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柏林:理性主義的德國設計精神

柏林:理性主義的德國設計精神

德國是現代設計運動的發起國之一,早在本世紀初,德國的設計先驅已經從建築設計著手,從事現代設計的探索和試驗。柏林,作為這個設計強國的首都,既是現代設計的先驅和發源地,也是新銳設計的橋頭堡。

說起柏林,印象最深的恐怕是柏林牆——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現在柏林牆原址擁有「柏林牆遺址紀念公園」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畫廊——「東邊畫廊」。柏林牆兩邊的東德和西德,在冷戰期間各有不同的發展。西柏林設計強調人情味道,強調設計的風格特點,強調個性和文化品味,具有藝術的、幽默的特色,比較重要的西柏林平面設計家有伯納德·斯坦恩(RernardStern)、斯皮克曼和尼古拉·奧托等等。

柏林牆露天畫廊——「東邊畫廊」

從西柏林平面設計的探索開始,一批以西柏林為中心的設計家創造出一個新的設計流派來,稱為「新德國設計」,以非正統德國理性主義為中心,他們的傢具設計、室內設計、平面設計都具有生動的特點。這個流派的設計常常充滿了放蕩不羈的戲謔成份,利用一些廢品組合,比如破木箱、鋼管來組成傢具或者其它用品,與義大利的前衛和激進設計運動的作品有相似之處,這是德國設計中的一個非常特殊的內容。

從魏瑪的包豪斯,到東西柏林,德國設計以其明快、簡單、準確、高度理性化,形成了鮮明的民族特性。他們的設計理念不僅影響了一大批德國製造公司,更是引領著整個世界的潮流。

設計展覽

DMY國際設計節

柏林DMY設計周是夏季柏林設計界的重要活動。柏林被稱為「創意軸輪」,滋養了許多年輕、才橫溢華的設計師,DMY柏林國際設計節首創於2003年。時至今日,DMY國際設計節(DMY International Design Festival)已發展成為德國當代產品設計領域規模最大的設計節。

GIF

柏林設計節由民間機構DMY Berlin Gmbh&Co.KG負責具體運營。2003年,該機構的CEO設計師Geogre Sherman與另外19名設計師一起,將作品放在一起互相交流,並向公眾展示,成為了設計節活動的源頭。2003年至2007年期間,他們每年5月或6月舉辦一次設計節,名為DMY Youngsters,隨著設計節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遍布全城的活動。自2008年正式以DMY柏林國際設計節命名。

設計節期間,博物館、美術館及設計機構將應邀出席在柏林各個角落舉辦的各類設計展。為重點呈現提交設計節的優秀參賽作品,DMY還分別在參展商、設計新秀及教育三大領域設立DMY大獎,用以表彰設計師傑出的創造性成果。

柏林時裝周

柏林時裝周(Berlin Fashion Week )始於2007年,每年1月和7月分別舉行秋冬時裝周和春夏時裝周。與倫敦、巴黎、米蘭等時裝周的大牌雲集不同,作為歐洲最年輕的時裝周之一,柏林時裝周以個性獨特、風格多變著稱,是大批國際新銳設計師嶄露頭角的舞台。

GIF

柏林時裝周期間,大大小小的展會與Showroom在城中遍地開花,吸引來自歐洲各地(主要是德國、奧地利和瑞士、比利時、荷蘭的德語區)的買家前來訂貨。柏林試圖通過時裝周將城市打造為世界第五大時尚之都,柏林時裝周每季平均有20萬名參與者,200多場活動。

柏林時裝周期間,歐洲最大的可持續時尚雙展「greenshowroom & Ethical Fashion Show」則向世界展示了時尚產業環保、人道、綠色的一面。在可持續時尚這一領域,柏林可謂先行者,不論策展方、品牌、設計師還是買家,都在努力將這一小眾市場變成大眾熱衷消費的主流時尚。

設計教育

柏林藝術大學

柏林藝術大學(Universit?t der Künste Berlin)是一所世界頂尖的藝術類大學,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696年建成的勃蘭登堡—普魯士藝術學院。目前其音樂學院與美術學院都在世界藝術學院中名列前茅。多年來柏林藝術大學為藝術領域培養了無數頂尖藝術家。藝術專業學校成立於1975年,由當時西柏林的美術藝術學校和音樂表演藝術學校合併而成。

柏林藝術大學共有4個學院,分別為: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音樂學院、表演藝術學院。其中,繪畫藝術系分為:純藝術類專業和藝術教育人才培訓類教育專業;工藝設計系主要集中在工藝設計理念相關的一系列行業,如建築所需工藝設計、工業製造所需工藝設計、視覺媒體化產品所需工藝設計、社會及經濟化所需的一般性工藝設計、實用化舞台媒體所需工藝設計以及電子商務產品所需工藝設計等。

柏林白湖藝術學院

柏林白湖藝術學院(Wei?ensee Kunsthochschule Berlin),成立於1946年,學科設置涵蓋各類藝術及設計專業,其設計專業包括:工業設計、視覺傳達、時尚設計、織品設計與舞台暨服飾設計;藝術專業包括:繪畫、雕塑與空間藝術策略。

該校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在國際市場中具有十足的競爭力,為了讓其具備360°能力及視野,因此開設許多跨科系的基礎課程,打下完整的設計與藝術基礎。

