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因橋而生的金台區八里村

因橋而生的金台區八里村

八里村,坐落於金台區群眾路的北端,它不僅是市區的北大門,也是連通寶雞和千陽的重要交通樞紐。在村裡人的心中,這是一個有故事的村莊,不光它的名字,這裡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過往。

一、距離市區八華里的村莊

初聽八里村的名字,不禁讓人疑惑,這個村名源自何方?

俯卧於村口的石橋,是村民們每天進出村子的必經之路。遠遠望去,橋上川流不息的汽車,來來往往的人群,讓它看著很似尋常。八里村這個名稱的來歷,與八里橋密切相關。

八里橋始建年代與緣由,如今已沒有人能說清,但村民祖祖輩輩相傳,自從有這個村子的時候,這座橋就存在。談到建橋的原因,人們推測說,這與村莊臨河而建不無關係。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堅信,這個村莊的東邊曾有一條大河。

關於八里村的村名由來,可追溯至1947年。當時,這個村莊名曰「橋頭溝村」,在城市重新劃分行政區域後,從市區漢中路到橋頭溝石橋的距離正好是八華里,「八里橋」就成了這座石橋的名字,因為地理位置的特殊,橋頭溝村也漸漸被人們改稱為「八里村」。新中國成立後,八里村就名正言順地成了這個村莊的名字。時間推移,作為寶雞至千陽的重要路段,隨著城市的發展和村莊的建設,石橋被不斷加固、拓寬,原來略顯簡陋的橋體,也變成了平坦寬闊的涵洞橋。

八里村人從來都忘不了八里橋的好處,村裡人常念叨,石橋不僅給他們帶來了經濟效益,還承載著村莊的文化,是這裡過去和現在的見證者。

二、這是一處祖先遺存的「寶庫」

其實,讓這個村莊出名的,不僅有八里橋,還有「藏身」於村莊內的多處古遺存。

據考古發現,早在七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八里村一帶就有了人類活動的遺迹。在此,不得不提及仝家崖遺址,這裡曾挖出的一塊陶磚,轟動了文物界!

2000年,寶雞市考古隊在八里村四組(仝家崖自然村)發掘面積240平方米,清理出灰坑13座、房址1座,出土1件疑似陶磚的陶殘塊。有考古專家表示,如果這塊陶殘塊是當時的建築材料,那麼我國用磚的歷史提前到距今 7000至 6000年的仰韶時期,比目前考古已知最早的周磚還早了三四千年。

值得注意的是,這處遺址南距北首嶺遺址約3公里,面積約10.5萬平方米,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這裡還採集出仰韶文化的泥質紅、灰陶片,紋飾有線紋、繩紋,可辨器物有缽、尖底瓶、瓮、盆等;龍山文化的夾砂紅褐陶片,紋飾有繩紋、戳刺紋、附加堆紋、刻劃紋,器形有罐等。一時間,仝家崖遺址聲名大噪。2003年9月23日,該遺址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立碑保護。

八里村還有兩處古遺址——景家崖遺址、八里村遺址,而在村莊下轄組溫家寨附近的一所學校內,則是一片漢墓群,屢有漢代遺物出土:1979年,學校在基建時發現了漢墓2座,墓中出土了極為罕見的玉麒麟,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1990年又發現漢墓1座,系磚砌墓,市考古隊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及五銖錢、鐵劍、小銅鏡等物。

三、關於古槐與老碑的對話

古樹是一座城市的歷史記載,傳遞著一個地區的古老信息,是見證城市變遷的「活化石」。生活在八里村的人常說,古槐與老碑,是這個村莊的地標。

在村中寶雞市特殊教育學校的廣場上,有兩棵枝繁葉茂的國槐,樹葉在陽光的照射下,調皮地往牆上投下斑駁的影子,搖曳生姿。走近觀賞,只見兩樹樹高20餘米,樹冠直徑達10米,樹基部分各圍著1.5米高的橙黃木柵欄,樹身掛著古樹名木保護標牌,牌子上寫著「國槐,蝶形花科,樹齡300年」,編號分別為15號、16號,保護單位是「金台區人民政府」,保護日期「2005年8月31日」。

這兩棵古槐在十里八村遠近聞名,被村裡人譽為「樹神」,它曾經更有「槐抱桑」的奇特現象。當時,桑樹就從槐樹的中央長出來,形成半邊是槐半邊是桑的奇觀,每到春天,十分好看。在八里村,一直延續著祭樹、拜樹的習俗,每年的大年三十、清明和廟會,村民都自發來到樹下擺上供品,燒香燒紙。也是因為這樣,2002年,村民們一次祭祀時的疏忽,未熄滅的火種將桑樹燒死,如今,只有槐樹還頑強地生長著。至此,村民們自覺地停止了祭樹,更為了使這兩棵樹不再發生意外,他們把這兩棵樹圍起來並培了土,期待著桑樹能重新長出來。

在老槐樹下面,矗立著兩座清代青石石碑——《重修后稷橋碑》、《重修太白廟碑》,它們原是村中后稷橋、后稷廟和太白廟、關帝廟的見證。然而,在上世紀60年代,后稷橋和后稷廟被拆除,多年前,村民將關帝廟、太白廟分別重建於八里橋頭和溫家寨的崖頭。

2011年,市裡在老槐樹所在的廣場建起了寶雞市特殊教育學校,老碑因此被遷至八里村後面的山上。現在,古槐和老碑雖分立兩處,但它們如同慈祥的老者一般,靜靜地守護著八里村和村莊里善良的人們。

——容琳於2018年6月26日整理

(容琳,筆名肖斌。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退休幹部。酷愛文學。現為陝西省詩詞學會會員,寶雞市雜文散文家協會會員,寶雞市詩詞學會原副會長。在全國各大報刊發表散文200多篇,發表古體詩詞500餘首。)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喜歡此文請留言點贊,歡迎轉載,感謝光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琴心熙語 的精彩文章:

智慧老人文懷沙

TAG:琴心熙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