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毀謗深法、自贊毀他、不往聽法、輕毀法師

毀謗深法、自贊毀他、不往聽法、輕毀法師

29毀謗深法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凈戒律儀,聞菩薩藏,於甚深處、最勝甚深真實法義、諸佛菩薩難思神力,不生信解,憎背毀謗「不能引義,不能引法,非如來說,不能利益安樂有情」,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如是毀謗或由自內非理作意,或隨順他而作是說。

受菩薩戒的菩薩,聽聞大乘經論,對於佛經中非常深奧非常勝妙的法義和諸佛菩薩不可思議的神通力,無法相信,不能理解,產生厭惡的情緒,因而毀謗:「這個不能引發利益,這個不能引發正確的法義,這個不是如來所說,這個不能利益安樂有情。」這樣就違犯菩薩戒,而且是染污的違犯。這種毀謗可能是他自己想錯,也可能是誤從他人的說法。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凈戒律儀,若聞甚深最甚深處心不信解,菩薩爾時應強信受,應無諂曲,應如是學:「我為非善,盲無慧目,於如來眼隨所宣說,於諸如來密意語言,而生誹謗。」菩薩如是自處無知,仰推如來,於諸佛法無不現知,等隨觀見,如是正行無所違犯,雖無信解,然不誹謗。

受菩薩戒的菩薩,如果聽聞極深奧的佛法,無法信解,應該要勉強自己暫時接受,但也不要曲意逢迎,應該這樣想:「是我自己不好,有眼無珠,沒有智慧,無法理解諸佛密意的語言文字,所以才會想要毀謗佛陀宣說的法義。」菩薩承認自己無知,相信諸佛對所有的法都能夠現知現觀,這樣思維這樣去做就沒有違犯菩薩戒,雖然沒有信解,但是不會毀謗。

從這段經文可以看出,菩薩戒還是允許你不相信,只是教你不要毀謗而已。原則上,謗法是非常嚴重的罪業,超過五逆重罪。大體上相信、少部分不信、偶爾輕謗,才是這裡的輕垢罪。佛弟子很多人在謗法,有的輕,有的重。主要的原因是佛法太深奧,很多地方雖然符合真相,卻違反常識。如果只是因為它違反常識,你就去毀謗它,這樣就沒有辦法發現核心真相(出世間現量),註定永遠做一個凡夫了。因此,請大家要堅持一個方法原則:「沒有充分的證據,不要輕易下結論。」這是世間智者遵守的方法原則,對於修行解脫也一樣適用。它可以讓你避開謗法的重罪,迅速積累智慧與福德,很快就證得出世間的果位。

30自贊毀他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凈戒律儀,於他人所,有染愛心,有瞋恚心,自贊毀他,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受菩薩戒的菩薩,對別人有染愛心或嗔恚心,因此批評別人以顯示自身的優越,這樣就違犯菩薩戒,而且是染污的違犯。

染愛心就是染著的愛心,也就是貪愛,例如希望自己人緣好。嗔恚心,例如嫉妒。

自贊毀他有兩種,一種是輕罪,一種是重罪(他勝處法)。「為欲貪求利養恭敬」而自贊毀他構成重罪,如果因為其他染污的心態而自贊毀他,則是這裡的輕罪。比方說看到別人口才比自己好,心裡不舒服,他就講「他解釋得文縐縐的,讓人都聽糊塗了,不像我解釋得這麼通俗,讓人一聽就明白」。

無違犯者,若為摧伏諸惡外道;若為住持如來聖教;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或欲令其未凈信者發生凈信,已凈信者倍復增長。

哪些情況是沒有違犯呢?

