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執行力,這是我見過最扯淡的說法
淺析如何提升員工執行力
文/禪書一味
淺析如何提升員工執行力
執行力是現在一個比較火的職場詞語,所有企業、企業管理者和職業人都在大力提倡。有的說是一種職業行為,有的說是一種管理手段,還有的說是一種職場能力。我更傾向於執行力是一種職場能力,但是這種能力需要用系統性思維方式思考,並對工作不折不扣的高效完成的一種職場能力。
這裡就出現了三個關鍵詞,第一個是系統性思維:這是一種對工作相關因素共同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單單僅考慮執行力,是不可能完成的。第二個是高效完成:完成不代表結束,只有高效的完成才算是有執行力。第三個是職場能力:既然是一種能力,就是可以通過學習培養的。
這篇文章就是通過分析與執行力相關的所有因素,用系統性思維分析執行力,以達到提升執行力的效果。
我們先來思考三個問題:
企業需要什麼?
你需要什麼?
怎麼樣才能實現?
企業需要什麼?很簡單,企業需要實現目標。什麼是企業目標:企業目標就是通過創造價值,實現所要達到的預期成果,是企業的終極方向,是指引企業航向的燈塔,是激勵企業員工不斷前行的精神動力。簡單的說就是要員工為企業創造價值。
你需要什麼?是需要發展平台、物質保障,還是得到認可等,這些幾乎是所有職業人的共同需求。這些是職業人付出勞作和創造價值的基本動力,這也是每一個企業或是企業管理者所不應該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
怎麼樣才能實現呢?企業需要員工創造價值,以實現自身的發展目標。員工需要創造價值,進而得到更好的提升和發展。如此可以得出,只有進行價值呈現,企業和員工才能互相實現各自的目標。
如圖所示:
企業目標的實現需要價值的呈現;價值的呈現需要強勁的執行力作為保障;而執行力則需要績效考核來進行衡量;績效考核的前提是員工目標;員工目標則最終需要職業生涯規劃作為依據。
下面,就以上五個方面,嘗試著做一些探究:
一、企業目標需要價值呈現
價值,根據最通用的解釋:達到或超過企業或客戶的期許,通過多種形式加以呈現。
這裡有幾個關鍵詞,首先是達到或超過,也就是說不是你做的所有事都具有價值,要達到或超過原定目標,這樣才算有價值。其次是企業或客戶,這是我們創造價值的前提對象,一個職業人所做的工作如果離開了這個既定的前提對象,做的再好也是無用功,更不可能談及價值二字。最後是多種形式,職業有分工,崗位各不同,所創造的價值內容各不相同,就需要用多種形式加以呈現。崗位不同,價值不同,但創造價值的原動力則是平等的,有一些企業或是管理者往往會忽視這個原始動力問題,需要引起注意。
例如我們所熟知的一些企業,所呈現的價值就各不相同,餐飲類的海底撈,所呈現的是服務價值,服務一流;農牧類的正大集團,所呈現的是產品價值,產品過硬;美國蘋果公司,呈現的是品牌價值,用著有檔次;中國華為集團,則體現的是民族價值,讓國人更有信心。這些都是多種形式的呈現,但都是達到或超過企業或客戶期許的有效價值。
二、價值呈現需要執行力為保障
執行力,都在說執行力,究竟什麼是執行力?我認為執行力就是:在既定的目標下,整合優勢資源,以達到目標。
既定的目標,就是幹什麼。它應當包含企業和員工兩方面的目標,企業要讓員工知道幹什麼,員工也要知道自己該幹什麼,這是前提條件。把既定企業目標和員工目標相結合,才能談執行力。
整合優勢資源,就是怎麼干。這個問題主要體現在員工層面,怎麼幹才能實現目標,採用什麼方法,什麼方法最有效、最高效等等。這是方法和道路的問題,充分整合利用內外優勢資源,利用科學的方法,找到一條快速的道路,才可能提升自身的執行力。
達到目標,就是干成什麼樣。工作做完不一定是做好,更不一定有價值。想要很好的完成工作,體現自身的價值,必須對工作不折不扣的高效完成。
幹什麼、怎麼干、干成什麼樣,想要談執行力,這三個問題必須要首先明確。幹什麼要考慮企業利益和員工利益,將兩者有機結合,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發展。怎麼干要講方法,企業為員工提供基礎資源,員工充分整合內外優勢資源,換而言之,就是企業要捨得投入,員工知道利用,這才是根本之道。干成什麼就是要對結果負責,對價值負責,這是我們衡量員工的標準,也是我們績效考核的前提。
三、執行力需要績效考核衡量
現在國內許多企業都在做績效考核,BSC、KPI考核和360度考核等等,大小企業都在做。翻看來,內容都幾乎相差無幾。筆者原來的工作是企業宣傳策劃,考核分為五大類12項,後來諮詢公司更改為六大類25項考核,這25項考核條條明確要做什麼。月底自評,領導打分,直接上交,80分萬歲(80分—90分為1.0係數,不扣錢。)。
