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成藥並非完全無毒 要控制用量和時限

中成藥並非完全無毒 要控制用量和時限

食藥科普大講堂

6月25日下午,由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南方日報社聯合主辦的「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第十六期活動在廣州南方傳媒大廈舉行。本期活動邀請到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中山中醫院主任中藥師、博士生導師梅全喜教授,他以《中成藥安全合理使用——您必須關注的問題》為主題,通過結合大量案例,深入淺出地為聽眾普及了中成藥安全合理使用的相關知識。

觀點一中成藥並非總是安全無毒

據梅全喜介紹,中成藥是以中藥材為主要原料,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有特定的處方和特定的製備工藝而製造的葯,而且供臨床醫生辨證使用以及患者根據狀況選用的藥物。

藥品除治療作用外,也存在危害性,它能損害患者,造成殘疾,甚至死亡。梅全喜提醒,過去我們認為這些問題大部分都是西藥造成的,雖然到今天為止西藥的不良反應仍然佔主要地位,但是中成藥的不良反應這幾年發生率也越來越高。大家過去都認為中成藥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安全曾經是中成藥的一塊金字招牌,但出現了一些安全性事件以後,大家也開始懷疑。比如,馬兜鈴酸事件、日本小柴胡湯事件、魚腥草注射劑被停用事件等都引起很大關注。

梅全喜還列舉了近年來中藥不良反應發生的情況,數據顯示,2009年—2015年,連續7年中藥不良反應報告比例上升,中藥不良反應從13.3%上升到17.3%。「抗生素的不良反應反而在不斷的下降,這是因為我們的關注度問題,我們對中藥的安全性不夠重視。」

梅全喜指出,中成藥的安全性問題給我們很大的警示,它不僅影響人們的生命安全,而且阻礙了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進程,更為嚴重的是影響到中醫藥自身的生存。他呼籲,「中成藥安全性問題」已到了必須認真對待、十分重視的時候了,不能再抱著過去那種「中成藥安全無毒」的錯誤觀點。今天中成藥的安全合理使用,不僅僅是關係到行業問題,也關係到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

對中成藥的毒副作用也應引起重視。梅全喜稱,人們對中藥的認識是從「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毒」開始的。《神農本草經》把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就是根據藥性的無毒有毒來分類的。下品指的就是有毒藥材,不可久服多服。古代發明了炮製「毒性藥材」的技術;對中藥用量的歸納,如「細辛不過錢」、對配伍「十八反」的總結等都是對藥物毒副作用的充分認識。

觀點二中西藥配伍使用要特別謹慎

梅全喜認為,中成藥應用要講究辨證。中醫學最大的兩個特點是整體觀念、辨證論治。辨證施治是中醫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它貫穿於中醫治療疾病的全過程以及各個方面。中藥是以中醫藥理論為基礎發展而來,辨證施治是中醫學的精髓,是臨床應用中藥的根據,因此要合理使用中藥,必須辨證,體現中醫辨證用藥的特點。

梅全喜提醒,中成藥與西藥用法上有所不同,中成藥的使用是要求對症,同一種病症型不同用藥也不同,這是「同病異治」。而不同的病,癥候相同、用藥相同,這是「異病同治」。西醫開中成藥不知道辨證,現在我們也在積極做推動工作,編寫簡易教材培訓西醫臨床醫生,北京已經在做這個工作了。在香港、台灣以及東南亞地區,這些承認中醫的地方都有明確限制,中醫只能開中成藥,西醫只能開西藥,不可以越界開藥,但是我國目前還做不到,所以大家要知道中藥是辨證使用的,不是病了就可以隨便買葯的,吃藥是要講究辨證的。

梅全喜稱,中成藥與中成藥的合理聯用,中成藥與西藥的合理聯用,能達到協同增效、降低毒副反應、減少劑量、減少禁忌,甚至是擴大適應範圍。他舉例說,一個腫瘤病人在化療同時服用中藥能減輕毒副反應,腫瘤科的大牌西醫在給你做化療放療以後都會跟病人說回去以後買一些黃芪、党參煲湯喝。非典的中西藥配伍治療亦是成功的範例,非典最後要有大劑量激素的衝擊療法,給人體帶來很多不良反應,導致骨髓炎、骨壞死,這些不良反應都可以通過中藥降低。

