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從迪斯科女王到春哥菊姐:中國另類女偶像簡史

從迪斯科女王到春哥菊姐:中國另類女偶像簡史

最近這幾天是越來越熱了,我媽總說「以前夏天可沒這麼熱」,諸如此類的還有「以前西瓜比現在甜」、「以前明星比現在好看」等等。

彷彿人到了一定的年紀,意識中就會有一個分水嶺,總是會拿「現在」跟「以前」作比較。比如現在的小年輕都愛看《創造101》,可我這個80後對選秀節目最深刻的記憶依然是《超級女聲》。

但在這個信息如病毒一般迅速傳播的時代,即使沒看《創造101》,我也認識了王菊和楊超越,從鋪天蓋地的公眾號文章上領略了她們非凡的創作力。

不過要真比一比誰更帶勁、更另類、更能代表時代潮流,這倆姑娘還真跟以前的沒法兒比。

不信?那就讓她們出來走兩步。

80年代:

迪斯科女王與爆炸頭

2000年,央視《同一首歌》節目請來一眾大腕兒明星,搞了一場主題為「不可或缺的人物」的拼盤演唱會。有個女歌手看上去平平無奇,結果一開嗓就把我震住了,我媽特激動地指著電視對我說:

看,這就是張薔!

張薔是誰?如果你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能問出這個問題,只能證明要麼你是個聾子,要麼就是你們村裡沒通電。

從1984年底出第一張專輯開始,張薔至今仍是中國唱片銷量最高的歌手。1986年,她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女歌手」,排名甚至高過鄧麗君。

而那時的張薔,不過是個18歲的小姑娘。

(張薔和她母親登上《時代》周刊封面)

雖然張薔的黃金期很短,但卻絢爛至極。從1985年到1987年,她出了二十多張專輯,每張專輯都能賣出上百萬張,共銷量超過二千多萬張,成為至今中國樂壇無人能打破的紀錄。

一首「愛你在心口難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穿著喇叭褲、蝙蝠衫的小伙兒姑娘們把她奉為潮流偶像、夢中情人。

(80年代蹦迪盛景,這些年輕人的偶像十有八九都是張薔)

據說當時全國各地都有因為搶購張薔專輯而發生的打架鬥毆事件,大概這就是「頭可斷、血可流,買不到張薔我不回頭!」

張薔為啥這麼火呢?首先當然是歌好聽,一大特點是聲音帶「」。

據她的資深老歌迷回憶,「我一聽張薔唱歌,就像過電了,從後腦勺到腳後跟都JP綳直了,真他媽過癮。」從城市到鄉鎮,張薔的迪斯科電音流竄在每一台錄音機里,刺啦刺啦地釋放著青春不羈的能量。

但是比起天生的好嗓子,這姑娘身上的「勁兒」更吸引人。

當時沒有啥歌友會、握手會啥的,大部分歌迷基本都是從磁帶封面和目錄頁的照片上一睹偶像的風采。張薔是典型的北京姑娘,端正的圓臉、高顴骨,眼睛不大,要是照現在的審美標準來看,那肯定不是美女。

但是!她夠新、夠潮、夠自信,燙爆炸頭、穿皮衣和健美褲,永遠大方地咧嘴笑,恕我直言,這種feel現在的明星沒幾個有。

總之,在那個充滿變化,呼喚自由,滿眼都是新希望的80年代,沒有人比張薔更有資格成為潮流ICON。

要知道,很長時間以來,中國女性為了「革命需要」,一直被要求去性別化,放眼望去都是「鐵姑娘」們的大辮子和劉胡蘭頭,在一片藍綠灰的海洋里,你分不清哪個是你妹妹,哪個又是你媳婦。

(劉胡蘭頭,因為有時一側頭髮會擋住眼睛,所以姑娘們經常用頭卡夾住。)

直到八十年代,事情才開始起變化。那是一個思潮湧動、人文崛起、個性放飛的年代,姑娘們從頭型、妝容到衣服的顏色和款式都煥然一新。

(山口百惠清純可愛,清爽的短髮,前額劉海燙成一個或一個半的波浪卷。)

(瓊瑤電影中的林青霞多以中長發為主,隨意自然,迎風飄散。)

哈日的留「山口百惠頭」、穿運動連衣裙;迷港台的梳「林青霞頭」,瓊瑤風的小資情調是不少都市女孩的穿搭指南。

喜歡歐美潮流的願意用爆炸頭、亮片、緊身短褲和oversize的外套來撐排面。要知道這種炫酷誇張的風格不是每個人都能hold住的,整不好就特土。

但當張薔帶著誇張的大耳環、塗著紅色指甲油搭配一身「奇裝異服」閃亮登場的時候,野生「弄潮兒」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土不土主要還是看氣質,看精神頭兒。