難道單單靠這25項該做的事項就能把工作做好嗎?我想許多工作並不在這25項考核里,那其他工作不需要做了嗎,做了沒有考核為什麼還要做。就像對內勤的考核,辦公室內的垃圾桶有沒有擺放到固定的位置一樣,無稽之談。
績效考核更多的應該是衡量工作價值和執行力,而不應該只是單單的考核具體這些工作。績效考核是在既定的戰略目標(企業戰略和工作目標)下,運用相應的標準指標,對未來進行引導。也就是要在企業戰略的指引下,制定規則,對未來工作行為和工作價值進行引導,同時衡量工作創造的價值。不但要寫明應該做什麼,更應該寫明對誰負責,誰是你的「客戶」,你做的這些他們是否滿意,將靜態的日常考核,變為動態的鏈條考核,使其各盡所能,不推諉扯皮。這才是績效考核的真正意義。
四、績效考核須以員工目標為前提
員工目標包含企業對員工的要求目標和員工自身的目標,它要求企業和員工要共同參與,制定控制細則和實現目標,共同實現這一目標。換而言之,就是把企業利益和員工利益最大化,找到最大的利益共同點。
所有企業都有各自的不同目標,對員工的要求也各不盡同,大多數是寫明員工需要做什麼,而沒有或是忽略了員工應該得到什麼。這樣就會導致員工出現迷茫的現象。企業要實現目標,企業管理者就不能忽視這個問題,要清楚企業需要什麼,更要清楚員工需要什麼。把員工最基本的慾望激發出來,看透人性的本質,將這種慾望與企業的目標結合起來,實現兩者利益的最大化。我想,一旦這樣,不用去績效考核,不用去激勵,員工都能清楚看到自己能得到什麼,還會不用心工作,還會害怕執行力不強嗎?
我們做為企業的管理者,不得不考慮企業目標,但也不能忽視員工目標,要經常與員工交流,要引導員工認清和樹立自己的目標,將這種目標與企業目標結合起來。如何做到,就是要引導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五、員工目標要以職業規劃為依據
現在許多企業和管理者,不斷抱怨員工沒有目標,像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隨時都有離職跳槽的可能。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多種因素共同誘發的,但也是可以改善的,那就是引導員工做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是近十年來在國內不斷興起的,它是我們每一個職業人都應當學習和重視的一個系統規劃,主要包括:
職業定位:就是你(我)是誰?這是一個前提性的問題,要認識清楚自己,看清自己的能力和慾望,沒有這個前提,不能稱為人生職業規劃。
目標設定:就是你(我)想做什麼?能做什麼?認識清楚自己,自己想要什麼,能做什麼,做這些需要什麼等,這是對自己冷靜思考和系統分析後形成的答案。
通道設計:分析環境,整合資源。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麼,能做什麼,就要分析環境,當前的環境或是以後的環境能否允許你這麼做,能否允許你做成。如果允許,需要什麼資源,這些資源如何整合等。這些都做充分了,才能算是自己的人生職業規劃。
管理一直都在說,管理的主體是人,既然是人,就不能忽視人性這個問題,更不能禁慾人性。企業有自己短中長的發展規劃,要把這些規劃的實現路徑告訴員工,讓員工能夠看到前景,相信能夠實現。並要引導員工在這條道路上制定他的職業規劃,讓他的規劃之路和企業戰略實現的路徑保持一致,這樣還會出現上面的抱怨嗎,結果不言自明。
職業規劃為員工目標的實現提供依據,員工目標是績效考核的前提,用績效考核衡量執行力,用執行力創造價值,實現目標。這是一個系統性的思維,無論是企業管理者還是員工,我想都應該把這種系統性思維、系統性工作方法運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去,實現企業與員工的雙贏。
管理並不複雜,複雜的是解讀人性。執行力並不難提升,難的是將與執行力相關的系統一併提升。無論是企業管理者或是職業人,我們都應重視人性,學會系統性思維與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職業夢想。
禪書一味
禪心自在/禪意無限/禪味十足
讀書|習字|悟禪|生活
※傳家之寶誕生記!緬甸是我的家鄉,而你是我的歸宿!
※擁抱區塊鏈,得鏈者,成就未來大業!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