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可如今被生活壓垮

曾夢想仗劍走天涯,可如今被生活壓垮

第一章

我得承認,剛認識查爾斯·斯特里克蘭那陣,我壓根兒就沒覺得他有什麼過人之處。不過現在卻鮮有人質疑他的偉大。我所謂的偉大,與鴻運當頭的政客或者功績卓著的軍人所成就的偉大並不一樣。他們的地位沒準是沾了職位的光,跟本人並沒有多大關係。一旦環境變遷,這種偉大也許會大打折扣:下台的首相往往被視為夸夸其談的演說家,不能領軍作戰的將軍充其量不過是個平淡無奇的市井英雄。但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真是個了不起的人。你也許不喜歡他的畫,卻不大可能一丁點興趣都沒有。他的作品會讓你的心湖驟起漣漪,吸引你的注意力。他淪為別人笑柄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現在,無論是維護他,還是讚美他,都不會被打上古怪反常的標籤。如今,世人接受了他的缺點,還認為那是他的優點的不可或缺的補充。儘管他的藝術地位有待商榷,崇拜者對他的頌揚以及批評者對他的嗤之以鼻或許都反覆無常,但有件事毋庸置疑:他是個才華橫溢的人。在我看來,藝術最讓人感興趣之處就在於藝術家的個性。倘若藝術家性格奇特,即便他渾身上下都是缺點,我也不會介意。我覺得,相比格列柯,委拉斯開茲是個更加高明的畫家,但委拉斯開茲的畫司空見慣,我們早已審美疲勞,而那位克里特島畫家[1]的作品中則透著情色和悲戚之美,如同永恆的祭品一般,將他那神秘的靈魂呈現出來。畫家、詩人、音樂家這些藝術家皆是通過崇高或美好的作品來滿足人們的審美,但這同人類的性本能有相似之處,都有野性粗獷的一面:藝術家將作品展現在你面前,同時也將比作品更偉大的人格展現出來。

探索藝術家的秘密跟痴迷偵探故事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切都是謎,這倒同宇宙有幾分相似,好就好在答案無跡可尋。即便是斯特里克蘭最微不足道的作品,也能讓人看到他那怪異、備受煎熬和複雜的個性;那些對他的畫不感冒的人也斷然不會漠視他的作品,原因恐怕就是如此。正是因為這點,人們才會對他的生活和性格好奇不已。

斯特里克蘭去世四年之後,莫里斯·於雷在《法蘭西信使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那位默默無聞的畫家才不至於被人忘卻。這篇文章開了先河,後來的作者多多少少都受了他的影響。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法國沒有哪個評論家可以跟於雷相提並論。他的評論自然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當時看來,他對斯特里克蘭的讚美似乎有誇大之嫌,但後來的輿論卻佐證了他的判斷,後人對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的評論也大多基於他的觀點。隨後,斯特里克蘭聲名鵲起,他的一生成為藝術史上最富傳奇色彩的故事。不過,除非斯特里克蘭的作品涉及畫家的性格,否則我可沒打算品評他的作品。不過,對於一些畫家的觀點我可不敢苟同。他們傲慢地認為,凡夫俗子哪裡懂得繪畫,外行想要表達對畫作的欣賞,那就什麼也別說,只管乖乖地掏出支票簿。只有藝術家才能理解藝術的說法真是荒謬至極。藝術是情感的表露,用情感表達的語言應該能為所有人理解才對。不過,我得承認,倘若評論家對藝術技巧一知半解,鮮能給出公允的評價。對於繪畫,本人確實是個門外漢,所幸我無須獻醜,因為我的朋友愛德華·萊格特先生不僅寫得一手好文章,而且是一位令人敬仰的畫家,他在一本小書[2]里對斯特里克蘭的畫作進行了詳盡的討論。該書的優美文風堪稱典範,不過,如今他的這種寫作方式在英國遠不如在法國那般討喜。

莫里斯·於雷在他那篇著名的評論里簡單地概括了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的生平,意在吊足好事者的胃口。他對藝術的熱愛從不摻雜個人情感,這麼做實則是想喚起有識之士去關注一名前無古人的天才畫家。但於雷本人是一位極為出色的新聞工作者,他不會不知道只有「人情味」十足,才會更容易達成目的。而過去那些跟斯特里克蘭相交過的人,那些在倫敦就認識他的作家,或是在蒙馬特咖啡館見過他的人,驚奇地發現:一個碌碌無為的畫家居然是當初失之交臂的天才。現在,有關他的文章接二連三地出現在法國和美國的雜誌上,有的是簡單的回憶,有的是對其作品的鑒賞,這更是讓斯特里克蘭聲名遠播。公眾的胃口被吊足了,好奇心卻得不到滿足。這個主題大受歡迎,魏特布雷希特·羅特霍爾茨不辭辛勞,在一篇專題論著[3]中洋洋洒洒地列舉了一系列頗具權威的篇目,讓人印象十分深刻。