然而,依靠磁帶火遍全國的張薔,在整個80年代一直未能獲得官方的認可,甚至遭到封殺,從來沒有上過電視、開過演唱會。

1987年她出國了,在最火之際離開歌壇。直到1996年,她才因離婚而復出。

2013年,45歲的她與新褲子合作推出《別再問我什麼是迪斯科》,許多曾經為這位迪斯科女王瘋狂過的中年人,許多從未聽過她的年輕人,在那一刻都會發現:不管多大歲數 ,帶勁兒的姑娘永遠不老不土。

但那個全民學英文、讀哲學、唱歌蹦迪、敢穿敢幹的80年代卻是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90年代:

搖滾、粗口與黑長直

說出來不怕丟人,我最先知道竇唯也是因為王菲,但當我深入了解之後,發現90年代的大陸搖滾是真牛逼。而且股搖滾潮流中的主角不僅有竇唯何勇這些男人,也有酷酷的姑娘。

其中名氣最大的搖滾女孩當屬指南針樂隊的羅琦。

草根出身的她,沒受過正規聲樂訓練,一路北漂,跟一群同樣只有理想的窮小子們一起唱唱酒吧、搞地下樂隊。

崔健、謝天笑都誇這小姑娘厲害,不僅嗓子厲害,性情也厲害。那一陣羅琦是真紅,很多不聽搖滾樂的也知道有個唱搖滾的女的,把《我是一隻小小鳥》演繹得穿透力十足,墨鏡帽子一身黑,有范兒。

(羅琦與指南針樂隊)

直到1993年的「5·12」那天,她在酒吧跟人打架弄瞎了一隻眼,沒過多久她就離開了指南針單飛;現在的年輕人知道她,很多都是因為《我是歌手》。

而在羅琦最活躍的90年代,大陸流行樂壇處於繁榮的上升期。女歌手們從最開始的模仿鄧麗君,到後來的學習蘇芮的豪邁唱腔,組團唱「西北風」,在不斷探索中漸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杭天琪是當時著名的「西北風」女歌手)

那個時候出道途徑少。一部分是晚會歌手,基本上都有體制內的編製;一部分是參加一年一屆的「青年歌手大獎賽」,作為官方承辦的歌唱類評獎賽事,是當時老百姓們最喜聞樂見的娛樂盛事。

(那英導師的髮型史,就是一部內地流行樂壇的發展史)

比如近幾年一直在「好聲音」里轉身的那英導師,想當年也是從「青歌賽」出道的。從《山溝溝》里的雙馬尾,到《霧裡看花》里的新娘盤頭,再到《一笑而過》里的離子燙,那姐的多變造型橫跨了世紀,也見證了中國唱片業的輝煌與衰落 。

(那英大薩滿)

和那姐一樣擁有火爆脾氣的田震,是內地樂壇的另一位「一姐」。這裡套用一下維基百科的介紹:持續佔據流行樂壇第一線超過26年,順理成章的成為內地走紅時間最長的流行天后,是中國大陸歌壇「大姐大」式的人物。

(標準御姐黑長直)

田震的名氣大,脾氣也不小,最紅的時候說走就走,不滿暗箱操作就敢當台摔話筒。不過無論是唱舒緩的民謠《野花》,還是唱慷慨激昂的《鏗鏘玫瑰》,一頭黑長直是她永遠的標配。

決定頭髮顏色是基因,當然還有流行文化。上世紀末「韓流」來襲,中國觀眾受到了色彩斑斕的視覺衝擊,驚訝於歌手還能「邊唱邊跳」,而且跳得這麼出位大膽。

那時候的「中韓歌會」收視率極高,大陸的明星們也開始紛紛韓范兒起來,比如以前一直是「晚會歌手」的孫悅不唱雞湯了,而是以酷炫的造型成為了中國的李貞賢,成了金大中總統的乾女兒。

(孫悅和李貞賢)

總之從九十年代到世紀之初,大陸樂壇或者說娛樂圈真的是風雲際會,可說的實在太多了,有時間咱們以後可以慢慢嘮。

新千年:

「我家春春」與超女短髮幫

2005年的《超級女聲》是中國娛樂發展歷程中的一座豐碑,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具有如此重要意義的關鍵原因之一,就是李宇春的奪冠。她的出現,第一次刷新了人們對女性偶像的認知:方臉、短髮、中性氣質,喜歡她的小姑娘們為之瘋狂,而不喜歡她的大多是直男和咱們的父母們。

(作為新時代造星的典型,很難想像她也曾參加過「青歌賽」的選拔)

李宇春的成功不僅是她個人的,也是是粉絲們的。

當年還沒有微信微博,粉絲們用發簡訊的方式幫偶像拉票。同時在百度貼吧、天涯論壇、新浪博客以及各大網路平台上,玉米們能寫文的寫文,能畫畫的畫畫,各顯神通,從詩歌散文到同人小說,李宇春成為了她們心中唯一的主角。

