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力版《古代漢語》第二冊知識點

王力版《古代漢語》第二冊知識點

!古代漢語乾貨!

【以下內容不存在排版】

一、《墨子》

①共53篇

②思想:兼愛、非攻、尚賢、非樂、明鬼、節葬

二、《老子》

①又稱《道德經》,共81章,五千餘言,無標題

②注本:魏 王弼《老子注》

③思想:1、以無為為本的天道觀

2、自然無為知足的人生觀

3、「反者道之動」的辯證法。(矛盾是推動事物向前發展的最根本動力)

4、無為、重人民、反峻法的治國觀

5、靜觀賢覽的修養之道

三、《莊子》

①又稱《南華經》,原52篇,現存33篇

②注本:清 王先謙《莊子集解》、郭慶潘《莊子集釋》,今人劉武《莊子集解內篇補正》

四、《呂氏春秋》

①戰國末年呂不韋的食客共同編纂,屬雜家,現存160篇

②注本:近人許維遹《呂氏春秋集釋》

五、《韓非子》

①共55篇

②注本:清 王先慎《韓非子集解》、今人陳奇猷《韓非子集釋》

六、《楚辭》

①屈原為主要作家,另外有宋玉、唐勒等

②注本:東漢 王逸《楚辭章句》、宋 洪興祖《楚辭補註》、宋 朱熹《楚辭集注》

七、《詩經》

①時期:西周初年—春秋中葉

②共305篇

③分類:

1、風(國風):共160篇,多為民間歌謠,小部分為貴族創作

2、雅:共105篇,其中,大雅為貴族創作,小雅大部分為貴族,小部分為民間創作

3、頌:共40篇,分為周頌、魯頌、商頌,貴族創作,用於祭祀。(宗廟之音)

④注本:1、《毛詩正義》: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疏

2、宋朱熹《詩集傳》

3、清陳奐《毛詩傳疏》

4、清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

⑤《詩經》的用韻(《平水韻》106韻—《廣韻》略本206韻—清 《佩文韻府》30個平聲韻)

1、詩經的用韻:

(一)幾種詩體:古體詩、舊體詩、近體詩、今體詩、詩餘

(二)格律要素:

A、平仄

(1)五言詩四種平仄類型:

甲:| |— —|(出句)

乙:— —| |— (對句)

丙:— — —| |(出句)

丁:| | |— — (對句)

(2)講究黏對:黏:下一聯出句和上一聯對句的第二字的平仄必須相同

對:同一聯中的出句和對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須相反

(3)避免犯「孤平」:乙種句中的第一個字必須是平聲,如果乙種句第一個字變為仄聲,那麼除韻腳之外,只有第二個字是平聲,那麼就犯了「孤平」的錯誤

(4)避免犯「三平調」:一聯中不能出現三個相連的平聲

(5)講究「拗救」:拗:本應用平聲的地方用仄聲,本應用仄聲的地方用平聲

救:在另一處相應的地方把仄聲變為平聲,平聲變為仄聲,來補救因拗損失的和諧

B、對仗

(1)鄰對:指詞的門類接近

(2)工對:詞的門類中的小類相對

(3)寬對:上下兩句詞性相同

(三)格律

A、韻例:即關於用韻的格律,什麼地方用韻,什麼地方不用韻,怎樣用韻

B、《詩經》的韻例:

(1)韻母:韻頭+主要母音+韻尾

(2)韻:主要母音+韻尾

2、《詩經》的韻部

(一)韻部:就是押韻字的歸類。一般來說,互相押韻的字同屬於一個韻部。

(二)古今韻比較的三種情況:

A、古今都押韻

B、古押今不押

C、古不押今押

(三)古韻:王力先秦古韻三十韻部

3、雙聲疊韻和古今通假

八、音韻學

①定義:音韻學:漢字聲、韻、調的總和。是辨析漢字聲韻調的發音及類別、研究其古今演變規律的科學

②傳統音韻學分類:

1、古音學:研究上古音的語音系統和分和規律

2、今音學:研究中古音的語音系統和分和規律

3、等韻學:研究發音原理和發音方法

4、北音學:以元周德清《中原音韻》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北音學

③名詞解釋:

1、聲母:又稱聲紐、紐、聲類。就是一個字的發音部分,相當於輔音

2、韻母:漢字的收聲部分。大體相當於母音

3、字母:古代聲母的代表字

4、三十六字母:古代聲母的代表字。唐末和尚守溫創立三十字母,後宋人又增加了六個。

【幫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徹澄娘精清從心邪照穿床審禪見溪群疑曉匣影喻來日】

5、清濁:

全清:不送氣不帶音的塞音、擦音、塞擦音

次清:送氣不帶音的塞音、塞擦音

全濁:帶音的塞音、擦音、塞擦音

次濁:帶音的鼻音、邊音、母音

6、等呼:音韻學上分析韻母結構的方法

分為:開口呼、合口呼、齊齒呼、撮口呼

7、韻:本意指和諧的聲音。音韻學中指為了聲韻和諧詩詞入韻,字的韻腹和韻尾要相押

8、韻部:韻書中同韻字的歸納

9、韻目:韻部的代表字

10、韻類:一個韻部里再按韻頭分類,就成了韻類

11、韻攝:韻腹相同或相近,韻尾發音部位相同的字劃分為一個韻攝。《廣韻》十六韻攝:通、江、止、遇、蟹、臻、山、效、果、假、宕、梗、流、深、咸、曾

12、聲調:音節的升級高低,分為平、上、去。

④上古音聲紐:

