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書面語為什麼會衰亡
最新
06-30
文言文作為曾今的正統書面語,為什麼衰亡?文言文的弊端,在古代已經顯現,唐宋古文運動就是在抵制六朝晦澀之文,文言文自古沒有標準深度,沒人能制定統一書面語的合適深度,先秦經典,唐宋文,註疏類,乃至於近代梁啟超新文體,都是文言文,深淺不一,好古的人說淺的不算真正文言文,好淺的說深的不實用,不接地氣,文言內部不和諧。而白話文就是口語,除非不識字的沒有看不懂的人,白話文的優勢在於統一了標準,識字就行。基本沒有深淺之分,利於宣傳,所以當時白話文推崇者只盯著深文言抨擊,說開幕詞用「於鑠國會,遵晦時休」,這是死的文字,讓人看不懂。白話文的弊端在於沒氣勢,以至於只能靠成語來增加文采。純白話文沒能產生一篇讓人們耳熟能詳的文,就算一時背了,也感覺無味,不久就忘了。所以復興文言文,只能制定淺易文言標準,作為普遍書面語只能用淺易文言,其深淺程度大略如梁啟超之少年中國說及林覺民與妻書等。這個標準誰來定,民間愛好者無權威,只能由國家領導人決定。上行而下效,最易成功。
TAG:文言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