關於李宇春有多紅,已經有太多新聞獎項數據去說明了,這裡無需贅言。可是說到她為什麼這樣紅,恐怕這背後是一部關乎權力、性別以及亞文化的發展史。

客觀來說,選秀就要有人氣,而人氣意味著趨同,因此每一個異軍突起的偶像實際上都紮根於某種群體或文化對權威的反抗。

(在「中國知網」上以「李宇春」為主題進行搜索,共有418條結果,其中還有一篇博士論文,以及5篇碩士論文。)

當你被告誡「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時候,突然發現同齡人可以靠唱歌揚名立萬;當你每天都只能「三年高考,五年模擬」的時候,突然發現發一條簡訊就能幫助偶像晉級,成為無名而偉大的幕後推手;當你被告知「女孩子就要有女孩子的樣子」時,突然發現殺馬特一樣的「假小子」也可以既帥氣幹練,又陽光嫵媚。

所有的「突然」在媒體和市場的助力下變成「必然」,年輕人們瘋狂擁護著偶像,粉絲是第一生產力。

(大陸的粉絲叫「玉米」,海外的就叫「海米」。)

從審美角度來講,不管你認不認同,李宇春的確形成了自己統一的風格。第一屆超女的前三甲大致走的是甜美可愛的路線,然而沒什麼水花。

(2004超級女聲前三甲:張含韻、安又琪、王媞)

等到了李宇春這屆,他和周筆暢都是偏中性風格的,兩家的粉絲也願意掐架。但相比之下,李宇春的四肢更修長靈活,皮膚底子好,舞台表現力和可塑性更強。

當時的人氣女團SHE里的Ella,最初也是以「中性」風格為主打,但沒李宇春這麼徹底;加上當時的文化語境,日漫、韓風將中性美和耽美、GL等吹向祖國大地,在一票革新轉型的明星中,被粉絲們一路Pick上來的「我家春春」獨秀一下,也可以理解了。

這之後節目組又複製了不少春春「同款」,像劉力揚、歷娜、曾軼可、許飛等,可是誰也沒超越李宇春。咱先不管有沒有啥內幕,實力到底哪家強,就拿文化現象比,如今的春春已經是時尚Icon了,氣場和氣質又升了一級。

當然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哪裡有潮流哪裡就有反潮流。當「玉米」遍地走時,對李宇春熱進行的嘲諷與反擊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並從單純的自發行為,逐漸變得有組織、有預謀。

(李宇春吧「621事件」的歷史遺迹)

其中最著名的事件當數「百度621事件」:2007年6月21日,百度貼吧發生了貼吧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爆吧活動,在李毅吧吧友們的瘋狂「攻擊」之下,李宇春吧當晚被迫關閉發帖功能。

事件平息後,雖然李宇春吧漸漸恢復寧靜,但「玉米」與反對者們的戰爭依然沒有停歇,「信春哥得永生」等流行語在曠日持久的對戰中誕生。在互聯網的歷史進程中,那是一段硝煙瀰漫的歲月。

現在:

後另類偶像時代

只要你對這些與李宇春相關的文化現象進行系統回顧,就會發現此後一切選秀節目出現的話題人物,都不算什麼新鮮事了。

李宇春就是一道分水嶺,在她之後,我們可以說來到了一個後另類偶像時代。

啥是另類?最簡單的就是反潮流,就是「我們不一樣」。

(地鐵外面的吳莫愁廣告)

吳莫愁剛出來的時候大家都高呼嚇人,聲音嚇人,造型也嚇人,但姑娘就是敢造,不怯場、不上火,妖妖嬈嬈、大大方方地霸佔舞台。

變黑後的吉克雋逸,反而紅了

吉克雋逸雖然被爆出一大堆黑料,但是不得不說「黑雋逸」就是比「白雋逸」有辨識度,挑戰傳統的「一白遮百丑」的女性形象認知。

如今的選秀節目看著花樣翻新,但真正能闖出一片天地的還是鳳毛麟角。每個時期都有自己的審美風尚和流行標杆,在「流行」和「受歡迎」的背後總有更深層的誘因。

王菊的大火,被賦予很多反抗主流審美的意義,是對日益固化的女性審美的衝擊。但你很難從中找到那種個體尋求自由的純粹力量,新生價值對主流價值的反叛。

同張薔相比,這場狂歡與引領潮流或者時代變革都談不上有什麼關係,無法成為歷史進程中的那個最鮮亮的符號。

囿於篇幅和視角,一篇文章很難把流行偶像一網打盡,比如王菲,比如蔡依林,她們都在某個階段引領了潮流。同樣,大陸的流行文化也從來不是孤島,港台、日韓、歐美的風潮變著法兒地從各個角度吹進來。

而至於另類,這大概也要因人而異,喜歡賈宏聲的未必就欣賞竇唯,各有所好本來就是人間常態

- END -

掃碼上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美時尚社 的精彩文章:

被走秀耽誤的環保大使!安公子怕是把超模當副業了
閨蜜合影誰矮誰尷尬,蹲下與海狸合影的jojo太圈粉

TAG:超美時尚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