人類天生具有製造神話的特性,對於那些出類拔萃的人物,人們對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奇聞逸事往往好奇心極強,編造出一個個傳奇故事,然後對此深信不疑,達到近乎狂熱的地步。這其實是浪漫主義對平庸生活的一種抗議。因此,一些傳奇故事順理成章地成為鑄就不朽英雄的通行證。瓦爾特·羅利爵士之所以能被人們銘記在心,是因為他曾將披風鋪在地上,讓童貞女王[4]走過,而不是因為他把英國的名號帶到了那些尚未開化的國家,而那些喜好諷刺挖苦的哲學家對這樣的逸事只會啞然失笑。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在世的時候,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他沒有結交多少朋友,樹敵倒不少。那些幫他著書立說的人必須藉助豐富的想像力才能彌補他原本不太豐富的生活素材,想必也不足為奇了。很顯然,儘管人們對斯特里克蘭的生平不甚了解,但這些事迹對於浪漫主義的文人卻已然足夠。他的生活中有不少古怪恐怖的事,他的性格中也有粗暴蠻橫的一面,再加上他悲戚多舛的命運,久而久之,人們便從這類詳盡的事實中催生出了一個傳奇故事,即便是明智的歷史學家對這樣的故事也不會予以抨擊。

但身為歷史學家的羅伯特·斯特里克蘭牧師卻偏偏不是這樣的歷史學家,他公開申明自己寫下這本傳記[5]就是因為人們對他父親的後半生誤解頗多,他要「清除一些甚囂塵上的誤解」,說什麼「這種誤解給生者造成很大的痛苦」。外界廣泛流傳的斯特里克蘭的生平逸事,的確給這個體面的家族帶來不小的尷尬。我讀這本傳記權當消遣,卻也暗自慶幸,因為這本書實在無趣得很。斯特里克蘭先生被描繪成了一個體貼的丈夫,一位慈祥的父親,一位性格善良、作風正派的勤勉之人。還別說,如今的教士真是學到了一種飾垢掩疵的驚人本領,但在解讀他父親那些不適合一個孝順兒子記住的生平事迹時,羅伯特·斯特里克蘭牧師表現出的精明敏銳,待時機成熟時一定能讓他在教會中獲得無上聲望。我彷彿看到他強健的小腿上已經裹住了主教特有的高幫鞋。這樣的事情十分危險,但或許也算得上勇氣可嘉,因為斯特里克蘭之所以聲名鵲起,大抵是因為人們普遍接受了他的傳說。他的畫作吸引了很多人,或是因為人們對他性格的厭惡,或是因為人們對他突然離去的同情。可他兒子這本原本出於好意的傳記卻給父親的崇拜者潑了一盆冷水。其父一幅重要的畫作《撒瑪利亞的女人》[6]曾在九個月前被一位頗有名望的收藏家拍得,但因為這位收藏家突然辭世,畫作再度在佳士得拍賣行被人購下,而相比九個月前,這幅畫的價格竟然降低了二百三十五英鎊,而這次拍賣恰逢斯特里克蘭先生的傳記剛剛出版,這樣的事情顯然不是巧合。要不是人們對傳奇故事偏愛有加,對這本讓他們的好奇心跌入谷底的傳記嗤之以鼻的話,單憑斯特里克蘭先生本身的功底和匠心獨具顯然無法力挽狂瀾。幸而不久,羅特霍爾茨博士的論文問世,總算打消了所有藝術愛好者的疑慮。