該校畢業生,部分在Frog、Phoenix Design、IDEO等大型設計公司工作;部分成立自己的設計公司,並與許多國際企業有密切的來往和合作,例如:Volkswagon(大眾)、Siemens(西門子)、Adidas(阿迪達斯)、Vodafone(沃達豐電信)、Gigaset(集怡嘉)、Sonoro(德國頂級音響製造商)、Koziol(德國創意設計公司)等。

柏林設計學院

柏林設計學院(Design Akademie Berlin)成立於1946年,其前身是1947年蘇聯攻克柏林後的「柏林市北藝術學校」,由蘇維埃駐柏林軍政局批准成立。1991年兩德統一後,該校正式更名為「柏林設計學院」。

自此,該校正式開設以時尚設計為主的藝術設計類學科。如今,柏林設計學院開設有雕塑、舞台和服裝的繪畫及設計、繪畫技巧、時裝設計、產品設計、紡織品時尚設計和色彩形象諮詢等專業課程。

柏林ASK藝術學院

柏林ASK藝術學院(Akademiefür Künste ASK Berlin)坐落於柏林市中心舍恩貝格(Sch?neberg),該區的當代藝術畫廊風格時尚。舍恩貝格市政廳曾經是西柏林議會的所在地,美國總統肯尼迪正是在這裡向柏林民眾發表了「我是一個柏林人」的著名演講。

學院同時涵蓋音樂、美術、語言三大專業類別,學院的美術專業包括:繪畫藝術、雕塑藝術;媒體設計專業包括:紡織與服裝設計、視覺傳達與媒體設計、工業設計、遊戲設計、媒體管理、服裝管理等。

設計地標

包豪斯檔案館

包豪斯博物館在德國共有三處,一處在首都柏林,一處在徳紹,另外一處是魏瑪。柏林的包豪斯博物館離柏林市中心Kurfürstendamm非常近。

包豪斯檔案館(Bauhaus-Archiv)1960年由Hans Maria Wingler在德國的達姆建立,1971年,包豪斯藏品館遷移至柏林暫時的一個落腳點,直到1979年新樓才被啟用。此博物館由沃爾特·克羅皮尤斯設計,並於1979年開放。檔案室、圖書館、演講室及行政辦工室位於大樓北面,而南面則有四個展覽廳。

左右滑動查看下一張

博物館按照不同的時間地點陳列展品,如柏林期間、徳紹期間等。展品囊括建築、傢具、陶瓷、金屬、舞台、繪畫和圖形。這些作品除了有著名的包豪斯大師們Walter Gropius、Johannes Itten, Paul Klee, Lyonel Feininger, Wassily Kandinsky, Josef Albers, Oskar Schlemmer, László Moholy-Nagy und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還有來自預備班及手工坊的學生作業。

布羅汗博物館

左右滑動查看下一張

布羅汗博物館(Br?han Museum)是一處集青春藝術風格、裝飾派藝術及功能主義於一身的州立博物館,專門收集和研究新藝術、裝飾派藝術及功能主義的歷史資料。裝飾藝術和繪畫是兩個主要涉及的對象。通過精心挑選的玻璃物品、陶瓷、銀及金屬作品、傢具、地毯、燈飾等,博物館引進新藝術及功能主義建築。

手工藝博物館

手工藝博物館(Kunstgewerbemuseum)是德國同類型博物館中歷史最悠久的。二次大戰中雖然遭到嚴重破壞,但還擁有一些全世界最重要的歐洲手工藝品。

博物館位於屈爾特爾弗朗及正在修建中的科派尼克城堡。手工藝博物館收藏藝術歷史裡古典時期後的物品,包括絲綢和服飾、鑲板及傢具、玻璃、象牙及瓷製器皿等。

在屈爾特爾弗朗的博物館大樓約有7000平方米、介紹由中世紀至新藝術年代手工藝的發展及差異。在地庫的新收藏系列展出了二十世紀的手工藝品及一些工業產品,後者比一些個別的手工藝品更能反映現今的生活方式。

工業設計收藏系列博物館

工業設計收藏系列博物館本是柏林工業設計學院(Institutsfuerindustrielle Gestaltung)的一個參考系列。二十世紀日常文化博物館(Werkbundarchiv E.V.-MuseumderAlltagskulturdes20.Jahrhunderts)由1973年成立的德國手工藝聯會的資料記錄活動發展而成。最初博物館的目的為記錄德國手工藝聯會的歷史,博物館的另一目標為研究大量生產的物品的歷史及其美的一面,還有二十世紀的日常文化發展。

博物館於1986年搬進了位於柏林的馬丁-克羅皮斯博現址,此後它便成為了手工藝聯會檔案館、二十世紀日常文化博物館。博物館視自己為一間文化歷史博物館,它包含設計史、科技史、思想系統史、社會史、藝術史及感知史。此外,柏林博物館還包括兩處目錄博物館:比勒費爾德和達姆施塔德博物館。

物件博物館

物件博物館(Museum der Dinge)是一個展示二十世紀柏林日常文化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收藏了德國從18世紀末至今的不同時期的日用品,從餐具到電話機到桌椅。

它向我們展示一個真實的柏林——各國際文化影響下形成的一座綜合性大都市。物件博物館藏品中的25000件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包括一輛賓士的打字機,各種塑料兒童玩具(芭比娃娃、星球大戰的小雕像、藍精靈)和一隻蒙娜麗莎的杯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設計之都 的精彩文章:

2018倫敦建築節:城市生活的外立面

TAG:上海設計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