梅全喜說,隨著中西醫結合工作的深入開展,中西藥並用的幾率也越來越高。中西藥物科學合理地配伍應用能提高療效,降低藥物毒副反應。但長期的臨床實踐及藥理研究表明,有些中西藥配伍應用能使藥物療效降低、毒副反應增強。因此,中西藥物聯用也有配伍禁忌。他指出,健胃消食片與磺胺類藥物同服會導致患者血尿。因為健胃消食片、山楂丸、五味子糖漿等這類藥物中均含有大量的植物有機酸類成分,是酸性的,能酸化尿液,導致磺胺類藥物在尿道中形成結晶,出現血尿,長期還會導致腎功能衰竭。

觀點三中成藥要嚴格控制用量和時限

「中成藥要嚴格控制用量和時限。」梅全喜強調,要做到合理用藥,就應根據中成藥的特點和所治疾病的病情及患者的個體差異等具體情況,嚴格控制藥物使用的劑量和時間,長時間或超劑量使用都會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合理用藥應掌握兩點:合適的劑量、合理的療程。

梅全喜認為,中成藥的劑量與臨床療效緊密相關。如果用藥劑量不足,其藥物中有效物質的生物利用度不能達到有效狀態,就不能達到治療效果。如果中成藥用藥劑量過大,也可能對患者身體造成傷害。特別是有些中成藥組方中含有藥性比較峻猛的藥物,用量過大,可以克伐人體正氣。廣西曾有一例超量服用人蔘致病人出現心衰而死亡的事件,其實中醫傳統早就認識到這一點,故有「人蔘殺人不為過」的說法。

梅全喜指出,中醫治病是很重視「合理的療程」,中醫理論自古以來強調用藥物治病應「中病即止」,這個疾病打中、恢復、開始好轉了,藥物就要開始停止了,強調的就是合理療程問題。很多的中成藥含有的一些成分,如砷、汞、鉛等重金屬,馬兜鈴酸等,並不產生急性中毒癥狀,而是通過長期用藥後產生蓄積作用,當在體內蓄積到一定的劑量後就會對人體產生毒副作用,所以應用中成藥應控制合理的療程,不可長期服用。日本小柴胡湯事件就是因為長期服用而導致的。

近年來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頻頻發生,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梅全喜認為,作為醫務人員應關注中藥注射劑臨床合理應用工作,確保中藥注射劑在臨床上正確合理的應用。作為老百姓也應該對中藥注射劑有所了解。他解釋說,中藥注射劑的療效是要充分肯定的,中藥注射劑的不合理使用是導致其不良反應發生的主要原因,但社會上對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反應有點過度,特別是一些媒體通過炒作起到了渲染作用。

撰文:黃應來 承國香

攝影:吳偉洪

嘉賓名片

梅全喜

梅全喜現為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中山中醫院科教科科長、藥學部中藥臨床藥學重點專科帶頭人,教授、主任中藥師、博士生導師。他同時擔任全國高等學校中藥臨床藥學創新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李時珍學術研究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醫院藥學分會常務委員、李時珍中醫藥教育基金會理事長、廣東省執業藥師協會副會長、《時珍國醫國葯》雜誌編委會主任、《亞太傳統醫藥》雜誌編委會副主任等職。

梅全喜長期從事醫院中藥臨床藥學、地產藥材研究與開發工作,近年來研製出醫藥新產品10多項,獲國家發明專利6項,省、市科技進步獎10多項。主編出版中藥專著40多部,在國內外醫藥雜誌上公開發表專業論文300多篇。同時,發起並牽頭組織主編出版我國第一部《中藥臨床藥學》專著和我國第一套高等醫藥學校中藥臨床藥學創新教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日報 的精彩文章:

廣東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30位「佛山·大城工匠」的匠心堅守

TAG:南方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