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飲食知量是修行的第一步

飲食知量是修行的第一步


飲食知量是修行第一步

  文/南懷瑾

云何於食知量?你看我們未來的佛——彌勒菩薩,教我們多清楚,上面提的一句話,他再三地給我們解釋。什麼叫修行人、出家人飲食要知量啊?我經常發現你們飲食不知量,亂吃。

你們平常跟我一起在九樓吃飯,知道我平時只吃一餐,晚上吃一碗紅薯稀飯,淺淺的一碗。有時候夜裡他們讓我吃,昨天又哄我,我也是沒有修行,說:「好啊,好啊,吃一點。」我告訴他:「你又哄我。」吃多了不好,對修行不利啊。現在我陪他們吃飯,每天兩餐,每餐半碗稀飯。昨天晚上,因為是禮拜天,他們幾個小蘿蔔頭湊起來包餃子,我說:「我吃給你們看,二十個餃子?我可以吃到四十個餃子!」但是吃後,我要一兩個鐘頭打坐,把它們消化的光光的。

我看你們啊,飲食不知量,所以多病。什麼叫飲食知量?很難啊,要知道今天自己修持的功夫到什麼程度。比如,你們打坐腿容易發麻,是腸胃不清,血液不幹凈,所以發麻,都是從飲食上來的。你看,《百丈清規》掛在十一樓,都看到了:治病以減食為湯藥。你們沒有減食啊,好菜拚命吃,吃得多多的,啊,那一大碗一大碗地裝下去,都是給身上的那些寄生蟲吃了。飲食要知量,是修行的第一步啊。

謂彼如是守諸根已,以正思擇食於所食。不為倡盪,不為憍逸,不為飾好,不為端嚴。食於所食然食所食為身安住為暫支持。為除饑渴為攝梵行,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為當存養力,樂無罪安隱而住,如是名為於食知量。

你們不是要學佛嗎?學佛就是要跟著佛的告誡,沒有錯吧?佛告訴你們什麼呢?吃飯有學問。什麼叫食之量?什麼年齡該吃多少?什麼身體該吃多少,乃至營養的道理,但是營養不要過分多啊。老朋友跟我講:「奇怪,大陸上的共產黨都沒有吃的?」我們的父母都還在啊,像我的老太太就在,現在九十幾了,怎麼活得那麼長呢?因為沒的吃啊!

文明社會是吃死的,營養過分,這個我處處時時看到。當年我在貴州西南邊區當王的時候,那在山裡有什麼吃啊?一年中辣椒沾鹽巴是上好的菜,不過如此而已,那裡看到肉!豆腐都是難得的上品,活的很長壽啊,子孫滿堂啊。西藏西康吃的那個糌粑,等於我們的大米,那還不是蕎麥,最壞的麥子,苦苦的,一個個身體都蠻好。我們現在文明,都是吃出病的,研究營養,營養多了病多。所以要知量,什麼是知量?

謂彼如是守諸根已。修行第一步要守根門,眼耳鼻舌身六根不放逸。以正思擇食於所食。吃東西要有思想,要有頭腦,用正思維心來選擇飲食。不是選擇營養好的,每一個人身體不同,體能不同,病不同,個個眾生沒有成佛之前個個有病。食於所食這四個字怎麼講?吃我應該吃的,第一個「食」是動詞吃,所「食」是名詞,食物。

不為倡盪。吃東西不是為了表現闊氣:「你看,我吃的東西多講究啊,我做的東西多講究啊!」「哈,你看我做的菜是第一等!」飲食上的風流,也是犯戒啊,犯細戒。

不為憍逸。不是擺個架子給人家看。老實講,我們現在的伙食比那些廟子上的都好,可以跟那些廟子驕傲一番:「你看,我們大乘學舍,十方叢林的伙食怎麼樣!比你們好吧?」有此一念——憍逸,犯驕慢心,放逸。

不為飾好。做菜要有色、香、味,「你看我的菜顏色多好!」「你看我們家裡吃的菜怎麼樣?」出風頭。

不為端嚴。吃飯也不是為了自己的身體長得發光,臉上發紅,好看一點。食於所食。吃我們應該吃的。然,食所食為身安住,為暫支持。為什麼吃我們應該吃的?

為身安住。我們這個身體四大本來是假的,但是我們沒有修成功之前,這個房子還要住啊,補充一下,慢一點死亡,慢一點倒下去。機器是靠能源,肉體是靠飲食。所以,戒律上告訴我們飲食要有一個觀念,什麼觀?吃藥。吃什麼葯,為了這個身體暫時活著,為暫支持。

為除饑渴。口乾了,餓了,不得不吃。為攝梵行為。飲食為了什麼?身體留著為什麼?為了修行。

為斷故受,為令新受當不更生。為了斷除過去的一切煩惱,所以,我今天接受飲食,是為了修梵行,煩惱不更生。

為當存養力樂,無罪安隱而住。為什麼吃飯呢?為了保養這個有限的身體,使它無病,能夠得安隱、快樂。得安隱快樂幹什麼?不犯罪,不犯戒,無罪安隱而住,起心動念都要無罪。

如是,名為於食知量。懂了沒有?要記得啊。看了佛經不記的,是犯罪過的。我這個口水也花氣力的,我這個媽媽生的肉體也是暫住在這裡啊,多給你們講一分鐘,我的生命也多消耗一分鐘。你們要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我啊,要記住。——南師講《瑜伽師地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慧語平台 的精彩文章:

念藥師如來改變命運
悟光法師:不同層次的悟

TAG:佛心慧語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