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原來我們想的太簡單!
公元前2世紀,中國的漢武帝除在陸上辟有「絲綢之路」外,又在印度洋上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從此,絲綢、瓷器、茶葉等物將中國同西方緊密聯繫在一起。經濟、文化交流一直持續了千餘年,這在世界上是空前的。在公元6世紀至13世紀的700年間,以巨大堅固而馳名於世的「唐舶」穿梭於東西方而到達了埃及;宋代發明了船用指南針;元代海舶則以創紀錄的續航距離而聞名於世。
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就是在祖國輝煌航海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從江蘇太倉(古稱婁東)瀏河口的劉家港出發,「雲帆高張,晝夜星馳」,以大無畏的開拓精神,在茫茫大海上開創了規模空前的遠航。「永樂三年六月,(成祖)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以次遍歷諸番國。」這是《明史》中關於鄭和第一次出洋的記載。
鄭和航海,主流的說法是為了加強與海外各國的聯繫;提高明朝的地位和威望等等,但是這些說法都不夠令人信服。鄭和下西洋其實有這幾個可能的目的:
尋找朱允炆的下落。這個說法不是戲說或者民間傳說,而是有張廷玉的《明史》為證:成祖疑惠帝流亡海外,欲蹤跡之。靖難之役南京撐破到朱允炆下落不明,這是朱棣的心病,起碼生要見人死要見屍啊!但是這又不能公開尋找,所以暗中讓鄭和去做。
壟斷海外貿易的企圖。唐朝以來海外貿易就很發達,宋朝設市舶司專門管理,收入在國家財政收入中佔據重要部分。元朝是無論是海外貿易尤其是海上絲綢之路進入鼎盛,隨著蒙古人的北徹留下的巨大利益。所以,朱棣派鄭和下西洋厚往薄來吸引海外各國與中國做生意,雖然明面上有點賠錢,但是海外貿易賺錢巨多。
搜羅海外奇珍異寶的目的。中國的皇族一直都是最奢侈的群里,國內的已經不能滿足需求,然後把目光轉向海外,這也導致開銷浩大後來難以繼續。關於這一目的也有很多記載,事實上也搜羅了大量的奇珍異寶。
示威異域宣示正統的政治目的。朱棣以藩王造反奪取皇位畢竟不是光明正大,隨著國內大開殺戒使之屈服之後,他更想通過鄭和證明他才是英明神武的皇帝,再加上西洋沒有真正強大的國家,可以較容易控制。這樣證明我不僅在國內可以治理很好,而且讓萬國來朝。
※武松靈敏過人,為什麼被飛刀斷臂?其中竟大有玄機!
※此人帶著洋人火燒圓明園,被罵賣國賊,竟自取綽號:我叫不要臉!
TAG:玩汽車的從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