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事無常,人要尋常

世事無常,人要尋常

無常,是中國民間傳說中對無常鬼的稱謂。將無常說成是人死時勾攝生魂的使者。而將無常又劃分為黑無常和白無常。黑無常和白無常雖然都是無常鬼,但是前者給人帶來的只有災難,而後者一方面給人帶來恐懼和不安,另一方面也可以給人帶來發財的好運氣。這反映了民間一種觀念:鬼跟人一樣有善惡。

魯迅的《無常》,收錄於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描述兒時在鄉間迎神會和戲劇舞台上所見的「無常」形象,說明「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是因為人間沒有公正,惡人得不到惡報,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毛澤東「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所說的也是「無常」,不過,毛澤東是從哲學的角度說「人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

「無常」一詞出自《雜阿含經》。「無」是沒有,「常」是固定不變,「無常」就是沒有固定不變的事物。意思是說,一切事物都不會一成不變,都會經歷從生到滅的過程。世事無常,這才是世間的真相。具體點說,就是每一個事物都會經歷成、住、壞、空四個階段。

「成」,是指事物的生成;「住」,是指事物會在一定時間裡處於一種相對來說比較穩定的、無大變化的狀態;「壞」,是指在住期之後,會發生很大的變異,並且時時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之中;「空」,是指事物已經毀滅,形體不存。

聯繫到人生現象上,就是生、老、病、死。佛教「無常」觀點的提出是以緣起論和五蘊論為思想基礎的。世界只不過是五種元素按照一定的規律,在一定的條件下聚合而成,那麼各種事物當然也就會隨著條件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了。既然如此,一切事物自然不會永恆長存,不僅形體是這樣,精神也是這樣。

《佛說無常經》:佛告諸苾芻:有三種法,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何者為三?謂老、病、死。汝諸苾芻!此老、病、死於諸世間實不可愛、實不光澤、實不可念、實不稱意。若老、病、死世間無者,如來應正等覺不出於世,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是故應知,此老、病、死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由此三事,如來應正等覺出現於世,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

——佛陀「出現於世,為諸眾生說所證法及調伏事」,就是為眾生說尋常事,即如何在無常的世間「尋常」?

尋常,漢語辭彙。有四個方面的字義:一是尋、常,皆古代長度單位。二是比喻長或多。三是平常、普通。四是經常、平時。

①《左傳·成公十二年》:「及其亂也,諸侯貪冒,侵欲不忌,爭尋常以盡其民」。杜預註:「言爭尺丈之地,以相攻伐」。楊伯峻註:「尋常意謂尺寸之地」。

②《國語·周語下》:「夫目之能察也,不過步武尺寸之間;其察色也,不過墨丈尋常之間」。韋昭註:「五尺為墨,倍墨為丈,八尺為尋,倍尋為常」。

尋,除了古代的長度單位(一尋等於八尺),還有一個方面的字義,就是:找,搜求。~找。~覓。~機。~問。~訪。~釁。追~。~章摘句等等。

世事無常,但是人不能無常,社會更不能無常。「尋常」才是人類社會所應該做的。那麼,有沒有真正的「常」?有,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真正的「常」,不在世間,「常樂我凈」在出世間。世間只有相對穩定的、無大變化的狀態,就是我們所說的「常態」。人要尋常,既要尋求相對穩定的社會狀態,更要追求真正的「常樂我凈」。

人類生存的世間,是一個對立統一的相對論世界,佛法中稱作「一合相」。這個世間的一切都是相待而生,比如上下、左右、高低、黑白、冷熱、動靜等等,離開了對立,人類將無法生存。所以,對立是客觀存在的,鬥爭是人的一種習慣、習性,是人類生存的一種「常態」。鬥爭的結果,無非兩種,對立統一或者魚死網破。對立統一就是「成住壞空」,「住」的階段。魚死網破就是「成住壞空」,「壞」的階段。

所以,研究世間的一切事物,首先要搞清楚對立的根源,最終要尋求有效的統一,從而達到對立統一的效果。如果打破了這個對立統一規律,人類只有死路一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性與社會 的精彩文章:

文化傳承:恩施土司城

TAG:人性與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