1、錢大昕:

A、古無輕唇音:「非敷奉微」—「幫滂並明」

B、古無舌上音:「知徹澄」—「端透定」

2、近人章炳麟:娘日歸泥

3、曾運乾:喻三歸匣、喻四歸定

4、黃侃:照二歸精

⑤中古音聲韻:

1、隋陸法言《切韻》收字12150個

2、北宋陳鵬年《廣韻》(《切韻》+《唐韻》)按韻頭編排漢字,全書以四聲為綱,按平、上、去、入分為五卷,共206韻,陰聲韻和陽聲韻相配

*《廣韻》三十七字母

3、聲調系統:

A、評分陰陽:聲母的清濁,清聲變陰平,濁聲變陽平

B、濁上變去:全濁變去聲

C、入派四聲:指入聲字消失過程中分別排入普通話四聲中

⑥反切

九、古注知識

①發展

1、萌芽:先秦

2、興盛:兩漢以儒家經書為主,重視字詞句的解釋,以解經為目的,注釋體式為章句體、傳注體

3、發展:魏晉—隋唐

代表作:王弼《老子注》、李善《文選注》、陸德明《經典釋文》

4、高峰:唐代

代表作:孔穎達《五經正義》、張守節《史記正義》

5、宋代:朱熹《四書集注》、《詩集傳》、《楚辭集注》

6、清代

A、整理注釋經史子等文獻

陳奐《毛詩傳疏》、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劉寶楠《論語正義》、王先謙《莊子集解》

B、注釋傳疏語言學著作(小學的黃金時代)

王念孫《廣雅疏證》、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C、讀書札記中的字詞句解釋及名物制度考證

王念孫《讀書雜誌》、王引之《經義述聞》、《經傳釋詞》

D、訓詁材料纂集

阮元《經籍籑詁》

②舊注的體例

1、傳注體:是以解釋文獻詞句意義為主的注釋體例

附:A、十三經:《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儀禮》、《禮記》、《周禮》、《周易》、《詩經》、《尚書》、《孝經》、《爾雅》、《孟子》、《論語》

B、三禮:《儀禮》(記儀式)、《周禮》(記職務)、《禮記》(言意義,戴德《大戴禮記》、戴聖《小戴禮記》)

C、三傳:《左氏傳》—左丘明(《左傳》註疏:晉 杜預《春秋左氏經傳集解》、唐 孔穎達《春秋左傳註疏》、清 劉淇《左傳舊註疏證》、今人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公羊傳》—公羊高、《穀梁傳》—穀梁赤

D、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

E、五經:《周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

F、十三經註疏:《周易正義》,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尚書正義》,魏·王肅、偽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

《毛詩正義》,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

《周禮註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儀禮註疏》,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禮記正義》,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春秋左傳正義》,晉·杜預集解、唐·孔穎達等正義

《春秋公羊傳註疏》,漢·何休解詁、唐·徐彥疏

《春秋穀梁傳註疏》,晉·范寧集解、唐·楊士勛疏

《孝經註疏》,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爾雅註疏》,晉·郭璞注、宋·邢昺疏

《論語註疏》,魏·何晏等集解、宋·邢昺疏

《孟子註疏》,東漢·趙岐注、偽宋·孫奭疏

2、義疏體:是一種經、注兼釋的體例。

3、集解體:是彙集眾說並加上編者意見的一種注釋。

如王先謙《荀子集釋》、何晏《論語集解》

4、章句體:是離章辯句的省稱,是分析古書章結句讀的意思。著重於逐句逐章串講,分析大意。篇末用「章指」概括全章旨意

5、音義體:音義是一種注音釋義的著作。有音訓、音詁、音解等

6、補註體:有補、補疏、補義、補正等名稱。對前人注釋作補充、訂正。

③古注的內容

1、注釋詞義

2、注音釋義

3、疏通文意如朱熹《詩集傳》、《君子於役》的注釋

4、分析句讀

5、講解語法

6、說明修辭手段

④古書註解的方法

1、釋詞:解釋字詞是注釋的重要內容,作為對經文訓詁的基礎,從形、音、義三個方面入手

形訓:指從字形著手解釋詞義的方法。把字形結構分析和釋義聯繫起來,是形訓的特點。

聲訓:指通過聲音關係(即音同或音近)解釋詞義的方法。用同音詞或音近詞解釋詞義是聲訓的特點

義訓:指直陳詞義的訓釋方法,使用最為普遍

2、通句:就是通釋全句,在釋詞的基礎上,有時還需要串通全句,才便於讀者理解文意。方法包括串講、釋句

3、解事:就是講解事實。有的注釋為了使文章表達的意義更清晰完整,在注釋過程中補敘某些事實

4、評說:有一些注釋,除對正文進行疏通外,外加上作者自己的評論

⑤舊注的常用術語

1、釋義術語

A、曰、為、謂之(叫、叫做)

B、貌、之貌(......的樣子)

C、猶、猶言(等於、等於說)

2、聲訓術語:用讀音相同或相近的詞來注釋

之言、之為言、之猶言

3、注音術語

A、讀曰、讀為(註明通假借貸關係)

B、讀若、讀如(用同音字來標明讀音)

C、如字(指明異讀詞讀音所用的術語)

4、校勘術語

A、衍文、脫文

衍文也叫衍字,指古籍在傳抄過程中誤加的字;脫文也叫奪字,指古籍在傳抄過程中漏掉的字

B、當作、當為(這兩個術語是用來改正古書中的誤字元)

侵刪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井SAY 的精彩文章:

TAG:小井S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