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幻作家哈爾蘭·艾莉森去世,許多經典影視篇章都與他有關

科幻作家哈爾蘭·艾莉森去世,許多經典影視篇章都與他有關

科幻作家哈爾蘭·艾莉森去世,許多經典影視篇章都與他有關

當地時間 28 日,著名科幻作家哈爾蘭·艾莉森(Harlan Ellison)去世,享年 84 歲。他多次獲得雨果獎、星雲獎等獎項,並擔任了多部(集)經典科幻電影電視劇的編劇。創作領域之外,好鬥的性格也成為了個人顯著的標籤。

艾莉森的妻子蘇珊讓朋友 Christine Valada 在推特上公布了艾莉森的死訊。艾莉森是睡夢中去世的。推特附上了艾莉森的一段話:「在短暫的時間裡,我存在過,而在那短暫的時間裡,我的存在頗具分量。」(For a brief time I was here, and for a brief time, I mattered.)

在艾莉森高產的一生中,他發表了 1700 多篇短篇小說、中篇小說、漫畫影視劇本等。科幻迷的記憶里,許多經典影視篇章都與艾莉森有聯繫。他的小說《孩子與狗》成為了同名科幻電影的藍圖,他本人也操刀了後來改編電影的劇本。

艾莉森擔任編劇最出名的作品,得屬《星際旅行》中的《City on the Edge of Forever》一集。在這基調黑暗的故事裡,Kirk 和 Spock 回到了大蕭條時期的美國,為的是讓地球重回正軌。但對於 Kirk 來說,這個任務的代價是犧牲自己心愛的女子。越戰背景下,艾莉森最初在劇本中融入了反戰的情緒,不過這部分元素最終被劇組改寫,這引起了艾莉森的不滿。

和艾莉森的作品同樣出名的是他敏感甚至火爆的脾氣。大學時期,艾莉森拳打教授而被退學,因為教授說他沒有寫作天分。(此後 20 多年,每當艾莉森的故事發表,他就寄一份給教授。)在蓋·特里斯關於法蘭克·辛納屈的特稿中,記錄了艾莉森和辛納屈在撞球室的口舌之爭。艾莉森還多次因為版權和創意問題與好萊塢的影視公司劍拔弩張。他起訴詹姆斯·卡梅隆,稱 1984 年的《終結者》從美劇《 The Outer Limits》第二季中他擔任編劇的兩集中獲取了靈感。艾莉森的名字最終出現在了職員名單中。卡梅隆則用寄生蟲形容艾莉森。

「我每天懷著怒氣睡覺,醒來時更加生氣。」艾莉森曾這麼說過。

「憤怒、有趣、雄辯、才華橫溢。如果真有死後生活存在,那麼哈爾蘭已經在踢人屁股或者把敵人拉下馬了。」斯蒂芬·金在悼念艾莉森的推特中這麼寫道。

《紐約時報》在艾莉森的訃告中寫道:一些艾莉森知名度最高的作品是超現實的幻想,故事發生在由獨裁者或墨守成規的人掌控的可怕世界裡。一些作品很幽默,一些故事圖像的呈現在當年令人震驚。

科幻作家哈爾蘭·艾莉森去世,許多經典影視篇章都與他有關

艾莉森 1934 年出生於俄亥俄州的克利夫蘭。1949 年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後來搬去紐約並把寫作重心放到了科幻題材上。1950 年代,他寫下了數百篇小說並服了兩年兵役。(他把兵役經歷比作沒有自由的監獄生活。)1960 年代,他又搬去了加州,開始與好萊塢發生交集。他操刀了《大叔局特工》《星際旅行》等項目的劇本,還擔任了美劇《迷離時空》的顧問。

艾莉森獲得過在迪士尼工作的機會,不過在第一天就被解僱,因為他開玩笑說要以迪士尼的角色製作色情動畫。

同一時期,艾莉森加入到了風起雲湧的民權運動中。他同馬丁·路德·金一起參與了塞爾瑪蒙哥馬利遊行,寫下多篇政治論文並頻繁在大學發表演講。

與作家或者編劇身份相比,艾莉森在編輯方面取得的成就往往被忽略,但它同樣有重要意義。1967 年,由他編輯的《危險幻象》(Dangerous Visions)引領了科幻小說的新浪潮。新浪潮時期的科幻作品把文學性放在了科學精準性之上。

艾莉森本人並不喜歡科幻小說作家的標籤,他更青睞「富有想像力的小說」(imaginative fiction)和「當代幻想作品」(contemporary fantasies)之類的說法。

1990 年,艾莉森在談到自己為什麼持續寫作時說:「因為所有在瘋狂地方的作家都堅信寫作是一個神聖的家務。他們希望就時代發聲,引領一些改變,能夠說『我在這裡,為善提供了一些驅動』。」

題圖來自:Wiki Common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日劇《聖哥傳》公開海報和影像,真人版「耶穌和佛祖」同框
DC 漫畫推出 7 部新作品,主題更黑暗也更貼近社會現實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