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

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

文章來源:孔子學堂(ID:kzxtdy)

圖片:孔子文化·小帆

待人五法:

行於世,當識人,識人不必探盡,探盡則多疑;

當知人,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

當責人,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

當敬人,敬人不必卑盡,卑盡則少骨;

當讓人,讓人不必退盡,退盡則路寡。

這「待人五法」,說的是:人行於世,應該去了解他人,但了解他人的時候,不必方方面面都了解得特別清楚,否則的話,容易多疑;應當去與人交往,但與人交往的時候,不能把自己心底想說的話都說出來,要顧及對方的感受,否則的話,會沒有朋友;應當對他人有所要求,但這些要求不宜過於苛刻,否則的話,眾人會離你遠去;應當尊重他人,但尊重他人的時候,不能太過卑微,否則會顯得沒有骨氣;應當忍讓他人,但忍讓的時候不能一退再退,否則你會發現自己無路可退!

今天,我們便單拈出「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和「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這二則來聊聊。

攝影:孔子文化·小帆

一、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

常言道,逢人但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與人交往,尤其是與不甚相熟之人交往,說話時一定要有所保留。這一方面是為了保護自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尊重他人。

《三國演義》中的禰衡,年少時就極有文采和辯才,是難得的「曠世奇才」,但就是性格剛直高傲,口無遮掩。

荀彧、趙融在當時都是比較有名氣的人,有人問禰衡:「荀文若(荀彧)、趙稚長(趙融)怎麼樣?」

彌衡毫不客氣地回答說:「荀文若可以借他的臉去弔喪,趙稚長可以讓他管理廚房膳食。」他這是在嘲笑荀彧長了一張弔喪臉和趙融的大腹便便。彌衡的「知人言盡」可見一斑。

即便對自己最好的朋友——孔融和楊修,禰衡也照樣「出口無情」,他在評論許昌的一眾人物時,說了句:「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

孔文舉就是孔融,楊德祖就是楊修。

可見,不管是對於相熟之人亦或是不熟之人,彌衡都是想什麼說什麼,從來不在內心深處打草稿,也從來不考慮別人的感受。

那麼,這等「真性情」的禰衡,在人際關係上處得怎麼樣呢?

其實,他身邊的人待他是真心不錯的。孔融給他推薦工作,曹操也禮賢下士地接納他。但他卻為了呈一時的口舌之快,一次又一次地傷害著身邊的人。他當著曹操和曹操一眾手下的面,把他們人人罵了個遍——「荀彧可使弔喪問疾,荀攸可使看墳守墓,程昱可使關門閉戶,郭嘉可使白詞念賦,張遼可使擊鼓鳴金,許褚可使牧牛放馬。」

即便是這樣,曹操也沒有殺他,而是把他推薦給了劉表。劉表重用他,他卻仍不收斂,直至最終把劉表也罵急了。劉表暗使陰招,把他送到了脾氣暴躁的江夏太守——黃祖那裡。

終於,「噴子」彌衡遇到「粗人」了。黃祖可沒有孔融、曹操、劉表等人那樣的好脾氣,在一次彌衡的言語衝撞之中,黃祖大怒,接著就把他「咔嚓」了。

曹操、劉表、黃祖等人,本都是十分待見禰衡的。但禰衡「無話不說」的性格卻最終都把他們「化友為敵」了。可見,與人交往時,把話說的太滿、太盡,那即便你有彌衡這般的才華,人生也必定會走向悲劇的結局。

攝影:孔子文化·小帆

二、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

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查禁鴉片時期,曾在自己的府衙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而下聯是「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海在百川之下故能成其大,做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對待身邊的人,我們既要有要求他人的原則,也要有容忍他人的胸懷。對他人應有所要求,但也不能求全責備,甚至吹毛求疵。

在這方面,《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呂布是三國中的第一猛將,論武功無人能及。但這人的人品卻不怎麼樣,他先是投靠在丁原的麾下,爾後為了榮華富貴殺了丁原轉投董卓,最後又為貂蟬的美色所誘,殺了董卓,自己單幹。張飛稱他為「三姓家奴」,便是嘲諷他毫無節操。

徐州之戰後,呂布被曹操生擒了。貪生怕死的呂布慌忙向曹操求情,說是願意為曹操效犬馬之勞。要知道,呂布這樣一個猛將,對一心想要一統天下的曹操來說,可是個很大的誘惑。但是,曹操在稍微徵詢了一下劉備的意見之後,就果斷把呂布殺了。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曹操對於身邊的人是有要求的。這一要求便是:做人要有基本的道德情操。那曹操會不會對身邊的人求全責備呢?

答案是不會。

在赤壁之戰前,袁紹是曹操最大的敵人。然而,在「官渡之戰」一役中,曹操以兩萬人的兵力擊敗了袁紹的十萬大軍,一舉奠定了他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官渡之戰後,曹操繳獲了一堆信函,很多是自己的屬下和袁紹私下來往的通信。大家建議曹操按著信件抓人。曹操卻大度地說,當袁紹強大的時候,連我都懷疑自己能不能贏,更何況那些下屬。於是,他下令一把火把信全都燒了,既往不咎。

曹操為什麼能團結起一大批的文官武將,讓他們為自己效命呢?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大度,他對人有所要求,但又不會求全責備。正是因為他做到了「責人不必苛盡」,所以他能「聚眾」成事。

禰衡「知人言盡」,將身邊的人都變成了自己的仇敵,終致喪命。

曹操「責人不苛盡」,團結起了一幫「貞良死節」的下屬,終成大業。

做人的哲學,從這兩人的人生軌跡中便可覓得一斑。

作者:曾晨風(孔子學堂外聘作者)

本文圖片來源於孔子文化·小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知人不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苛盡,苛盡則眾遠
為什麼一定要在老家有套房子?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