、GlobalFoundries、United Monolithic Semiconductors、英飛凌和ASML參與了報告的撰寫。來自Fraunhofer Microelectronics Group、CEA-Leti和imec的研究人員也參與其中。
※大爆發的節奏!AMD拳打Intel腳踢NVIDIA
※台積電 7 nm 將吃高通驍龍 1000 平台訂單,瞄準全時聯網筆電市場
TAG:芯師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