「若為摧伏諸惡外道」,如果是為了摧伏外道的各種惡見,比方說斷滅論、常見外道、雙身法,你如果不明明白白地指出他們的錯誤,別人就搞不清楚,還會繼續錯下去。這稱為破邪顯正。

「若為住持如來聖教」,為了正法能夠住世,你必須在語言文字上講清楚法跟非法。

「若欲方便調彼伏彼,廣說如前(出不善處安立善處)」,為了要調伏他,讓他能夠改過遷善。比方說「我才是菩薩,你連佛法是怎麼回事都搞不清楚,沒資格說自己是菩薩」,如果能夠折服他的傲慢,還是可以方便而說。

「或欲令其未凈信者發生凈信,已凈信者倍復增長」,或者是為了讓對佛法還沒有信心的人生起信心,對佛法已經有信心的人更加有信心。

在這些情況下就沒有違犯菩薩戒。

31不往聽法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凈戒律儀,聞說正法,論議決擇,憍慢所制,懷嫌恨心,懷恚惱心,而不往聽,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受菩薩戒的菩薩,知道有人在宣講正法,分辨法義,因為憍慢、嫌恨、恚惱等負面情緒而不去聽法,這樣就違背了菩薩戒,而且是染污的違犯。

「抉擇」,就是分辨法義,告訴你哪個是善法,哪個是惡法,哪個是了義,哪個是不了義,這也是說法的一種形態。

若為懶惰、懈怠所蔽,而不往聽,非染違犯。

如果是因為懶惰、懈怠的緣故,而沒有去聽法,這個也違犯菩薩戒,但不是染污的違犯。

無違犯者,若不覺知;若有疾病;若無氣力;若知倒說;若為護彼說法者心;若正了知彼所說義,是數所聞所持所了;若已多聞,具足聞持,其聞積集;若欲無間於境住心;若勤引發菩薩勝定;若自了知上品愚鈍,其慧鈍濁,於所聞法難受難持難於所緣攝心令定;不往聽者,皆無違犯。

哪些情況是沒有違犯呢?

「若不覺知」,你不知道有法師在講法。

「若有疾病」,生病了,沒辦法去。

「若無氣力」,沒有力氣。古代想聽法要走很遠,現在資訊發達,有網路課程,在家裡就可以聽法,適用的機會大幅減少。

現代有一種病叫「無氣力症」,特徵是對生活失去興趣,生活懶散,終日渾渾噩噩,對現實採取逃避態度。因為這種「無氣力症」而沒有聽法,是無染污的違犯,而不是這裡的開緣。

「若知倒說」,你知道這個人錯說佛法。

「若為護彼說法者心」,為了讓這個人心情舒服,所以我不去聽法。比方說我是他的老師,我一去,他會很緊張。或者說法的人討厭我,所以我沒有去,免得他到時候生起氣來。

「若正了知彼所說義是數所聞所持所了」,知道他講的法義是你經常聽到的、正在修持的、已學會的法義。「數」是屢次的意思。

「若已多聞,具足聞持,其聞積集」,已經知道佛法的根本要義,你自己能夠看懂佛經,或者人家講的東西很難超過你知道的。也就是說,即使沒有聽法,你也可以一直深入法義。

「若欲無間於境住心」和「若勤引發菩薩勝定」,意思差不多,都是修定。為了修定,怕引起擾亂,所以暫時不去聽法。

「若自了知上品愚鈍,其慧鈍濁,於所聞法難受、難持、難於所緣攝心令定」,你知道自己非常愚痴,人家跟你講的東西,你根本聽不懂,沒有辦法修持。

如果是以上的情況,就不違犯菩薩戒。

32輕毀法師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凈戒律儀,於說法師故思輕毀,不深恭敬,嗤笑調弄,但依於文不依於義,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受菩薩戒的菩薩,不深心恭敬說法師,反而故意輕慢、毀謗,嘲笑、戲弄,挑語言文字上的毛病,而不依止於義理,這樣就違犯菩薩戒,而且是染污的違犯。

「說法師」就是能夠以語言文字正確演說佛法的人,佛經一般都簡稱為「法師」。現代佛教界,尊稱出家人為「法師」,與佛經用法不同,容易造成混淆。在佛經當中,出家人稱為比丘或比丘尼。法師,則是指演說佛法的人,不一定是出家人。另外,法師不一定是指經常說法的人,也可以是指某一次為你說法的人,包括在網路上面說法,所以大家要小心,只要人家在說法,我們就要恭敬面對,不然很容易觸犯「輕毀法師」戒。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證佛教研究中心 的精彩文章:

拒不受請、不受重寶、求法不施

TAG:實證佛教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