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亭,這次,真的要回來了!
福州晚報
離你更近 更懂福州
關注
作為茶亭街地標性古迹
的茶亭庵古亭
拆遷在外12年,
終於要「回家」了!
這座有著近200年歷史的老建築
修復後將回到茶亭街上,
以留住福州人的鄉愁。
修復後的茶亭效果圖
曾見證茶亭街歷史
古時,茶亭一帶是南門通往台江汛的進出城必經之路,過往行人在茶亭內喝茶歇腳避暑。
「明清以來,這一帶民居發展,漸趨繁榮,衍成街市,這條街遂取茶亭為名,茶亭後面的廟叫茶亭庵,茶亭街曾是福州著名的手工業一條街。位於歷史發展中軸線上的茶亭起到了地標作用。」文史專家劉湘如教授昨天說。
上世紀80年代的茶亭街
茶亭庵為台江區級文保單位,始建於明代。庵中設有戲台和左右走樓,樓上的「公益社」是舊時鄉紳聚會之地,後僅遺存部分石柱和佔地37平方米的臨街四角方亭一座。
對於這座亭子的價值,市古建所這樣評價:「亭內有福州地區典型的藻井、木雕刻、漆作藝術構件,精美豐富,極具地方特色,更留有一副石柱聯。」
這副石柱聯的上聯是「養浩然之氣配義與道」,下聯是「入聖者之域絕倫超群」,落款是「嘉慶24年孟冬吉旦 剃刀行敬立」。也就是說,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茶亭剃刀行業募捐重修了茶亭。
當年作為茶亭小學大門的茶亭(資料圖)
因此,茶亭也是「茶亭街歷史上是手工業一條街」的實物見證。
本報8年持續關注
2006年茶亭街改造前,茶亭是茶亭小學的大門。
當年作為茶亭小學大門的茶亭(資料圖)
讀者潘小清2006年拍攝拆遷前的茶亭小學大門
改造時,茶亭落架寄存在白馬南路汀州會館。此後,長期風吹日晒雨淋,茶亭屋架的遮雨布爛了換、換了爛。
棲身汀州會館的茶亭構件(資料圖)
紅藍色主基調的彩繪逐漸褪色並蒙上塵土,木板也已朽爛、破漏透光。
茶亭藻井多處已腐朽破爛(資料圖)
2009年,台江區文物管理部門希望茶亭能就近遷入新茶亭公園。
2010年3月11日,本報獨家刊登了《茶亭年內將遷入茶亭公園》一文。此後,本報一直在推動茶亭的回遷,但由於種種原因,茶亭回遷一直未果。
2014年9月22日,本報再度刊發《拆遷已8年 茶亭何時重建》一文,引起市領導、相關部門、市民的極大關注。
根據市領導的要求,由市城鄉建總結合茶亭街地下空間改造工程,將茶亭遷回修復。
2016年10月18日,本報獨家刊發《留住鄉愁 茶亭「離家」10年將回遷》。當時,兩位世代居住在茶亭街的「非遺」傳承人——茶亭十番音樂傳承人陳英木和茶亭老天華樂器傳承人王道武告訴記者,茶亭有他們童年的記憶,希望它能遷回來,給老福州人留個念想。
今年2月,本報讀者向福州市12345便民服務平台反映,茶亭還未回遷。當時,市城鄉建總有關負責人回復:「回遷工作已經按照文物相關辦法和流程有序開展,已完成回遷選址以及初步設計方案,待招標後實施回遷工作。」
6月9日,市城鄉建總完成「茶亭地下空間茶亭古街、仁德橋保護修繕工程——茶亭庵工程」招投標,具有古建施工資質的福建永鼎設計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中標,承擔茶亭的修復工作。6月25日,市城鄉建總組織專家評審施工方案。
古亭前日啟動修復
前天,施工隊進場,茶亭修復工程正式啟動,工期約半年。
工人在現場圍檔施工。
昨天,記者來到白馬南路汀州會館,花店北側的鐵柵欄內就是茶亭寄居了12年的地方。
透過揭開一角的茶亭屋架上的塑料布可以看到,雕花的屋架朽爛、蟻蛀、褪色情況較嚴重,周邊草叢中躺著四根兩三米長、刻有柱聯的柱子,邊上還有兩個石雕柱礎。
躺在地上的石柱聯
茶亭柱礎
現場施工人員說,準備用兩三天的時間搭圍擋和雨棚進行保護,計劃將爛掉的小構件拆下,再編號、登記,由古建專家確認是否還能利用,為正式修復、加固古亭進行前期準備。亭子是古建築,能保留利用的構件,都要保留利用。
按原樣原大小修復
修復後吊裝到新址
據介紹,茶亭回遷的地址,
將從原計劃的茶亭街上的茶亭河邊,
改到對面的茶亭公園西大門入口處邊上
原24小時圖書館處。
茶亭公園
「茶亭河邊場地太小、太局促,經過比對,大家認為還是放在茶亭公園西大門入口處更合適。」市城鄉建總有關負責人說。
鑒於古亭屋架木結構朽爛厲害、安全結構有問題,如果吊裝到新址修復,擔心會散架。古建專家建議在現有場地修復、加固亭子,直到達到吊裝要求。而亭子的基礎部分施工則在新址進行。到時候亭子再吊過來,安裝在新址上。
「此次修復將採用傳統木工藝,按原樣、原大小修復。」古建專家說。
福州晚報記者 綦芬
新媒體編輯 魏暘艷
福州晚報新媒體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嘉慶做過什麼壞事,最後讓雷給劈死了?
※明朝這個內閣首輔就會嘴炮,見風使舵,最後投被夾裂而死
TAG:歷史百家爭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