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巨人之死:蘇聯被軍工複合體的貪婪和短視徹底搞垮

巨人之死:蘇聯被軍工複合體的貪婪和短視徹底搞垮

文 | 劉怡

在美海軍驅逐艦「戴約」(Deyo,前)的陪伴下,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正通過義大利南部水域

早在20世紀初,歐美地理政治學者就洞察到了潛在的俄國霸權無法避免的資源困境:它的經濟地理格局是對歐亞大陸「世界島」人力和資源的集中控制及運用;但與此同時,由於在多條戰線上都面臨對手的兩棲攻擊威脅,同時還要長期維持龐大的陸上軍力、以在戰爭爆發後佔領西歐,俄國在國防資源的分配和軍工體系建設上很難形成真正的均衡狀態。只有先將收縮於「世界島」的內聚型計劃經濟變更為依託全球市場、自由航行和生產資料自由流通的開放經濟,俄國才有和美國的一戰之力。然而在蘇聯存在的絕大部分時間裡,它只是以出口原油等初級原材料獲得的利潤供養胃口愈來愈大的軍工複合體;在東歐、中東和非洲發展的一眾戰略跟班也甚少具備造血能力,只是白白吸吮莫斯科的「輸血」。這種情形在全球油價高企的20世紀70年代尚可勉強維持,一旦油價開始崩潰,立即難以為繼。

在勃列日涅夫統治的最後十年,蘇聯在全球製造業版圖中的份額幾乎沒有任何上漲,僅相當於美國的一半,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則不足日本的1/2。其一度引以為豪的軍工研發能力,隨著美國在微電子技術方面的突飛猛進,也被迅速拋開。隨著「宙斯盾」作戰系統在20世紀70年代研發成功,美國現在有了一套集成化、自動化的偵測-指揮-控制-打擊系統來對抗蘇聯反艦導彈的飽和攻擊;它們使海軍有信心頂住蘇聯轟炸機的壓力,在挪威海北部、北角以及日本海部署航母戰鬥群,「從海上」贏得一場對蘇聯的局部戰爭。蘇聯航空工業最後的嬌子蘇-27和米格-29雖然不乏亮點,但在設計理念上已經成為對美國的亦步亦趨。唯一值得稱道的仍是其核打擊能力以及接連更新換代的洲際導彈,但這在局部戰爭下只是一種虛聲恫嚇。

蘇聯不止是亡於美國的「星球大戰」誤導以及戈爾巴喬夫的自毀長城,更是亡於其軍工複合體的貪婪和短視。令人扼腕的是,重生的俄羅斯聯邦在國家經濟稍定後,再度走上了一條緊攥核按鈕、不惜為「國威」犧牲軍工產業結構合理化機會的老路。常規武器方面,蘇聯解體前服役的大批裝備已接近壽命上限,替換工作的進行則相當不理想。以海軍為例,除去幾艘用以裝點門面的大型艦艇外,中型水面艦艇的老化情況已相當嚴重;然而新建艦隻的工程進度仍遠遠落後於預期,並且這些「新」艦也是基於20世紀90年代的設計。

所幸在喬治亞、烏克蘭和敘利亞,俄羅斯軍隊遭遇的要麼是裝備狀況更不理想、資源總量相差甚遠的對手,要麼打的是具有豐富經驗的小規模地面戰爭,尚不曾破壞這種自以為是的滿足感。2018年3月1日,普京在進行國情咨文演講時,驕傲地宣稱俄羅斯已經開始量產包括射程10000公里的SS-X-30「薩爾馬特」型洲際彈道導彈在內的全新核武器投射平台,並演示了一幅模擬動畫:搭載在「薩爾馬特」之上的十多個核彈頭穿過大氣層,突破美國反導系統的攔截,狠狠地砸向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私人莊園所在地佛羅里達州。那一刻,不知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的幽靈會做何感想。馬克思在嘲諷路易·波拿巴時曾有言:「使死人復生是為了讚美新的鬥爭,而不是為了拙劣地模仿舊的鬥爭。」不過在普京時代的俄羅斯軍工產業中,有的只是蘇聯曾經的巨大影子而已。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沒有冰爪冰鎬,他們在幾百年前登上了勃朗峰,代價僅僅是手部凍傷
蘇聯軍工體系中,到底哪些方面達到了與美國抗衡的水平?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