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傳承——我的媽媽和婆婆
我的媽媽和婆婆,一直都是我的驕傲,更是我這麼多年學習的榜樣。
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是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師,共產黨員。她一生從教,直至退休。毫不誇張地說,她的學生桃李滿天下。在30多年的從教生涯中,她工作認真負責,教學成績突出,年年被評為「模範教師」、「優秀黨員」,多次受到教育聯區和縣教育局的表揚和獎勵。十里八村,提起我的媽媽都是讚不絕口,學生和家長的口碑更是對她教育生涯的極大認可。
印象中,小時候每年快過年的時候,打掃完家裡衛生,最值得期盼的就是和媽媽、哥哥、姐姐貼年畫、貼獎狀。因為要照顧一大家子人(奶奶,3個姑姑,2個叔叔和我們姐弟幾個),雖然父母都是老師,吃國家糧,月月領工資,可是那點微薄的收入還是常常讓人捉襟見肘。所以過年的時候,能使家裡煥然一新的就是滿牆的獎狀(父母的和我們的)和媽媽辛苦打掃的一塵不染的簡單擺設。我記得家裡盛麵粉的黑色瓦罐被媽媽擦得油光錚亮,做飯的廚房(主房接出一小塊,上面搭個棚就是廚房),柴火分門別類——樹葉、樹枝、玉米芯、玉米桿,煤球或煤炭擺放得整整齊齊,連火柴放在哪裡都是固定的。這就是媽媽對待生活一貫嚴謹的態度和力求完美乾淨的作風。
很多年以後,媽媽去大姐家小住,在大姐家廚房,把她家所有的菜——大蔥、土豆擺放得整整齊齊,像站隊似的,這一度被大姐當做笑話講給我聽。可是笑過之後,我們又感嘆,這麼多年,媽媽一直用行動教育和感染著我們:日子再窮,我們也要從裡到外乾乾淨淨,體體面面。
「百善孝為先」,打我記事起,我的奶奶就半身不遂,長年卧病在床,她的手佝僂著伸不直,連給自己梳頭都做不到。媽媽是多年的班主任,課業繁重,當時我們是要上早自習的。五點多到校,上早操,接著上早自習,然後回家吃早飯。怎麼辦?既要照顧奶奶又要和我們一起去學校,媽媽就定好鬧鈴,這是每晚睡前她必做的一件事。每天媽媽是最晚睡的一個——批改學生作業,備好第二天的課,洗好明天早上全家人要吃的菜,淘好米,然後把第二天我們要換洗的衣服、鞋襪放在每個人的枕頭邊,做完這些準備,差不多就半夜了。第二天一早,鬧鈴一響,媽媽起床把米下鍋,把菜切好,給奶奶梳洗完畢,才叫醒睡夢中的我們一起去學校。因為父親在縣城中學工作,離家40多里地,只有周六下午才能夠回家,所以平常照顧奶奶和我們姐弟的重任就落在了媽媽一個人的肩上。可是她從無怨言,在家裡,她是孝順的兒媳;是父親的賢內助;是弟弟妹妹們的大嫂和我們四個孩子的媽媽。在學校,她是同事尊敬,學生愛戴的好老師。
多年以後,我常常想:作為一個家庭條件優越,受過高等教育,被父母和四個姐姐、兩個哥哥寵大的嬌小姐,她怎麼能在我們家吃得了這麼多苦!也許,就源於她對父親的滿腔的愛戀和對家庭的責任吧。這就是父親和母親那一輩對愛的理解:你和我成了一家人,那麼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你的家人就是我的家人,你的責任也就是我的責任。
我的父親兄妹六人,父親是長子,我有三個姑姑,兩個叔叔。三叔最小,比我大姐僅僅大了三歲。我清楚得記得那年我奶奶去世,先沒有下葬,因為我的三叔和我姐姐都定好了婚期,所以三叔頭一天結婚,我大姐第二天結婚,姐姐幾乎沒有陪嫁,因為我媽和我爸把錢花在了我三叔婚禮了,幾天後才把奶奶下葬,不到一個月,三宗大事幾乎讓我的父母累垮了。可在我們面前,他們沒有絲毫怨言。
三叔從小到大結婚成家、蓋房、生孩子等等這一切本該是父母操心的大事統統都是我的媽媽代勞,出錢又出力,所以「長嫂比母」這個詞用在媽媽身上一點都不為過。現如今,三叔每到休息的時候就到縣城媽媽跟前坐一坐,嘮嘮嗑,說說村裡發生的大事小情。而我的小嬸嬸只要我媽回家,第一碗飯必定要恭恭敬敬的端給我媽。我三姑離我媽住得近,晚飯後總拉著我姑父去媽媽那兒小坐一會。從小到大,我很少聽姑姑們喚我媽嫂子,她們都叫媽媽「姐姐」。我想,這就是感恩最樸素的表達吧。
1992年的4月16日,我的父親因病搶救無效在家中去世。那一年,我的兒子不到兩歲,而我的弟弟剛要考高中。那一年,我媽才48歲,本以為多年壓在肩上的負債還清了,弟弟妹妹們都成家了,孩子們也長大成家有了歸宿,就剩一個老疙瘩(我弟弟)上學了,只要再堅持幾年,弟弟上了大學,父母退休就可以好好享受生活了,可是晴天霹靂,一夜之間,媽媽和我們的天塌了。26年了,我到現在還清楚地記得我媽當時撕心裂肺地哭喊……我一直溫文爾雅、大方得體從不在人前叫苦掉淚的媽媽失控了……
回想起當時,真是後悔!我一直自己沉浸在失去父親的哀痛中不能自拔,卻不知道伉儷情深的媽媽怎樣度過了哪一個個冰冷的夜晚,漫漫的長夜。好在痛哭過後,媽媽打起精神料理了父親的後事,獨自扶養我的弟弟上了高中、大學,然後成家。
