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友書講記》為何寧願犯戒,也不能毀壞正見?
導讀:可能需要花費您3分鐘的閱讀時間
《親友書》講記 44
持續更新
殊勝之法
印度佛教史記載:為了利益更多所化眾生,龍猛菩薩曾前往北俱盧洲,路上遇到一個孩童,尊者憑手紋而授記他將來會成為大國王。當北俱盧洲調化眾生的事業圓滿,尊者重返故土時,這名孩童已當上了國王,即是樂行國王。樂行國王迎請尊者到皇宮中受供,尊者在那裡住了三年,盡心儘力地廣弘佛法,饒益無量有情。離開樂行國王的皇宮後,龍猛菩薩長期住在印度南方,之後他通過書信的方式,給樂行國王傳授了兩大教言:一是《中觀寶鬘論》,二就是這部《親友書》。
《親友書》講記摘錄
己二(廣說正念等智慧)分二:
一、宣說有寂一切善資根本即是智慧;二、真實宣說具智慧之道。
庚一(宣說有寂一切善資根本即是智慧)分二:一、增上生與決定勝之根本
——世間正見;
二、決定勝之根本
——出世間正見。
辛二、決定勝之根本——出世間正見:
當知人本無安樂,無常無我不清凈,
未憶念此之眾生,四顛倒見即禍根。
這裡是講出世間正見——斷除四種顛倒。正見是一切善法的基礎,《四百論》云:「寧毀犯屍羅,不損壞正見,屍羅生善趣,正見得涅槃。」一個人如果毀壞正見,那他不會再行持善法了;但如果毀犯了戒律,而見解沒有損壞,他還會懺悔,還會不斷地修持善法。雖然戒律如同大地,是一切功德之本,但它只是轉生善趣之因,只有依靠正見建立出世間的功德,才能獲得究竟涅槃。因此,每個人的正見不能失壞。
從人作為所化的角度來說,人們把身體執著為清凈,感受執著為快樂,心執著為常有,法執著為我所,這叫做四種顛倒,斷除四種顛倒,則為出世間正見。《四百論》的前四品分別對此作過剖析。我們通過智慧來觀察:世間感受皆不超離三大痛苦——苦苦、行苦、變苦,被三苦所折磨的人類,不可能有真實的快樂(痛苦)。(前段時間有一個人說,他跟家人吵架後,完全懂得了佛說諸受皆苦的道理。有些人遇到違緣也能轉成順緣,感受強烈的痛苦後馬上就開悟了。若真能懂得一切感受都是痛苦,我們也想吵架。)有為法皆為無常,如春夏秋冬、年老年幼,萬事萬物剎那變遷,不可能住留第二剎那(無常)。
不管怎麼樣執著,實際上沒有外道承許的像大自在等主宰一切的我,也沒有其他宗派所執著的以五蘊為設施處的我,因而「我」就像石女的兒子一樣不成立(無我)。身體的外表美麗莊嚴,非常吸引人,但若細細剖析、一一觀察,只不過是36種不凈物組成,沒有絲毫清凈成分(不凈)。通過這四種觀察,我們就能生起四念處[7]。
遺憾的是,世間芸芸眾生不知道這個道理,被這四種顛倒所迷惑,束縛在輪迴中不得解脫。《大智度論》對此分析得比較細緻。如果懂得這一點,並進一步修持,就算時間很短暫,功德也非常大。麥彭仁波切說:「若人僅於彈指頃,觀修諸行苦無常,空與無我四行相,經雲此福勝無量。」我們於彈指間修無常、觀一切皆苦,做到這個並不困難,希望大家還是要修行。如果沒有修行,自己會一直處於無明的密布烏雲中,不可能逃脫出來。
今天有個道友講考《入中論》時,我覺得一個頌詞非常好:「世有厚痴同稠雲,故諸境性顛倒現。」凡夫人四種顛倒相當於濃密的烏雲,障蔽了本有的光明佛性,因此,所見的色聲香味等對境全是「顛倒現」,就像眼翳者看到空中有毛髮、膽病者看到白色的海螺是黃色一樣,我們將本不清凈的身體執為清凈,本是無常的東西執為常有,本來沒有我而認為我存在,本來是痛苦卻妄執為快樂,依此而在輪迴中一直漂流。假如通達了空性道理,《入中論》說:「慧日破除諸冥暗,智者達空即解脫。」智慧陽光會破除一切愚痴黑暗,由於已斷無明之因,決定能獲得生死解脫。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不會像現在一樣,經常痛苦、傷心、憂愁、悲傷,飽受種種煩惱的折磨,而會像聖者一樣解脫一切束縛。(當然,你顯現上不一定是聖者相,就像密法所說,還是一般的平庸相,可是你的心早已解脫了。)
因此,我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要修四種正見。即使你不會修其他法,這四種正見也沒什麼不會的——「萬法都是無常的,一切感受都是痛苦的,我是不存在的,身體是不凈的」,一彈指間思維這些道理,應該比較簡單,但它的功德卻不可思議。這不是別人說的,而是佛陀說的、麥彭仁波切說的,故定會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這些功德,也許暫時看不出來。我以前舉過一個例子,就像我們在孩童時代讀書,老師說讀書有很多好處,我們當時根本無法理解,現在長大成人了,才知道小時候如果沒有讀書,今天連字都不認識。同樣,我們修這四種正見,不一定馬上能感受到它的利益。一旦離開了煩惱烏雲,現前聖果的光明,那時候就會知道聖者的教言沒有欺惑我們,正是因為曾依止善知識精勤地行持善法,如今才有機會超離輪迴,獲得聖果!
專有名詞
注釋
[7]《大智度論》云:「破是四顛倒故,說是四念處。破凈倒故說身念處,破樂倒故說受念處,破常倒故說心念處,破我倒故說法念處。」
……
有一種光明不會滅
有一種追求永不停歇
※如果娑婆世界是夢,那極樂世界是不是夢呢?
※有沒有特殊的開許,不用修五十萬加行?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