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黑痣留神異常
受訪專家: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腎癌黑色素瘤內科主任醫師 遲志宏
編者的話:皮膚長黑痣,很多人不會把它當回事,更不會想到它可能是黑色素瘤的「前身」。黑色素瘤是目前發病率增長最迅速的腫瘤之一,發病隱匿、惡性程度高、進展迅速,如不及時治療,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10%,其危害絲毫不亞於人們熟知的胃癌、肺癌。專家提醒,身上長痣的人要多個心眼兒,早發現異常黑痣,並儘快診斷、治療。
發病部位常在四肢
黑色素瘤可分為肢端型、黏膜型、慢性日光損傷型、非慢性日光損傷型和原發灶不明型,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均以前兩型為主。其發病率因人種、地域、種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白種人的發病率遠高於黃種人,比如,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白種人,黑色素瘤發病率高達44/10萬,而黃種人約為1/10萬。與歐美國家相比,雖然中國黑色素瘤的發病率相對較低,但增長率更高。歐美國家的高發人群主要是70歲以上老年人,而我國40~50歲人群高發。
黑色素瘤的病因尚不明確,可能與日照、受傷、摩擦等因素有關。紫外線可能會誘導皮膚黑素細胞損傷,在反覆損傷、修復的過程中導致基因突變,白種人的黑色素瘤常與此有關。黃種人皮膚里的色素細胞比白種人多,可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其原發灶常位於紫外線接觸較少的部位,總體而言受日照的影響較小。相當一部分患者的原發灶有過外傷史,如扎傷、砸傷、擠壓傷等,受傷部位色素一直不消失,在修復過程中出現細胞惡變。反覆多次的磨擦等物理刺激也可能使部分正常色素痣轉變成惡性黑色素瘤。
中國人對黑色素瘤的認識不足,早期確診較少,往往一發現就是中晚期。曾有患者發現指(趾)甲下的皮膚出現「黑線」且迅速增寬,出血並不斷蔓延,當灰指甲治療卻遲遲不見好,進一步檢查才診斷為黑色素瘤,不得不截指(趾)保命。因發現晚而延誤病情,導致手術範圍及難度增大、複發轉移率增高、生存期縮短的例子不在少數。
中國人的黑色素瘤多發於肢端和黏膜等部位。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腎癌黑色素瘤內科主任醫師遲志宏說,肢端型黑色素瘤多分布於四肢末端的皮膚,如手、足等處;黏膜型黑色素瘤更隱蔽,分布在直腸、肛門、外陰、眼、口和鼻咽等處,肉眼難以發現。若發現四肢、眼睛等部位出現不明原因的痣或色素斑,一定要重視。早期發現並治療,生存率可達95%以上。
「五看」揪出危險分子
每個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痣,哪個是「危險分子」呢?遲志宏表示,大部分痣的惡變概率不高,大家不必為此憂心忡忡。而且,部分黑色素瘤可通過肉眼觀察早期發現。
看對稱性。大多數普通痣是對稱的。如果對稱的痣短期內變得不對稱,就要警惕惡性黑色素瘤了。
看邊緣。普通痣的邊緣光滑,與周圍皮膚分界清楚。如果痣的邊緣短期內變得不整齊,呈鋸齒狀改變,也要警惕。
看大小。普通痣一般較小。如果短期內增長迅速,需要儘快到正規醫院腫瘤科、皮膚科等進行排查。有人出生時自帶大片的先天黑痣或多毛痣,若短期內突然增大,內部出現結節,毛髮脫落,也需警惕是否惡變。
看顏色。普通痣通常為棕黃色、棕色或黑色,惡性黑色素瘤發病時顏色變深、變淺或變色,比如,從黑色變成黑色與膚色相間,或在棕黃色、棕褐色的基礎上摻雜粉紅色、白色、藍黑色,顏色不均勻。其中,大片的藍痣更容易癌變,一旦癌變惡性程度極高,要密切關注。
看部位。在中國,手、足部位的肢端黑色素瘤發病率佔一半左右,其他經常被摩擦的部位如肘部、頭皮、外陰等處的痣也易惡變。如果指(趾)甲下的皮膚出現「黑線」,且色素範圍迅速擴大或顏色侵及甲外皮膚,也可能是黑色素瘤。
當然,以上特徵不能一概而論,識別黑色素瘤最重要的辦法就是觀察痣的動態變化。短期內生長速度突然加快,形態有以上變化,就應立即諮詢專業醫師。
黑痣亂點反招禍患
「既然黑色素瘤這麼可怕,不如把身上的痣全都點掉,既美觀又安全」,抱有這種想法的人不少,但遲志宏說,這種「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做法隱患很大。
點痣主要有激光、冷凍兩種方法,都難以保證色素細胞被全部消滅。假如色素細胞只有部分被消滅,點痣產生的物理創傷刺激反而可能損傷殘餘色素細胞,使其在修復自身時出現惡變。如果覺得身上的痣不美觀,建議到正規醫院的整形外科進行完整手術切除。如果切下的痣有病變,還可通過病理檢查及早發現。
確診的黑色素瘤患者要去專科醫院進行規範治療。黑色素瘤大致可分為早、中、晚三期。早期主要表現為病灶處色澤、大小等發生變化;中期腫瘤可繼續增大,病灶處出現破潰、糜爛、滲液、出血等情況;晚期腫瘤常會發生遠處轉移。醫生會根據病理檢查、全身分期檢查的結果,採取相應的治療策略,確定手術的範圍、方式及術後是否輔助治療等。術後常需配合大劑量干擾素治療,還可能根據基因突變情況,對晚期患者採用靶向藥物治療。
對於發生某些特定部位轉移的患者,還可能要放療。不同患者的腫瘤發展情況和速度不同,治療方法也有區別,但可以明確的是,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死亡風險越低。(記者 水 欣)
科普百分百·助力科普中國,讓科學知識在網上和生活中流行起來。溫馨提示:以上為科普百分百網上閱讀所瀏覽內容,轉載分享只為知識傳播和學習宣傳,本文內容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如有意見建議,請私信留言,我們會及時處理。歡迎關注,謝謝。
※大腦對冷觸覺反應的小鼠模型建成
※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生態環境——訪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懷進鵬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