也幸好,我們姐弟幾個都沒有讓媽媽失望,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盡心儘力,認真負責。哥哥現在任加拿大植物葯研究公司首席科學家、副總;姐姐退休後奔波在美國——家兩地,在看外孫和孫子之間發揮著餘熱;我老弟在上海某房地產公司是高級工程師,項目負責人;而我最沒出息,但也在普通的崗位上,謹遵父母的教誨,盡職盡責,兢兢業業。
從成婚成家到生兒育女,二十多年來,每每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我的媽媽總是第一個站出來,為我提供資金支援,為我遮風擋雨,卻從未給我提過任何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成家前告訴我要好好孝順我的公婆。
在我為了生計,離開家鄉到長春時,我媽偷偷塞給我幾千元,讓我以備不時之需。去年,兒子結婚,我媽又毫不猶豫地拿出私房錢為我解了燃眉之急。和媽媽對我的付出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每次和她通話,她都是說:「我很好,醫院院長和醫生護士對我都很好,你放心,好好工作,注意身體……」
這一生,我的父母給予我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財富,更有精神上的食糧和做人的標準。
我知道,千言萬語也表達不了我對媽媽的感激之情。我只能告訴自己:努力工作,保重身體,我的家鄉還有我的老媽媽等著我。
我的婆婆
我和先生是經人介紹相識結婚的。媒人就是我大姐的同事,我婆婆的老鄉、閨蜜,我叫姨。
我姨總在我大姐跟前說我婆婆和公公孝順父母,照顧弟弟妹妹如何如何好,說我先生如何如何聽話,所以大姐就動心了,所以就有了我們的第一次見面。婆婆帶著四歲的堂妹(我先生二叔家的二丫頭),還有我先生,在我姨家見了面,之後開始走動聯繫。
不久後,我的父親和我的公公也見面了。公公是部隊轉業到地方的幹部,當時任公司的工會主席,生產副廠長,和我父親一樣,是毛澤東思想教育的共產黨員,革命幹部,兩袖清風,一身正氣。他們倆是那麼的投緣,所以極力促成了我和我先生的婚事。後來我一直有一個念頭:如果他們這輩子不是親家,如果他們能早點相識,一定會是最鐵的哥們!因為他們是同一類人:正直、善良、剛正不阿,嫉惡如仇,說一不二。我很慶幸,成為他們的女兒、兒媳。
而我的婆婆不僅美麗大方,而且善良賢惠,像我媽媽一樣,她不但孝順公婆,照顧了年幼的弟弟妹妹,成家立業,還照顧了二叔的女兒和三叔的兩個孩子以及她娘家失去父母的三個侄子、侄女。直到現在,三叔家的堂弟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每每回家還是會摟著我婆婆的肩說:「大媽,我想吃這個,大媽,我要怎樣……」那種親密無間讓人看了感嘆:如果不是婆婆和其他叔叔嬸嬸多年的悉心照顧和無私付出,失去父親的堂弟會是今天這樣活潑有愛和出色嗎?
聽我婆婆說,過年的時候,堂弟把他的女朋友帶回我家吃了飯,算是正式拜訪了大爸和大媽(我公公和婆婆),這讓婆婆興奮了很久,多年的付出孩子總算有了出息,有了對象了,也算對得起我去世的三叔了。
在婆家二十多年,我親眼目睹了我婆婆照顧了那麼多孩子,一個個從上學、結婚、到他們生孩子,我的婆婆是勞心勞力,出錢出主意,真是操碎了心。所以提起我婆婆,不管是長輩還是晚輩,不管是家人還是鄰居,沒有一個不豎大拇指的。
說起孝順父母,婆婆和我媽一樣,一直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我。婆婆今年71歲了,自己有高血壓等老年病,每年還是有7.8個月時間照顧著我家的老祖宗——我的婆婆奶奶。老祖宗馬上100歲了,婆婆每天給她倒夜壺,伺候她洗頭洗臉,洗衣服,給她老人家做飯,陪她嘮嗑。婆婆奶總說:沒有你媽媽這麼多年的悉心照顧,我是不會這麼高壽的。
我的婆婆把她的愛無私的奉獻給了所有需要幫助的人——有血緣關係的,沒有血緣關係的,只要她知道你的難處,就毫不猶豫地給予幫助。對外人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對我這個兒媳有多麼疼愛了。紙短情長,我就不一一贅述了。
婆婆只是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普通家庭婦女,可是她和媽媽一樣,把她的大愛給予了許多人,也和媽媽一樣,一直都是站在我身後的堅強的後盾。在我遠離家鄉的日子裡,婆婆和媽媽總是互相探望,不見面的日子常常打起電話,兩個人還會嘮很久很久。
有一次回家,我和姑娘走在後面,我婆婆和媽媽手挽手走在前面,我姑娘說:「媽媽,你看,這倆老太太咋這麼好?」我笑著說:「因為她們是一樣的人啊」!
是的,無論是媽媽還是婆婆,她們都是那麼的美麗、善良、堅強和有愛。正因為有了她們的言傳身教,我現在和我的親家、親家母相處融洽,和樂融融。而我的兒子、兒媳和我的小棉襖也以同樣的方式孝順著我和我先生。
我想,這大概就是愛的傳承吧。就讓我以孟郊的《遊子吟》做個結尾,把這篇文章送給我最愛的兩位媽媽: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TAG:冷眼觀河津 |