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藩體系具體是怎樣的?又是如何走向解體的?
原標題:宗藩體系具體是怎樣的?又是如何走向解體的?
華夏文明自秦漢以來逐漸成熟成型,到隋唐之時,已經依靠其先進的文明體系打造出了一個獨步世界的中華文化圈。從某些角度而言,整個東亞世界都是依靠此文化圈維繫。這一文化圈逐漸形成所謂「宗藩體系」,中國是宗主國,鄰近國家如日本、朝鮮、越南、緬甸等都是藩屬國,定期上表納貢,新君繼位也需要中原政權皇帝的批准方可進行統治。中原政權則負責保護和教化這些藩屬國。這種依靠文化、政治、經濟手段連結的「宗藩體制」,一直延續到了清代。清代中期西方列強染指亞洲,「宗藩關係」開始一步步走向解體。
中國古代「天下觀」
琉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明代時就是中國的藩屬國,後來遭到日本薩摩藩的入侵,被迫也向日本薩摩藩進貢。1871年,日本借口琉球難民事件入侵琉球,1872年日本宣布琉球為日本領土,結束了雙方的朝貢關係,設置琉球藩。1897年日本將琉球編入鹿兒島縣,正式吞併了琉球。
英帝國主義在19世紀中期開始逐漸控制中國西藏地區接壤的不丹、尼泊爾、錫金。
緬甸也曾是中國藩屬國的一員。英帝國主義希望佔領緬甸後作為侵略中國西南的跳板,1824年開始英國先後發動了第一次英緬戰爭和第二次英緬戰爭,1852年佔領緬甸。1885年英國將緬甸納入英屬印度領地。1886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中英緬甸條約》,承認英國對緬甸的支配權。
《順化條約》簽訂現場
清朝在中亞地區的藩屬國哈薩克汗國、布魯特汗國、浩罕汗國等一直與內陸保持著較為密切的政治、經濟往來。但是19時期後半葉,隨著沙俄勢力的擴張,這些汗國紛紛被沙俄吞併或征服,沙俄帝國仍舊不滿於此,繼續向中國西北攫取利益。
越南古稱「南越」,曾號稱「小中華」,與華夏文明有很深的關係,是中華文明圈的重要成員。雖然在歷史上越南與中國也曾偶有摩擦,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也是中國的追隨者。19世紀中後期法國通過《西貢條約》、兩次《順化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將越南納入了自己的殖民地。1885年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後,正式承認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
中日《馬關條約》
朝鮮是中國最古老最忠實的藩屬國。明代以後朝鮮歷年遣使,服裝、紀念等諸方面向中國靠攏。直至明代滅亡,朝鮮仍然使用「後崇禎」年號,可見其對中國之忠誠。1876年日本強迫朝鮮簽訂《江華條約》,使朝鮮開始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日本也希望佔領朝鮮作為繼續侵略中國的基地。1894年初朝鮮東學黨起義,日本以此為借口向朝鮮派駐部隊。7月25日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戰敗。1895年4月中日簽訂《馬關條約》,其中規定中國承認朝鮮為獨立自主的國家。朝鮮自此徹底脫離「宗藩體系」。中國的最後一個藩屬國也宣告消失。「宗藩體系」徹底解體。
參考資料:
章開沅、朱英主編:《中國近現代史》
袁明主編:《國際關係史》
宋成有:《新編日本近代史》
個人簡介: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方向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長,季我努學社自媒體主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抗日老戰士口述史資料搶救整理」採訪與資料整理工作。目前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抗戰金融史。
小編 :閆紅
※這位皇帝為何屢行廢后之舉?難道是因為小皇帝還處於叛逆期?
※大規模出洋的華工們有什麼樣的遭遇?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