羅特霍爾茨博士是那種不相信人性本善的歷史學家,而是覺得人生來比這惡劣得多。比起那些不懷好意,把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刻畫成早就設定好的謙謙君子,以迎合看客的作者,他們這種歷史學家的著作顯然能帶給讀者更多的歡愉。在我看來,如果把安東尼和克麗奧佩特拉的關係描繪成只有經濟利益,我定會非常遺憾;如果有人勸我把提比略當成如喬治五世一般毫無瑕疵的君主,顯然需要大量的實證——感謝上帝,幸虧目前證據不足。羅特霍爾茨博士在評論羅伯特·斯特里克蘭牧師那本天真的傳記時用的詞句,不由得讓人對那位牧師心生同情。傳記中為了維護父親的體面而省略的地方被他打上了虛偽的標籤,一些拐彎抹角的詞句則被他毫不客氣地斥責為連篇謊話,作者對某些事情的沉默不語則被這位評論家怒斥為背叛。作品中的這些缺陷從普通作者的角度來看,的確應該被人詬病,但作為主人公的兒子,倒也情有可原。不僅如此,就連盎格魯—撒克遜人也受到了牽連,羅特霍爾茨博士一通大罵,說什麼這類人都是假正經、騙子,皆是自命不凡、欺世盜名之徒,只會花言巧語、弄巧成拙。我個人認為,斯特里克蘭先生在反駁坊間流傳甚廣、有關他父母之間的「不快」之事時,實在過於輕率。他引用了查爾斯·斯特里克蘭從巴黎寄回的一封信,稱妻子為「了不起的女人」,但羅特霍爾茨博士也將那封信複製了,那段原文如下:「我的妻子該受到上帝的譴責,她真是個了不起的女人。我希望她下地獄。」即便在教會勢力鼎盛時期,他們也不敢貿然用這種方法處理不利證據。

羅特霍爾茨博士是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的狂熱崇拜者,他若想為斯特里克蘭正名本也無可厚非。但他目光如炬,一眼便可看穿隱藏在率真外表下的卑劣動機。羅特霍爾茨博士不僅是一位藝術研究者,還是一名精神病理學家,對人的潛意識了解透徹。沒有哪個神秘主義者能像他一樣通過普通的事情探索出事物本身的玄妙。神秘主義者能看到那些不可言喻的東西,而精神病理學家也能看清那些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東西。這位博聞強記的作家孜孜不倦地搜尋著每一件令英雄顏面掃地的瑣事,令人拍案叫絕。每次他將斯特里克蘭某件不仁不義的事情擺上檯面時,都會對這位畫家生出一份同情;每次他找出某件有所遺漏的故事來駁斥羅伯特牧師的拳拳孝心時,他都會像宗教法庭的法官審判異教徒一般欣喜若狂。任何雞毛蒜皮的小事都逃不過他的眼睛,倘若查爾斯·斯特里克蘭有一筆洗衣服的錢沒有付清,那他也會將這件事情詳細記錄;如果他欠了人家半克朗,那他這筆債款的來龍去脈絕不會有半點遺漏,這點讀者諸君大可放心。

註解:

[1] 西班牙畫家格列柯原籍希臘克里特島。

[2] 《一位當代畫家:對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畫作的評論》,作者:愛爾蘭皇家聯合學院愛德華·萊格特,1917年,馬丁·塞克出版。

[3] 《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生平及其作品》,作者:哲學博士雨果·魏特布雷希特·羅特霍爾茨,1914年,萊比錫施溫格和哈尼斯出版。

[4]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稱號。——譯者注

[5] 《斯特里克蘭:其人其作》,作者:畫家的兒子羅伯特·斯特里克蘭,1913年,海涅曼出版社出版。

[6] 根據佳士得拍賣行的目錄描述,畫作中是一位裸體女人,女人是社會群島上的一位土著,躺在一條小溪的邊上,身後是棕櫚樹、香蕉樹等熱帶風光。畫作的大小為60×48英寸。

第二章

有關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的文章可謂汗牛充棟,我似乎沒有必要贅述。但是,為畫家樹碑立傳終歸要看他的作品。我自然要比其他人更熟悉他的為人,第一次跟他見面時,他還不是畫家;他在巴黎窮困潦倒之際,我常和他相見。但是,如若不是因為戰爭的風險讓我去了塔希提的話,我想我絕不會把這些回憶記錄下來。眾所周知,他正是在那裡度過了生命中最後幾年光景,我在那裡遇到過不少對他熟稔的人。後來我發現,他悲劇人生中那段最寂寂無名的日子,我再清楚不過。如果人們堅信斯特里克蘭是偉大的,那些跟他有過親身接觸的人的敘述顯然就不會多餘了。如果有人對格列柯的熟稔如同我跟斯特里克蘭一樣,那他所寫的格列柯回憶錄定然彌足珍貴。

不過我可沒打算以此多做辯解。我不記得是誰說過這樣的話:要想修心養性,人們每天須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情。要說此人還真是個聰明人。我把這話當成訓誡,每天都會一絲不苟地遵循,因為我每天都要起床,都要睡覺。但我的性子里天生就有點苦行主義的意味,每個禮拜我都會讓我的肉體經受一次更為嚴苛的苦修。《泰晤士報》的文學副刊我一期也沒落下。想到有那麼多書可以寫下來,作者又對書的出版翹首以盼,等著這些書的又是怎樣的命運,這種苦行僧式的磨鍊還真是有益身心。一部作品要從浩如煙海的書籍中脫穎而出是多麼渺茫啊!即便成功了,那也可能只是剎那輝煌。且不知作者為寫成這本書花費了多少心血,才能讓讀者放鬆幾個鐘頭,或是調解其單調的旅途。不才如我斗膽根據書評得出定論,許多書都是不錯的,而且寫得極為細緻。不少書都是作者絞盡了腦汁才完成的,有的書甚至窮盡了作者一生的心血。不過,我倒是從中得出了教訓,作者應該從寫書中尋找樂趣,從思想的重壓中解脫出來,對其他的事情都應當淡然處之,無論是褒獎還是非難,成功還是失敗。

戰爭來臨時,也帶來了一種新的態度。年輕人轉而求助於我們老一代人過去都不甚了解的神靈,如此也就不難看出新一代追尋的方向。年輕人察覺到力量和騷動,已經懶得敲門,而是直接沖了進來,一屁股坐上我們的位置。空氣中充斥著喧囂的喊叫聲,一部分老年人模仿起了年輕人古怪滑稽的姿態,竭力說服自己,他們的時日還未到頭。於是乎,他們也抖擻精神,大聲嚷嚷,但他們發出的吶喊卻是那樣的空洞。如同楚楚可憐的放蕩女子,雖然韶華已逝,卻希望憑藉描眉畫鬢、塗脂抹粉,憑藉那恣意輕狂來挽回青春的幻影流光。聰明一點的人則會擺出端莊的姿態,淡然一笑中帶著一份寬容的嘲諷。他們還記得當年也曾將位居寶座的一代人踏於腳下,看到年青一代這般鼓噪,這般傲睨一切,他們彷彿看到了這些高舉火把的莽夫不久也會讓位於人。任誰也不會蓋棺定論。尼尼微盛極一時之際,新福音書卻已變得老舊。那些慷慨激昂的豪言壯語像是從未被人說起,其實早已是陳腔濫調,如同來回晃蕩的鐘擺,總會周而復始地循環。

人生漫長,有時人會從他功成名就的光景中進入一個全然陌生的新世紀,這時,好事者自然會看到人間喜劇中那幕最奇特的景象。比如,現在誰會想起喬治·克拉布呢?在他的時代,此君享負盛名,當時人們一致認為他有曠世之才——這樣的共識在日趨複雜的現代生活中並不常見。克拉布寫詩的技巧師從亞歷山大·蒲柏一派,他曾用雙韻體的形式寫了不少道德故事。後來法國大革命爆發,拿破崙四處征戰之時,詩人開始吟唱新的詩歌。克拉布先生仍以雙韻體寫他的說教故事。我想他必定看過年輕人寫的那些風靡一時的新詩,而且我還能想像他一定覺得那些詩歌皆是糟粕。當然,多數新詩的確如此。但濟慈和華茲華斯寫的頌歌,柯勒律治寫的一兩首詩,還有雪萊寫的一些詩,確實讓人耳目一新。克拉布先生早已風光不再,但他依然我行我素,繼續寫他的道德故事。我倒也偶爾看過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寫的詩篇。如若說他們中某位的才能超過熱情奔放的濟慈和超凡脫俗的雪萊也說不準,有人已經出版過必定會流芳百世的作品。當然,這種事情我也無法斷言。我羨慕他們的那份優雅,儘管他們還很年輕,卻已滿腹經綸,倘若我仍然說他們前途無量,那顯然要貽笑大方。我驚嘆於他們巧妙的文風,但是,儘管他們辭藻豐富(從他們掌握的辭彙來看,像是在襁褓中便翻閱過羅傑的《辭彙寶庫》),但於我而言這算不得本事,在我看來,他們了解的東西過多,感覺卻太過想當然。他們拍我後背的那股熱誠和撲向我懷裡的那份激動,是我消受不起的。他們的激情在我看來似乎有些蒼白,而他們的夢想也有些平淡。說實話,我不喜歡他們,想必我也是早已過時。我仍會繼續用雙韻體寫我的道德故事,但是如果除了自娛自樂,還有別的非分之想,那我必定是個十足的傻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遇見你9 的精彩文章:

一個不果斷不敢嘗試的人,很難有成功的可能

TAG:遇見你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